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密关系4大杀手

文:杀手
来源:三点一弯钩(ID:sandianyiwangou)

夫妻间吵架能不能吵出花来?

 

都是吵,内容却是不同。


每个家庭都有不同套路,每次吵架就按这个套路来。

一方请战——另一方吐口水——双方混吐——一方先出刀——另一方出锤——混战——偃旗息鼓——冷战——一方先示弱——恢复常态。


隔些时日,再来一次。

 

这套路,可是每家都不同。不信再来一个经典:

 

老婆表示有情绪——老公敷衍——老婆暴怒——老公躲——老婆追——老公睡着——老婆气炸了——老公打呼噜——(此处还可以再分出几条路)

 

再来一个?

 

老公发表观点——老婆感觉含沙射影——老公说:无聊——老婆求证——老公躲——老婆气急——老公说:好累——老婆哭——老公求别哭——(此处可以无限展开)

 

如果用排列组合,大概我要排到明天早上,也排不出全部可能。

 

但也不是全然没有规律,《爱的沟通》这本书提到夫妻间沟通的“四大杀手”,相对还算简洁地整理出了不同套路间相同的逻辑。

 

一起来看看吧。

一号杀手:批评


好理解伐?

你对你老公说:这工作干不下去了。

 

你老公说:你整天想些有啊没的,就不能积极一些??

 

你是不是感觉被批评了?


电光火石之间你也批评他:你工资多少?评职称了吗?还敢说我?

 

当然,这电光火石里,发生了很多事。


其实你原本是希望老公来安抚你,但他的批评让你觉得自己很糟,不仅处理不好工作,承受力还这么差。由此你委屈、羞耻、愤怒。

 

于是你也用批评来回击他,借此机会,将受伤但真实的自己推远,多远?连你自己也意识不到了。

 

你老公呢?他在用批评你推远什么?


推远真实的你:你不要这么消极,虽然消极的你很真实,但这对你不好,我希望你能变得积极一些,这样也许你就能好受


——他在用批评你,表达期待你更好;

 

推远真实的自己:其实我偶尔也对工作有怨言,但这是不对的。我父母告诉我,男人不能这样,只有积极解决问题,才有出路。


——他用批评你,以逃避自己的脆弱;

 

推远真实的关系:当你用真实的自己,来和我相遇,这使我害怕。在我的经验中,两个人离得如此近,一定会出问题。


我用批评你将你推远,事实上是将关系推远,这样我才能用我惯用的方式,来保护我们的关系。

这些是无法求证的假设,但极有可能存在。


我期待我能通过分析“电光火石”,让我们从极快速的行动中慢下来,回归内心。


去理解自己及对方的行为,背后可能有无数种情绪、感受、动机。

 

毕竟,有人会用批评表达爱,有人用离开保护关系。是的,这世界就是这么令人目瞪口呆。

 

但批评,对关系产生的影响是什么?

使得两个人无法真实地相遇,因为大家都在防御嘛;

容易对对方失望,从而在关系中感到越来越孤独。

这是惯用批评的,我们来看第二个。


二号杀手:负性诠释

 

就是赋予对方的语言、行为,以负面的含义。

妻子说:同事家出去旅游了。


丈夫沉默,没多久开始找茬吵架,最后说,你不就是嫌我没挣够让你旅游的钱?


这是举个例子,其实吵架的时候很容易出现,而且场面相当混乱:


有时候一个人在不断负性诠释,另一个人不停解释。


有时候两个人一起诠释,没人解释。


你以为这就完了?不要这么天真。


最可怕的是两个人都在暗戳戳地诠释,但都不说出来。最后关系越来越远,直至断裂。


负性诠释的时候,我们在干嘛?


有时候你知道,你想的可能不对。但更多时候我们坚信不疑:对方就是这个意思。

 

其实就是在投射嘛。

 

我在无数文章中讲到投射,这个概念已经被心理学爱好者讲烂了。


好玩的是,不论你多熟悉这个理论,你就是当局者迷,识别不出来自己在投射。

 

惯用投射的孩子,都是苦孩子。根据规律,童年时候需要察言观色的孩子,更容易将投射保留下来。

 

我们需要用自己的想法,去猜测他人的想法——我们想知道别人的想法,只能靠投射,毕竟你不能剖心掏肺。


我们为什么那么希望知道别人的想法?悲伤的是——曾经,别人的想法决定着我的生死。

 

我是否被爱,是否安全,都需要揣测别人。


于是我擅长于事先在内心猜测你的想法,投射给你,认为你就是这么想的。以此获得一些掌控感和安全感。

长大成人后,我们就以为——别人一定是如我们所想。虽然我们知道这不可能,但潜意识坚信不疑。

 

坚信自己的投射,会对关系造成什么影响?

你永远无法看到真实的对方,而只能看到我们投射出来的对方;

对方百口莫辩,在关系中会沉默,久而失去存在感;

所以,哪怕你正在投射,请永远记得给对方一条活路——让他解释,偶尔,信他解释

三号杀手:旁征博引


这个也好理解,以上“批评”“负面诠释”都容易让战火高升。明明只是一件小事,最后被借题发挥。

 

其实还有一种情况,也容易让战火高升——旁征博引。

 

你跟我谈此时此刻,我跟你论前世今生。


我给你把八百年前的事儿全翻出来,以此论证你今日之错是多么离谱。

 

这不仅是从级别上往上飙,还拓宽了战场,你说你们飙不飙

 

这其实是一种“泛化”,从今天吃饭吃到一粒沙子,泛化到整个人生的不幸。


我们之所以不能聚焦在此时此刻,是因为过去的情感太庞大了。

 

——假若你没有过去的不幸做支撑,又怎么会认为一粒沙子都是不幸。

 

与此相同,假若没有过去无数对婚姻的失望,你又怎么会借题发挥。


这件事像个招魂幡,招出了你所有的不满、愤怒、悲伤、绝望。

 

每发生一件小事,所有的情感就被翻出来一次,再吸收进这件小事,下次争吵的时候多翻出一件——你永远无法活在此时此刻。

 

亲爱的,不要让过去的幽灵,来惊扰活着的人。

四号杀手:退缩


这在男性身上最常见。

 

不论你甩什么过去,对方都没有反应。


我反倒觉得,这是最狠的一招。因为,这会让你陷入无回应的境地。

 

无回应有多惨?比批评更惨?比受侮辱更惨?

 

对很多人来说:是的。

 

我在心理咨询的过程中,听过很多绝望的情绪。最最让人感到绝望的,往往不是被指责、被评论,而是被忽视。

 

我怎么说,他都没有反应;

不论我怎么求拥抱,她都不给我;

他总是对我说:这么点小事,哭什么哭;

小时候,妈妈把我放在床上,她自己下地劳作一整天。

 

这是怎样一种绝望?


我看不到你了,我也无法从你的眼中看到我。我不知道你是否存在,我更无法知道自己的存在。

 

我宁愿激怒你,侮辱你,指责你,和你打架,我也不想听到你的呼噜声。


那声音让我无比愤怒和绝望,我甚至想毁了你和自己。

 

这实在是太可怕了。

 

上周回顾向大家征集的“伴侣说过的最伤人的话”中,看到这些时我很心疼。(文末有链接)

 

@毛毛

“你能不能让我和你聊天别那么累?”


当时是正在聊天,我说了好多我的感受,我说我为了他怎么怎么改变。


他以前嫌我任性,不够理解他,我就那一周说话都很注意,没发火也没逼他干什么。


可是那天刚好那周末,我说多了些,他就说我事多,我扯远了他就累。

 

@贺顿

任凭你怎么问,就是这三个字“不知道”


无论发生什么事,你想找他要个建议,他说“不知道”。


想问问未来的打算,还是不知道,问问他自己的事,也是不知道,人生字典里出现频率最多的词汇就是“不知道”。

 

@lili

“你就当我死了”。


水管爆裂,让他修水管,他说你就当我死了,后面所有的事情我都当他死了~

 

@夜沐落月

“你负能量太大”。


在我很多心理问题倾诉后,或者抱怨过人际关系后。


@静静

“我错了还不行么?”


经常是一件事意见不同,说不通,干脆就一句,我错了还不行么?!然后不说话!!!

 

从这些例子中,我们多少能看到自己的影子,看到这四大杀手如何在我们的关系中反复出现。

现在,我们要做什么?

 

  • 首先我们不用驱赶它,而是发现它。


很多人以为,我们知道了不足,就必须去修改它。


并非如此。

 

心理咨询不以全然改变一个人为任务,而是发现一个人。


我们知道他为什么善批评、善回避,比不允许他批评和回避更加重要。

 

有时候,批评别人和回避别人,我们说过,已经是他所能使用的,最安全无伤害的武器。


毕竟我听过无数人对我说:假如我用真实的自己和他相遇,我怕他会被我毁了。

 

一切的存在,都有值得被拥抱的地方,何况这存在,是你的一部分。

 

  • 当我们在使用四大杀手时,能做什么?


先允许它存在一段时间。

 

仔细去留意自己的“电光火石”,同时留意对方的。


知道自己行动背后的情绪和动机,哪怕行动仍然存在,感觉都会不同。

 

比如:


你的丈夫经常说“看把你给胖得”。你以前会进行一个“负面诠释”。


现在进行觉察或者心理咨询,本质上是因为他激发了你自己的不自信,和不被爱的恐惧


从前你可能会怒气冲天地说句:滚!现在你还是说句“滚”,不过已经云淡风轻,吐槽式。

 

所以,我永远都会说:先去理解自己


不论你是善批评、善回避、善负面诠释,都先去理解自己,这些行动背后的意义。

 

你会发现,当你理解了后,你不需要知道正确做法,你就会不同。

 

  • 当你正在被四大杀手追杀

 

仍然是,试着去理解对方。理解他这么做,背后的恐惧、害怕、羞耻、绝望、愤怒。

 

理解对方有什么用?是为了宽容对方?


No。

 

理解对方,是为了理解,他和你不同,以利于划清人际之间的界限。

 

划清界限有什么用?你就不会被撩拨得死去活来。你更少派四大杀手去追杀别人,也不怕别人的追杀。

 

最后,即使四大杀手仍在你们家,和你们一起生活,也请不要责怪它。


因为这世间爱有万种模样,其中一种叫:相爱,才会相杀。


作者简介:三点一弯钩专栏作者:栾晶,一位心理咨询师,公众号:栾晶(gh_752075cacea6)。三点一弯钩,组成了“心”这个字,让我们一切从心出发。有温度的心理学干货中转站,欢迎你随时来给心灵充电,再出发~(ID:sandianyiwangou)
本文经授权转载。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

发表回复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