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对哪些人可能难以产生满意效果?

01

 

再高明的心理咨询师,也会遇到没有什么收效的个案。也就是说,有些个案就是做不好的。那么,求助于心理咨询的来访者当中,有哪些人,可能对心理咨询产生“抗效”呢?

 

这让我首先想到一个专业术语。即精神分析学说中的“继发性获益”。意指:

 

以症状来摆布、操纵或影响他人而获得实验利益。如患病后便具有患者身分,可以享受患者权利,受到亲友的关怀和照顾;症状本身足以说明工作任务未完成并非他本人的过错,可以免除繁重的工作负担和责任;或以此症状达到索取赔偿或驾驭别人的目的。    

 ——《神经精神病学辞典》

 

02

 

有很多家长很着急,明显看到孩子出现了某种行为或者心理问题,比如厌学、不与人交流、不工作、恐婚等等。但是,孩子却不愿意接受心理咨询,即便父母愿意出咨询费用。

 

这些孩子呢,其实不是不关注自己的问题。他们在扣手机时读一些心理文章,了解到自己的现状是早年父母吵架形成的,是家庭中就没有情感表达造成的等等。

 

青少年不愿意接受心理咨询,是想等父母改变。如果哪一天父母改变了,成为理想化的父母了,自己就没有问题了。

 

其次,是认为责任在父母。在他们内心,父母根本就没有什么资格结婚,更没有资格生育孩子。所以,不愿意接受心理治疗。

 

只不过很遗憾。时不我待。这些曾经的原生家庭的受害者,一不小心自己就成为了他人的父母。对孩子,一点也没有变化地重演着当年自己的父母的角色。

 

只不过,他们更加怨恨当年的父母了。

 

写出这段文字,想表达的是我心中的疑惑:当年父母曾经的过失,能不能为你生命的不幸买单呢?如果不能的话,谁应该担负起改变的责任呢?那么,抗拒心理咨询,究竟是在抗拒什么呢?

 

03

 

一个大龄女孩,颤颤巍巍地倾诉说自己坚决不结婚,可是身边一个男孩走进了心里。情感上擦出了火花,不,燃起了火焰。但她一想到自己曾经的情感遭遇,一想到当年父母吵架的情景,就让她对家庭生活充满了恐惧。真的是一边是海水,一边是火焰。

 

心理咨询的目标,是希望她能够疗愈当年父母带给她在亲密关系中的恐惧。然后以崭新的自我走向幸福生活。

 

但她说,自己已经选定独身。因为婚姻注定会给自己带来很多伤害。但是,她又说,内心对男孩的情愫,又让她寝食难安。

 

然后,她以各种托辞逃离心理咨询。

 

写这段文字时,感觉到其实我很心疼这个女孩子。似乎,我觉得,当年父母吵架并不能成为她独身的理由。但是,她却以此为借口,来掩盖自己对爱情的向往,对婚姻和亲密关系的渴望,只是当自己感受到强烈的痛苦的时候,才想要找心理咨询得到一点点的安慰,并不想要深层地找到根源和解决问题,显然,心理咨询是无法产生有效作用的。

 

04

 

有位男士,在我这里做出一段时间的咨询后,能够处理自己的情绪了,也能够比较理智地对待现实了,就说不需要再继续咨询了。

 

虽然,他在人际交往及工作中的困难,并没有得到解决。

 

后来,他又感到痛苦时,告诉我说,他其实有很严重的精神疾病和人格问题。打算放弃心理治疗。

 

我没有说什么,算是默许吧。因为我知道,他待在“病状”里,就可以不用去工作,不用去面对社会,就可以在声讨父母之中,“心安理得”地让父母养活他了。毕竟,父母对他也有愧疚。

 

只是,写出这段文字,让我很心疼他那对年迈的父母。

 

05

 

还有位女士,仅凭电话中的声音,似乎就让我产生无限的怜惜。就像那个寒冷的冬天,我在小区院内遇到那只可怜的小猫,腿受伤了,还冻得瑟瑟发抖,若不抱它起来就会死掉一样。

 

她说自己抑郁多年了,也找过很多心理医生,都不治她的病。找到我时,就像抓住一根救命稻草。

 

她的想要解决的问题很明确,让自己变得强大,不依赖任何人。当心理咨询触动她内在想要被关爱、被陪伴的强烈渴望时,她开始责备我带领她偏离了自己想要的目标。然后,脱离了心理咨询。

 

这让我很迷惑,一方面用抑郁来表达自己想要被关爱的渴望;另一方面却希望培养“强大的自体”抵制自己。难道,不断挫败心理咨询师,就是她求助于心理咨询的目的?

 

2019年已经开启了。回顾十年来的咨询工作,遇到的人和事历历在目。在我更多地欣赏赞叹生命力之顽强和向上之外,也感受到了另外一种人生趣味。拿自己的心理问题或者心理咨询来玩游戏,以此对心理咨询产生“抗效性”,这是不是很逗逼呢。呵呵。

 

随感而发,切勿对号入座。

 

责任编辑:Survival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