Home » 心理科普

我为什么要选择心理咨询师这个行业?

选择这个行业,完全出于爱好。心理咨询师能走多远,才能把来访者带到多远。

Read More »

为什么大女主戏貌似越来越多?

真正的大女主戏很朴实,就像真实的女性人生。

Read More »

年终钜惠:快来pick你的2019专属咨询师

我们想给负重前行的你更好的心灵支持。

Read More »

智商简史:一骗就是五千年

相比由此造成的社会问题,关于“基因决定智商,智力是天生”这种意识形态在人们心理层面留下的印记,影响更为致命。

Read More »

侵入性思维 ▏ 常见心理障碍及循证干预

时不时的侵入性、不适的、暴力和令人震惊的想法是完全正常的;关键的是个体如何采取正确的应对方式处理这些闯入性思维。

Read More »

比《狗十三》更虐的纪录片:养废孩子,用这一个方法就够了

如何定义什么是好的成长?

Read More »

答疑馆 | 如何理解只有感官经验创造出来的世界,没有绝对真实?

看到一个老师说只有脑中的感官经验创造的世界是存在的,并没有绝对的真实,应该怎么理解呢?

Read More »

梦见坠落、掉牙、被追赶…这10种梦隐藏着你的哪些秘密

梦见坠落、掉牙、被追赶……,预示着什么?

Read More »

用我们伟大的筷子来吃爆米花会更香 | 新鲜感

感觉适应真是很容易让先前的感动与激情消退,剩下的只有理所当然,甚至是厌倦。那么,我们要怎么破除这种感觉适应,重拾最初的感受与体验呢?

Read More »

用生命抵达生命,这是最好的治疗

治疗师的陪伴,关注与言语,会以自己意想不到的方式,就像空气、水,面包与奶油一样,产生滋养的作用。

Read More »

一条会照镜子的鱼,泛起认知领域的水花

我们人类大致在1.5岁左右能够辨别出“镜子里的自己”是自己。而除人类之外,只有少数几种动物能够通过镜子测试。

Read More »

心理防御机制——减弱和消除压力

下意识的防御行为,短期内使我们感觉一切都好。

Read More »

6岁前的儿童怎么看世界的?科学家说比较像老鼠

6岁以下的小孩子的大脑里,墙啊、左边啊、蓝色的概念就像一座座孤岛,是相互分离的。只有到了一定年龄,这些孤岛才会联系在一起,而这个时候小孩子才会从老鼠的世界,进入人类的世界。

Read More »

直觉在心理咨询中的运用

多年的生存会让每个人的心灵发展出保护自己的能力和一些惯性反应。

Read More »

我们的身体不会说谎,它会一直记得过往

我们会假装自己很强大,会压抑自己内在真实的感受,但我们的身体,是如此忠实于我们的心灵。

Read More »

儿童精神分析——安娜·弗洛伊德

安娜坚定地认为生命初期的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Read More »

中国心理分析——认知领悟心理疗法

在生活中,有时我们的主观愿望和现实往往不能相符,问题是要善于不断调整自己的愿望,要从实际出发。

Read More »

精神分析VS认识领悟

成年人的其他观念作风也莫不如此,都可从他们的日常行为中,看到幼年时期留下的痕迹,尽管自己不一定能意识到。

Read More »

风靡30年的儿童未来预测,不过证明富裕家庭孩子更能忍

能够预测一个孩子延迟满足水平的最佳指标,不是别的,恰恰是他们的家庭收入。换言之,来自富裕家庭的孩子有更好的意志力。

Read More »

心理咨询,对哪些人可能难以产生满意效果?

回顾十年来的咨询工作,遇到的人和事历历在目.

Read More »

答疑馆 | 心理学的实验有一半都无法成功重复,这是个坏消息吗?

200多名心理学家试图重复28项高引用和轰动性的研究,最终发现只有一半的重复实验能得出和原始研究一致的结论,大家认为这是好事吗?

Read More »

所谓的科学自律,毁了多少年轻人?

这精英式幻想,你还想被忽略多久?

Read More »

信息爆炸的时代,你也出现「坏消息疲劳」了吗?

早晨打开新闻的时候,你是不是偶尔会有一种「刚醒过来就看到世界一地鸡毛,自己都跟着焦虑起来」的感觉?这种情绪其实有一个名字,叫做「坏消息疲劳」。

Read More »

鄙视链视域下,青年文化的群体偏见与认同危机

鄙视链无形中将成功的标准单一化和物质化了,将成功的维度更多地指向了财富和权力,而忽略了个体性价值的实现和精神层面的充盈。

Read More »

怎样才能“感到幸福”?多练习!|积极心理策略

幸福是确定自己在做着热爱的事情、亲近自己喜欢的人,是既专注又放松、既温暖又自由,是每一刻都走在成为自己的路上……

Read More »

其实有时,你根本不知道自己在白天睡着了

你有没有曾经把盐当糖放,打电话问你妈你的手机放哪儿了,或者说出了“头发去无踪,头屑更出众”之类的口误?这种种犯傻经历可不仅仅是因为你心大或者智力衰退,也有可能是因为你的大脑短暂地睡着了。

Read More »

减压大礼包(建议收藏)

我们啊,别跟自己过不去。

Read More »

倒装句说多了,想东西倒着想了都 | 语言与思维的关系

语言或许并不决定思想,却使我们把感官与注意放在现实某个特定的方面,进而增强语言者的认知,进一步甚至调节着人与人的社会关系。

Read More »

心理咨询师是否有义务,将咨询的进展定期向家长反馈?

让家长和孩子回家自己沟通具体内容,这实际上就是把两代人沟通的责任,归还给家庭,咨询师不去做传话筒。

Read More »

心理危机干预的三原则:适当爱,适当放,适当收

对人来说最基本的需求还是亲密关系。财富可以支撑脆弱的自尊,但是不足以让我们幸福的生活,成就感也一样。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