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不如你辛苦忙碌的人,为什么升职加薪了

01

 

小韩和小郭同期进入食品公司采购部,拿同样的薪水。

 

到今年已经十年了,小韩青云直上,升职加薪,小郭却原地踏步。小郭想不通:经理为啥厚此薄彼?

 

经理说:“小郭,你现在到菜市场上去一下,看看今天早上有卖黄瓜的吗?”



一会儿,小郭回来汇报:“只有一个农民拉了一车黄瓜在卖。”

 

“有多少?”经理又问。

 

小郭没有问过,于是赶紧又跑到菜市场,然后回来告诉经理:“一共36袋黄瓜。

 

“价格呢?”

 

“您没有叫我打听价格呀。”小郭委屈地辩解。


 

经理又把小韩叫来:“小韩,你现在到菜市场上去一下,看看今天早上有卖黄瓜的吗?”

 

小韩也很快就从菜市场回来了,他一口气向经理汇报说:“今天菜市场上共有3位农民卖黄瓜,其中一位农民的黄瓜价格是8毛5分钱一斤一共36袋,我在集市上对比了一下,只有这位农民的黄瓜质量不错,价格也便宜,于是顺便带回来几个让您看看。

 

小韩边说边从提包里拿出几个黄瓜:“我想这么便宜的黄瓜一定可以挣钱,根据我们以往的销量,36袋黄瓜在一个星期左右就可以全部卖掉。而且,咱们全部买下还可以再适当优惠。所以,我留下了那个农民的联系电话,您可以直接和他协商。



02

 

表面看,职场能力不同,取得的效果也不同:一个升职加薪,一个原地踏步。

 

是:同一件事,为啥小郭做得不如小韩呢

 

小郭只想到经理安排什么,我就做什么,至于经理安排工作的目标是啥,背后原因又是啥,就不去考虑了。

 

其实,小郭这么想,是因为缺乏职场上的系统思维

 

不止是小郭,长期以来,很多人已经习惯了事物分割开进行分析消弱了看到整体的能力进而出现4种结果: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看现象不看本质,只看眼前不看未来

 

故事中的小郭,就是把一系列工作任务孤立分隔开来去分析,导致每次只解决了一个任务,结果导致效率低下。

 03


其实,系统思维,是一种逻辑抽象能力,也整体观、全局观。

 

有这种思维的人,考虑解决某一问题时,不只就事论事不是把它当做一个孤立、分割的问题来处理,而是当做一个互相关联的系统来处理既考虑目标结果实现的过程,也考虑行动和整体的影响

 

那么,职场上,怎样用系统思维解决问题呢?

 

我们可以用3个步骤进行系统思维确定目标——分析结构——制订计划。

 

系统思维第一步:用5W2H法确定目标

 

5W2H法是第二世界大战中美国陆军兵器修理部首创。简单方便,容易理解使用,广泛用于企业管理和技术活动,还能帮助我们制定决策、完成工作目标,也有助于弥补我们思考问题的疏漏。



5W指的是5个以英文字母W开头的单词,2H指的是2个以英文字母H开头的单词,具体而言,工作中我们需要思考以下几个方面:

1) WHY——为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做?理由何在?原因是什么?

2) WHAT——是什么?目的是什么?做什么工作?

3) WHO——由谁来承担?谁来完成?谁负责?

4) WHEN——何时?什么时间完成?什么时机最适宜?

5) WHERE——何处?在哪里做?从哪里入手?

6) HOW——怎么做?如何提高效率?如何实施?方法怎样?

7) HOW MUCH——多少?做到什么程度?数量如何?质量水平如何?费用产出如何?

 

仍以买黄瓜为例,小韩是这样分析的:经理为什么让我去看黄瓜——不是确定有没有卖的,而是需要采购,因为食品公司需要。经理的目的是了解详细信息,以便决定买不买,包括黄瓜价格、品质和数量。这项工作需要我来完成调研,然后经理再决定。时间越快越好,最好去一趟就搞定。去了市场以后,货比三家,尽快按照公司的标准,详细了解价格、品质和数量。最后,挑选其中一家,留下联系方式以便经理亲自沟通。

 

这样用系统思维考虑问题,是不是工作很到位?



系统思维第二步:分析结构

 

确定目标后,接着使用逻辑树,通过发散思维提供各种维度各个分支的联想推理和描述。找到解决问题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用一颗树来类比,我们可以把一个已知问题当成树干,把问题的所有相关子问题分层罗列出来,逐步向下扩展。每想到一点,就给这个问题树枝写出所代表的问题以及影响因素

 

然后,把其中对问题影响不大的因素摘出去,最后留下对问题影响最大的因素,也就是树的主干。仅次于最大因素的次要因素,也可以作为附加因素的枝干来进行思考。

 

这些主干和枝干就是系统思维中解决问题的关键因素

 

故事中的小这种系统思维。

 

从经理的安排中,他首先确定了工作任务:经理不是想知道市场上有没有卖黄瓜,而是需要采购物美价廉的黄瓜,小韩需要既要完成任务,还节约成本。

 

另外,从职位上看,决策权在经理,自己的任务就是尽可能了解信息,为经理做出准确的判断。

 

确定了以上任务以后,引发出的相关子问题包括:市场上销售黄瓜的摊点、数量、质量、价格以及卖主的联系方式、供货能力,甚至考虑长期供货的可能性。



所以,解决问题的主干因素是黄瓜的质量和价格,目标是最佳性价比。

 

找到这个主要因素,下一步是制定行动计划。

 

系统思维第三步:制定计划

 

这一步的系统思维,我们按可行性和执行度从高到低排列上面两步推导出的因素并用SMART法则设计出行动计划

 

SMART法则指的是在制定目标的时候遵循的五项原则Specific(具体的) Measurable(可衡量的),Attainable(可实现的), Relevant(相关的),Time-based(有时限的)。

 

这次,我们站在小郭的角度,他可以这么做:

 

S——Specific,我们需要用具体的语言,清楚地说明要达成的行为标准。经理安排小郭去市场上看看有没有卖黄瓜的人,小郭可以经过自己的系统思考以后,向经理确认:需要什么样品质的黄瓜,以便到市场上比较。

 

M——Measurable我们制定的计划是数量化行为化的可以衡量的小郭可以向经理确认:咱们能接受黄瓜的价格范围是多少,购买数量是多少。

 

A——Attainable付出努力我们制定的目标可以实现避免设立过高或过低的目标小郭只需要了解市场上的黄瓜的具体情况,尽可能详尽地回报给经理。

 

R——Relevant如果我们实现了这个行动目标,其他相关目标也能收益。比如,小郭仅仅去了一趟市场,就解决了多个问题,包括卖黄瓜的摊点以及黄瓜数量、质量、价格卖主的联系方式

 

T——Time-based行动目标必须具有明确的截止时间小郭最好一次性搞定以上所有目标,这样办事效率高, 也避免了被经理三番五次安排任务造成的低效工作。



04

 

法国心理学家爱德华·德·波诺说过:思维的质量决定我们未来的质量。

 

而系统思维,在职场上极大影响了你的价值。

 

面对复杂的工作,我们用系统思维确定目标分析结构制订计划三步去搞定,你的职场道路将会开创一片新天地。

 

原创:昆仑云曦
责任编辑:一只梨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