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疑馆 | 没有归属感和价值感,自尊水平低如何自救?

by 壹心理优秀答主们
26岁女生,一直以来总觉得自己没有归属感和价值感,自尊水平低,因为受自恋型母亲的影响。有没有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法可以培养自己的归属感和价值感,提升自己的自尊水平?

汐羽:2星优质答主

ta的主页

在描述里楼主提到了一个名词:自恋型母亲。

那什么是自恋型母亲呢?

卡瑞尔在《母亲的羁绊》一书中将自恋型母亲分为了两种:

事必躬亲型(过度履行自己的职责)

这个类型的母亲在外人看来是十分积极、投入的,她们参与到自己孩子的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努力和孩子在一起。

而这种行为削弱了孩子的自我形象,会使孩子产生无用感。

她们会使孩子的天性、梦想,甚至重要的人际关系,都很少得到发展。

孩子因为十分渴望得到母亲的爱和赞赏,从而顺从了母亲,并在这一过程中丧失了自我,今后会很难为自己建立一种真正的、健康的成人生活。

心不在焉型(履行得不够)

这种类型的母亲从不给孩子任何指导,也从来不考虑你,甚至否认你的情绪。

这会让孩子觉得自己无足轻重,可能会缺乏安全感,带来很深的情绪鸿沟,这种鸿沟甚至会持续多年而不被发现。

如果事必躬亲型和心不在焉型混合时,情况会更加复杂,更加难以理解。

比如事情上事必躬亲,情感上心不在焉。

楼主经历了这样类型的妈妈,该怎么做呢?

楼主已经意识到了自己的母亲是这样的类型,并已经在生活中为自己奋力补救,这已经是很好的开端。

正视问题

苏珊·福沃德在《原生家庭》指出,想要治愈自己的心理创伤,必须要正视自己的感受,逃避永远解决不了问题。

楼主需要正视自己的感受,而不是去逃避,在这其中找到真正的自我。

楼主因为母亲的原因而价值感很低,那我们就在做过的事情当中找寻自己可以感受到价值感的。

例如,假如楼主擅长画画,在画画中可以带来一丝慰藉。那么楼主就可以用自己这样一个专长去获取别人的夸赞,当别人开始肯定你,自己也会慢慢肯定自己的。

先从小事,从擅长的事情入手,一步一步找回自己的自信,增强自己的价值感。

变得强大

阿格尼丝·里普利厄曾说过,在自己身上找到幸福并不容易,但在别的地方找到幸福则是根本不可能的

所以说,想要变得强大,更多只能靠自己内在的改变,而不是别人的改变。

母亲的问题已经过去良久,我们也没办法改变小时候的时光,那么就只能改变自己。

学会放下曾经的情感,当与母亲保持距离,逐渐减弱她对你的影响时。

不一定非要原谅母亲,但是要慢慢不再沉浸在过去的伤害中,翻篇儿开始新的生活。

不要让过去的不幸,阻拦你未来的幸福!

湘遇成欢:凡事尽力而为,顺其自然~

ta的主页

我以前也是一个没有归属感和价值感的人,也算是自己摸索除了一套方法吧,我自己是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提升自己的归属感和价值感的,对我来说还是非常有用的,希望也能对你有用。

1.先来看一下自尊吧:

1890年,詹姆士提出了一个自尊公式:自尊=成功/抱负。

 

通过这个公式,你会发现:抱负水平与成就动机有密切的联系,个体抱负水平的高低取决于其成就动机的强弱。

 

抱负水平是个体从事某种实际工作前,对自己可能达到的和期望达到的成就目标的主观估计。抱负水平代表个体的一种主观愿望,它与个体的实际成就可能会有差距。如遇事想尝试、想做好、想超过他人,则个体的抱负水平就会较高。抱负水平与个体以往的成败经验也有关系,成功的经验可提高个体的抱负水平,失败的经验则降低个体的抱负水平。

 

当我们没有能力去实现我们的抱负,去获得成功时,我们应该调整抱负水平,来提高自尊水平。

 

2018年,我报名了中科院的儿童教育与发展心理学专业的高级研修班,有很大一个动机就是想拿到博士学位。但后来了解到,想拿到这个博士学位是非常难的事情,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听说有同学拿到学位。

 

不仅需要一篇高质量的论文,还需要获得过省部级科技成果二等奖或国家级科技成果三等奖及以上奖励,还要是主要获奖者。

 

如果我一定要将自己的抱负水平定位到那么高的尺度,那我的自尊水平其实不会太高,因为我很难实现我的抱负,很难成功。进而,就会变得不自信,然后因为太难实现,就会没有动力去行动,自律也会受到影响。

 

后来,我调整了自己的抱负水平,在上课的过程中,我也意识到,这个博士学位其实对我来说并不是那么重要,我的理想是成为一名专业的心理工作者,对于非科班出身的我来说,现在打牢基础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认真听老师们的分享和课程,比拿到学位重要得多。

 

因此,我打算放弃申请学位,将自己的精力好好地用在学习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上,这样,我就会更容易获得成功和成就感,获得更高的自尊。将来,等我的能力提高到相应的水平,再来考虑拿学位的事情。

所以,想要得到高的自尊,就需要给自己合适的定位,通过一个个小目标的实现,来增强自己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在这个过程中,你的价值感就来了,其实这就是一个建立自信的过程,我具体是这么做的:

 

第一步,接纳自己。接纳自己的性格,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既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也要看到自己的优点和价值。能让自己自信起来,越来越强大的第一步,就是接纳自己。

 

你需要明白,接纳自己其实是不容易的,但是你一定要不断练习接纳自己,当你的内心不断涌现出否定自己的声音,你就不断去练习接纳,你要看到自己不仅只有缺点,还有很多优点,你有很多价值,你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带着自己的缺点,好好生活。

 

当你接纳了自己,你可以带着自己的缺点生活,你的内心会越来越轻松,也越来越有力量。

 

其实,很多人都和你一样,都是不完美的,但很多人都可以带着自己的不足好好生活。你需要看到完整的自己、真实的自己、全面的自己,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活出自在的人生。

 

第二步,你需要看到自己的优点和价值,经常进行积极心理暗示。

 

只有我们自己肯定自己,自己支持自己,我们才会越来越自信。

 

当我们的内心缺失什么,我们就会向外寻求什么,但外界的一切都是不稳定的,都是我们无法掌控的,我们能掌控的只有自己的事,也就是自己的行为和想法。

 

我们需要外界的认可,正好说明我们的自我认可不够,所以我们要练习自己认可自己,自己鼓励自己,当我们足够认可自己,支持自己,我们反而不会那么在乎别人的认可和评价了。

 

而当你自己足够认可和接纳自己,别人也会越来越认可你,越来越相信你,因为你会散发出自己的魅力和自信的光彩。

 

所以,自己才是一切的本源,改变了自己,就会改变你的世界。

 

同时,我们需要培养自己的自信心和安全感,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认知。

 

自信,来自于实力和努力,当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一个自己认可的人,我们会越来越自信,内心也越来越踏实。

 

你可以给自己设定一个个合适的目标,然后一步步去完成这些目标,通过不断实现目标,你的能力会逐渐提升,知识会不断积累,经验也会越来越丰富,你就会越来越有安全感,对生活也会越来越有掌控感,自然就会越来越自信了。

 

所谓合适的目标,是指那种中等难度的目标,那种你踮起脚尖够得着的目标。目标如果太小,你会觉得没有挑战性,会倦怠,会不屑于去完成;太大,你会觉得阻力太大,也没有信心可以完成;而中等强度的目标,最能激发我们的动力,当我们通过努力实现这些目标,就会产生成就感和自信心。

 

比如,如果你现在的走路水平是每天4000步,那么,每天的目标就定在4500-5000的样子,而不是少于4000或达到10000那么高。

 

当你根据自己的能力,制定出一个个适合自己的目标,最重要的是要去坚持行动,只有行动,才能让你去克服困难,去真正体验到自己的价值。

 

请不断鼓励自己,不断给自己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相信自己可以,就真的可以。

 

愿你我都可以在人生的旅途中,不断实现自己的小目标,在高自尊的成就感中,去享受每一段旅程,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脚踏实地地走好我们自己的人生成就之路。

2.关于归属感

心理学的霍桑效应告诉我们:当我们在一个支持性的团体里,会更有力量和动力去学习、去工作,团体成员的相互看见、相互鼓励和相互帮助,会给彼此赋能,让每一个人都可以充满活力地前进和成长。

因此,我们一定要在一个支持性的团体里面,互相支持,互相鼓励,抱团取暖。当我们独自一人,其实是更容易有职业倦怠的,如果我们可以有一个这样的支持性的团体,大家在一起经常聊聊自己的一些小困扰,小烦恼,互相给出建议和支持,你会觉得更有力量和动力,也会获得相应的归属感和社交需求。

如果你可以有很多这样支持性的小团体,那么,你就会觉得非常有归属感和安全感。

朵朵莲:生命中所有的遇见都刚刚好

ta的主页

你能够在公众平台敞开心扉,感觉没有归属感,价值感,不断的探索,发现自己。已经超越很多人,恭喜你!求助平台也是你改变的开始。

看清真相,学会掌控自己幸福的能力
受自恋型母亲的影响,成长道路上不容易,给你带来阻碍,要知道自恋也是对自己的保护,证明自己的背后是不能认可自己,需要得到他人的看见。才能生存下来。很多人会反感这种行为,证明自己的同时,给对方的感觉是否定他人。身边的人会很痛苦。

在原生家庭中没有被正确对待,夫妻相处过程中,伴侣也不能释放内在的情绪。于是不断的索取,证明自己行,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会控制否定他人。看似什么都懂,说的都对,让身边的人无力,孩子就是最大的受害者。

从父母的控制中走出来
很多时候,你是父母催眠的对象,不断的催眠自己。

从父母的控制中走出来
从父母的否定中走出来
从他人错误认知中走出来

同时保持界限,谁的事情谁承担,谁承担最大的后果,谁承担最大的责任。被正确对待的孩子内在有力量,遇见困难会激励自己,即使他人的否定也能认清自己。而你却承受妈妈的情绪,延长她的寿命,独自承担不该的责任,是时候回归孩子的位置。

负面的语言转成积极正向的语言
你承担不了父母的责任,也承担不起,每个人来到这个时世界,都是有责任和使命,由于父母带给你的痛苦,让你觉醒,能看到母亲的匮乏,更能够理解父母,改变自己的行为模式,语言模式。

把负面的语言,通过学习转成积极向上的语言,形成一种本能,看到都是生活中的美好,内在的动力就会激发,不断自我激励。遇到困难,他人的否定,也能知道自己的价值,接纳自己。

万事没有对错,只有机会
很多人容易受到情绪的影响,一个眼神都可以被他人带走。一直活在他人的评价中,不爱自己,把自己走丢,如何得到他人的爱,得到他人的肯定。他人不认可我,我也是值得被爱,内在对自己的认可才是核心。

能够看到对方的长处,也能发现自己的不足。不带评判,生命就是起起伏伏,万事万物没有对错,好坏之分。只有立场和态度。敞开自己,掌控自己幸福的能力,迎难而上的精神,这就是追求的方向。

你一定行?

奔腾笑笑:二级心理咨询师,四川大学心理学硕士

ta的主页

有一个自恋的母亲是我们无法改变的事情,但题主能积极主动寻求自救,为这份觉察、担当和勇气点赞。

 

一、自我决定理论

 

心理学上有一个自我决定理论:每一个人来到世间,有三个最基本的诉求:

 

第一个是胜任感,我们希望找到一件事情或者某一些事情,是我们做得比周围的人都要更好一点的,我们都在追寻这件事;

 

另外一个是自主感,就是我自己可以决定我的人生,我是有选择的,如果一个人做的所有的事情都是被迫的、不得不去做的,TA是没有办法感受到幸福的;

 

还有一个是归属感,即我属于某一个群体或者我属于一个家庭,甚至是我属于这个世界的一部分,我并不孤独,这也是最基本的诉求。

 

当这三个诉求都能够很好的满足的时候,这个人不管是什么年龄、职业、性别,TA一定是一个状态很好、很健康,内心非常充盈的人。

 

这三个要素中的任何一个特别欠缺的时候,TA的人生都是很拧巴的。

 

我想这也是题主想追求的归属感、价值感和高自尊水平。

 

二、《母爱的羁绊》中关于如何摆脱自恋母亲的影响

 

1、接受母亲给的伤害,释放情绪。

 

这一点是不容易做到的,但我们无法改变自恋母亲的事实,就只好浴火重生来改变自己了。好在作者给出了落地的实操建议。

 

★ 你可以写日记,在日记里尽情地宣泄。

★ 然后你可以找一个安静的地方独处,关上窗帘,抱着枕头,让自己尽情地哭泣、大叫,以及任何能释放情绪的举动。

★ 你还可以找回儿时的那个小孩,去拥抱她,给她安慰。比如躺在摇椅里,轻轻摇晃,闭上眼睛,把自己想象成一个小孩子,紧紧地拥抱她,与她交谈,然后把每次与她的互动写在日记里,观察自己的进步。

★ 你也可以把自己想象成母亲去商店买一个你喜欢的洋娃娃,把她带回家,跟她说话。把她放在床上、化妆台上或者沙发上,一切显眼的地方,让她时时提醒你她需要你。然后你可以问问她,她做错了什么,她需要你为她做什么。同样把你心里的想法记下来,随时回顾,明确自己还需要释放哪些情绪,以及怎样满足儿时未被满足的需要。

 

2、摆脱母亲的控制,成为真正的自己

 

★ 首先要从她给你的思想上独立出来,要明白不是小时候的自己不够好,而是母亲投射了自己的情感在你身上,这不是你的错;

★ 接着你需要消除自恋母亲让你觉得,你始终做得不好,你永远也做不好的消极观念

★ 每当心里那个消极的声音说你不够好时,就用笔记下来,反驳它:这是谁说的?这是真的吗?每一次只要消极观念出来时就记下来反驳。久而久之,消极观念就会出来得少了。而你,也就渐渐地从自恋母亲的思想控制中独立出来了。

★ 你可以写一张“我怎样”的清单,尽量用积极词汇客观地表达,比如“我聪明、仁慈、乐于助人、有同情心、勤奋、努力、诚实、正直、负责任”等等。

★ 然后,安静地想一想小时候喜欢什么,都玩些什么。也许小时候因为母亲的原因,直到现在也没有做自己喜欢的事情,那从现在开始重新把它找回来。找到那些能让你产生愉悦的事情,就着手去做。

 

3、疗愈自己,终结遗传(为自己情绪负责、不投射到孩子身上)。

 

自恋的行为是会遗传的。母亲的自恋,其实是因为曾经过度的情感匮乏。因为她们情感匮乏,所以给不了女儿想要的情感。而女儿得不到想要的情感,很有可能又从自己的后代来索取。这种扭曲的爱,像一种痛苦的遗产,代代相传。

 

考虑到题主26岁了,可能也需要这一点,所以也分享给你,详情可以自己去读本书。

 

★ 首先,我们在摆脱母亲的影响时,实际上已经了解了很多自恋的品质,那我们自己在面对孩子时,就要尽量避免自己表现出这些品质

★ 自恋母亲从来不鼓励孩子表达真实的自己,我们要学会真诚地鼓励孩子表达自己,即使我们不同意她的看法,即使孩子的表达会让我们不高兴。

★ 自恋母亲不关注孩子的感受,只关心自己。那我们在面对孩子时,就要时刻保持这样的觉知,要学会去感知孩子的感受,并表达出来,同时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感受

★ 通过各种有效的方法去了解孩子,了解他们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鼓励他们去追求自己喜欢的东西,同时告诉他们,你任何时候都爱他们。他们是什么样的人比取得什么成就更重要。

 

熊猫君刘女士:心理从业人员

ta的主页

我们的确会在家庭的耳融目染下被影响,往往过度自恋的家长没有重视到孩子的心理感受,会造成两种相对极端的状态,也就是自卑和自负。人都有归属安全和追求自我价值的心理需求,当求而不得,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自我怀疑和苦恼。

一、26岁正是学业事业发展的选择的一个比较关键的年龄阶段,我们的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会比过往更加稳定。但是,在趋于成熟的过程中,我们也会发现问题。

我们在早起,归属感是来自于家庭的培养,来自于外界的回馈,我们会把这种安全的感知觉内化于自身,建立起属于自己内发的自我归属,也就是知道自己现实情况是什么?想要做什么?如何去实现?在不断的自我评估中,找到一个客观的结论。当我们心中有“谱子”,那么及时眼下出现困顿,也不会影响总体的进展方向。

自信心也是如此,我们通过观察外界,不停的接收到他人对我们能力、形象等的信息评价,而我们也会不断更新对自己的评估,两者相互对照,不停调整,形成对自己的一个论断。而当我们在外界得到不到很好的认可,自己又对自己很沮丧,那么我们就会变得不自信。

二、归属感和价值感都是需要在时间的历练中不断完整,而你似乎缺乏对于归属和自我价值的一种有意识的培养。

这可能的确和你的原生家庭有一定的关系,因为我们不可能完全平地起高楼,我们需要在自己亲近的人身上获得灵感,进行模仿强化再认。可是你的家长在你的教育中,缺少对你的无条件积极关注,当你进入学校、进入社会,接触到更多的人事物的时候,你就会难免感受到孤单,在和外界的对比中,丧失了自我的主观能动性。

三、根据你的情况,我提出如下建议:

(一)从现实来寻找一个可实行的目标,充实自己的生活,规划自己的未来,这样你就能通过付出和努力慢慢累积安全感。

我们往往会陷入习得行无助中,有很多很多的渴望,却无从下手,只能无限的叹息,最后连动力都没有。而自我的安全感,需要来自你自己不断的强化和现实行动。你可以尝试着给自己一点时间,思考下一你在学业、事业、生活经营上有什么相对具体的目标,然后,选择其中一个作为下一年的主要奋斗对象,当我们内心有了一个方向,我们就不会彷徨的左顾右盼,也会感觉到内心安全。

(二)尝试着找到属于自己的优势,而不是只盯着自己的不足,客观的评价自己,挖掘自己的潜在价值。

我们都又属于自己的能力,关键在于我们是否发现了发挥了它。如果我们一直看着自己的不好,就会陷入自我否定之中,我们总是会纠结于自己没有什么,却忽略了自己拥有什么。我相信,你定然有你的长处,你可以尝试着去思考自己的优势在哪里,如何扬长避短。不断的进行反复自我训练,强化自己的优点,你就会找到属于自己的信心。

(三)对自己的掌控能力,是建立信心的关键。

我们如果掌握不住自己人生的方向盘,那么我们就会觉得焦虑不安,也就很难有一个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先天的禀赋并不能将你完全的定义,后天的努力也能够扭转局势,从内在上说,你可以通过学习参加培训坚持阅读,在待人接物为人处世方面表现出成熟稳重可靠,等方式让自己变得强大,从外在上说,你可以选择优化自己的形象,让自己看起来整洁大方,通过适度的健身训练让自己看起来有精神焕发活力。而在你不断的自我整合的过程中,他人也会感受到,也会给你更多欣赏。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