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y 壹心理优秀答主们
本人前段时间确诊轻度抑郁。原生家庭有一定问题,所以自己也在学习心理学相关的知识,以求能自我成长和缓解减轻原生家庭对自己的不良影响。有从事心理学相关工作的意愿。
闺蜜“我有时候会想心理咨询师不会觉得自己看的太明白了太通透了 反而觉得索然无味的感觉呢…… 我了解的抑郁症就是看的太通透太明白了所以才会觉得人生毫无意义然后就抑郁了”的观点给了我很大的冲击。
董芬Freya:认识自己、悦纳自己❤️
你的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分享一下我的想法。
你的闺蜜提到“看的太明白了太通透了,反而觉得索然无味的感觉呢”,这句话的背后是有一个假设的,这个假设就是我们行为模式的背后,是有着一套标准答案的,并且是唯一一套标准答案。
当有一天随着自我探索的深入,找到了这个“唯一标准答案”,就功到垂成,一切变得索然无味了。
可是,真的是有这个标准答案吗?
我想并不是的。
比如一个人有抑郁症,你要怎么去解释呢,要寻找什么答案呢?
-可以从认知行为治疗角度,说抑郁症的认知是有一些错误的;
-可以从人本,说抑郁症患者缺乏一个安全接纳的环境,给TA一个安全接纳的关系,TA就能变好;
-也可以从原生家庭的角度,说因为小时候怎么怎么不当的教养,所以变得怎么样;
-还可以从进化的角度,为什么人类要有抑郁症呢?抑郁症在人类进化过程中有什么好处吗?;
-还有生理的,抑郁症可能和人体激素呀,体内某种的成分呀息息相关,或许这就是一种生理性的疾病,只是人类还没有找到根本的原因?
……
这只是从患抑郁症原因的角度,如果想要探索怎么改善抑郁症呀,那就又会有很多种解释。
其实,是并不存在“明白了通透了”,终于找到标准答案的时刻的,就算你通过探索把抑郁症治愈了,也会有很多新的人生课题等着你的。
比如谈恋爱,结婚,生孩子,亲子养育,中年危机等等。
我觉得人生的乐趣就是在于不断思考和探索自己,让自己能够拥有不一样的视角,获得不一样的精彩,而不是同样的行为模式,去重复一辈子。
如果同一个思想、同一个行为模式重复一辈子,那真是太可惜了!
罗晓春:1星优质答主
题主,您好!看到您的问题,我觉得这与其说是一个心理学问题,不如说是一个哲学问题。
让我想起华东师范大学的刘擎教授对一个类似的问题的回答,原来的问题是:做痛苦的苏格拉底还是幸福的小猪?我不妨把它搬到这里,看看能否对您有所帮助。
1. “幸福”、“不痛苦”和“有意义”不能划等号
也就是说,幸福并不等同于不痛苦。快乐、幸福是相对于痛苦而言的,就像温暖是相对于寒冷而言的,生活中如果完全没有痛苦、困难、无意义,你也就无法真正体验幸福、成就和有意义。所以幸福其实不是痛苦的反义词,幸福当然不等于痛苦,但必定包含着某种痛苦。同时幸福是丰富的体验,不能等同于快乐。
翻译到你的问题中,就是学心理学并不一定会让你感觉不到人生无意义,甚至也不一定会让你没有抑郁的感觉,然而,这些真的是你人生幸福的障碍吗?我觉得恰恰相反,这些增加了你生活的可能性,因为你能感受到更多,也有可能更加深刻的体会到喜悦、成就和有意义。当然,这并不能让我永远快乐而毫无痛苦,因为那只是一种虚妄的神话!
2. 更有意义的是成为充分而完整的人
你的朋友说,会不会让我们对人生看得“太通透太明白了,所以才会觉得人生毫无意义,然后就抑郁了”,或者说变得更痛苦了。你也猜测,是否活得糊涂一些,会更加开心和幸福呢?
这些当然都是有可能的,然而还有其他的可能性,就是:当我们觉察到人生的无意义,反而去追求价值和意义,也因此得到更高层次的幸福;同时当我们活得糊涂,也可能更加的痛苦和无助,甚至不知道这样的痛苦从何而来。
所以,不管怎么选择,我们可能都不能避免会感觉到痛苦和无意义。正如刘教授所言:积极地去求知和思考,是有风险的,你可能有很多深刻的满足,但也必定会有不满和痛苦,更有可能的是,你的生活是痛苦和满足交织在一起的。
然而,我们不能忘记,当你活得糊涂,你同样可能成为一个无知而痛苦的人,那可能才是最糟糕的。
因此怎么选择,并不关乎于怎样做可以让我们更能免除痛苦,而是我们这样做能让我们更加接近成为一个“充分而完整的人”。
湘遇成欢:凡事尽力而为,顺其自然~
楼主,你好,抱抱你,希望我的回答可以给你带来一些些帮助。
如果说,活得太通透、太明白,就会觉得人生没有意义,那这个命题,本身是否成立,是要打问号的。
至少,我看到的学心理学学得越久越深的人,越活越宽容,越活越有爱,越活越豁达,越活越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越活越觉得生命很神奇美妙,越活越感恩,越活越觉得生活充满了乐趣……
不过,这个过程,你一定会是伴随着一些痛苦的,因为会让你先打破自己,打破自己之后,然后重建。这和抑郁是不一样的,抑郁是心情低落,对什么都不感兴趣,而自我成长的过程,是一个积极主动的过程,是一个突破自我的过程,是一个积极向上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更新的过程……
这个过程,不仅不会觉得无聊,反而会充满着乐趣,充满着意义,随着学习的不断积累,你会发现自己懂得的好少,你会更加有动力去探索,去创造,去和自己连接,去和他人链接,去和世界连接……
你有没有发现,很多心理学家都很长寿?
你有没有发现,那么多优秀的咨询师前辈学习了十几年、二十几年,甚至年近百岁,都还在不断地求知和修练?
这是为什么呢?
-
他们对世界充满了好奇;
-
他们都有好学的品质;
-
学习是没有止境的,越学越觉得自己知道的太少;
-
在知道与做到之间,还有一段很长的距离,知行合一不容易
……
因此,活得太通透、太明白,哪有那么容易;真的活得通透和明白,就会更加豁达和淡然,也会在看到一些不美好之后,更加珍惜身边的美好
所以,好好学习吧,越学习你会越来越了解自己,就会得到你想要的开心与幸福
心宇工作室:2星优质答主
通透,我想到的是圣人、高僧、大德,他们与“抑郁”有多大关系,多远距离呢?
除开生理因素导致的抑郁之外,往往是因为我们在某一部分不够通透,陷入其中,无法自拔。绝不是因为通透了,才抑郁的。或许我们可以说,每人有每人的烦恼和抑郁的点。
在这里通透一点点,或许在这个部分,我们就能更自在,就离抑郁更远;但并不代表我们就彻底远离抑郁了,它可能在其它地方等着我们的。
另一方面,为什么心理咨询工作过程中,有些来访者好像看起来状态更差了?从我自己长期接受个人分析的经验来分享,我认为是因为在咨询的情景中,在咨询师构建的安全空间里,加快了“病程”。如果不咨询,或许我们变得更糟需要更长的时间,但是咨询,可能让我们加快了整个历程,甚至是主动去“扫更多的雷”。
学心理学,不等于要从事心理咨询的工作。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方向。我们遇到了困难,想成长自己,探索自己,做咨询就好了。当然,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特别是精神动力取向,也会进行个人探索,但因出发地和目的地不一样,过程和感受和收获也会有不同。
当我们自己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时,建议先专注地去应对我们的挑战。跨过去之后,再来考虑是否要从事咨询工作。否则,很可能会加大我们的困难和挑战。、
当然,心理咨询并不是唯一的方法和出路,宗教、艺术等等都可以帮助我们。条条大路通罗马。只是心理学似乎离科学更近一点,让被理性训练成长的我们可能更容易接受一点点而已。
希望有所帮助。祝好。
Amy Chen:2星优质答主
您好,我是心理咨询师陈桂,看到您这个问题和描述,想分享一些自己的想法供您参考。
首先,您问“怎么看待学习心理学带给人的影响?”我想从心理学家从事心理学基础研究的目的的角度,来回答这个提问。
这里引用理查德·格里格和菲利普·津巴多共同著作的《心理学与生活》这本书中的一句话:“心理学家从事基础研究的目的是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行为,应用心理学家还有第五个目的——提高人类生活质量。这些目标构成了心理学事业的基础。”
心理学,并不仅仅是与“心理咨询”划等号的,心理咨询只是应用心理学中的一个方向而已,心理学的学习是会涉及很多方面的。
您和您的闺蜜担心“太通透更容易抑郁?”,这个担心是对“通透”的误解,也是对“抑郁”的误解。
“通透”是指一个人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追求的是什么,接受自己、尊重自己、爱自己;同时,接受、尊重、爱护其他的人事物,所有的人事物在这个人这里是自然流动的,灵活多变的,可接受可选择的,没有阻碍的,具有弹性的。
而“抑郁”并不是看得“通透”,而是执着地以为活着只有这一条路,这条路我已经看透了,没意思,所以活着没意思。
“通透”的视角是四通八达的,是多维的;“抑郁”的视角是一条路走到黑,是二维的。
所以,学习心理学,如果能做到真正的通透,是不可能抑郁的,只有还没学透而以为自己学透了的人,有可能会走向极端。
世界上有两种人会活得轻松:第一种是无知无畏无明的轻松;另一种是看遍世间繁华,依然主动选择热爱的潇洒轻松。
这里没有对错,想要哪种轻松,由你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