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疑馆 | 朋友在幼儿园实习,她纠结要不要上公开课?

by 壹心理优秀答主们



我有一个朋友在幼儿园实习,她胆子有点小,总喜欢逃避。
她园里要上公开课,园长问她想不想上,她跟她园长说她不想上课,什么都没准备。最后园长说哪怕准备好你也上不好课。
那之后回家她哭了,她说听到园长说的那句话,可能是园长想要她一个态度,但最后让园长失望了,还有,其实,她还是挺想上公开课的,但最后她说不上。
她很纠结,那她到底要不要上公开课?


陈香育心:心理咨询师、1星优质答主

ta的主页

题主您好!                                              

从你的题目中看出了你朋友对上课的焦虑,这很正常,可能每个人在面对一个公开的演讲(上课也类似于演讲)的场合,特别是还有人对此评头论足的情况下(我对公开课的理解是有其他领导或老师观摩上课,课后还有复盘评分等等,其实是对老师讲课能力的考核,不知道对不对?),心里完全不紧张不焦虑是不可能的。

紧张焦虑是来帮助我们做更好的准备,呈现更精彩的结果。如果完全地放松,可能我们就躺平了。

但是过分的紧张焦虑也会让我们产生逃避行为,不敢去迎接挑战,从而失去很多机会。

但我也还看到另外的部分,就是看起来她有部分纠结的并不是要不要上课,而是因为没有满足别人的期望招致的负面评价引起了负面情绪。

比如当她听到园长说她:就算准备好你也上不好课的时候,她产生了什么样的情绪和想法,以致于回家后哭了呢?这里面,似乎有达不到别人的期望而对自己的贬低,以及对对方的内疚感,然后试图去迎合别人?

这个部分,就需要她去更深地探索自己,为何对别人的评价如此的在意。

回到演讲焦虑本身,如果您的朋友希望在幼教这条路上继续前进,也就是说,把幼教做为她的职业选择——这涉及她对自己的职业规划,那么迎难而上就很有必要,我也基于此给予以下的建议。

但如果她实习完并不打算从事幼教工作,那么上不上课就无所谓,也不必纠结于此了。——即使想锻炼公开演讲能力,也不必非得通过上课这个模式。

我的建议如下:

1、 外部求助法

您的朋友说,她在那里“没有上过一节课,也不会用电脑,不了解课怎么上,不知道课要上什么”。

这些问题其实都是技术性的问题,相对比较好解决,比如她可以向园里其他有经验的老师求助,请他们带一带她。可以观摩其他老师上课,了解课程内容,学习如何上课。学习如何用电脑做课件——现在的电脑并不比手机难用,对年轻人而言,这绝不是不可逾越的障碍。

2、 自我修炼法

所以我认为您的朋友更难逾越的障碍是她为自己设定的“牢笼”:“胆子有点小,总喜欢逃避”,这个表述既是事实,也不是事实。

说是事实,因为这可能真的就是她过去人生经验中不断被验证了的。

说不是事实,因为这只是一个标签,在这个标签的保护下,她可以呆在自己的舒适圈里,不用去挑战自己,去面对外界的风风雨雨——这些都很痛苦,而躲在标签里面,虽然可能有时候也会痛苦,但好过突破自己的痛苦。同时,在这个标签里,她也会获得大部分人的原谅和接受——不是我不想做,而是我胆小,所以做不了。

但是“胆小”是一个不可动摇的铁板一样的东西吗?显然不是。而且,它也并没有一个确定的概念,你的胆小可能体现在对公开演讲的焦虑,而我的胆小可能是因为我不敢坐过山车。而且我们看到有很多人通过各种方法,也克服了自己的胆小,体验到了突破之后的喜悦和成就感。

具体的操作方法,我提供几点仅供参考,相信还有其他更多的方法,可以帮助她克服胆小和逃避。

1) 练习正念呼吸


我们很多时候的逃避行为,是因为我们对一旦我们做了某些事情,可能导致的后果的担忧,比如被人嘲笑,从而引发对自己的否定的负面感受(我真是太差劲了)。我们逃避的是对自己的不好的感受。

而正念呼吸,是通过呼吸的练习,让我们的心回到当下在做的事情中。当我们全身心投入当下的事务,我们就不会被过去或者未来的负面思维带着跑,从而更有可能做好眼前的事情。

2) 想象法。


想象自己在讲台上侃侃而谈,带领着孩子们做各种活动,现场有条不紊,一切都尽在掌控。想象当你开口说第一句的时候,是什么样的姿势和表情,有什么样的心情,你会如何应对。想象上课的过程中,孩子们如何配合你,他们快乐的笑脸,和活泼的举动等等等等。

想象越生动,细节越丰满,效果越好。因为这等于是在大脑中预演现实的场景,并做好充分的准备。

3) 模拟实操法。


你可以邀请三俩好友来充当幼儿园朋友,或者是召集几个身边朋友的孩子们,如果你不好意思,甚至也可以只是面对着一堵墙,想象你在上公开课,并实际说出你的台词。当然有观众的话,会给予你更实际的反馈。但就算没有,去实际模拟操练一下,都会让你对现场上课有一个更切身的感受。

4) 自我肯定法


不管公开课的最后结果如何,都要肯定自己。这是突破自己迈出的第一步,其中的艰难只有自己知道。所以不管结果如何,都要肯定自己的努力,看到自己的进步,完成比完美重要

有了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就会越来越好的。自信就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累积起来。

而否定和打击自己,并不能提升我们面对困难的勇气,只会让我们更退缩,从而离自己的目标越来越远。

最后,祝福您的朋友能够找到自己的方向,并为此付出努力,收获自己想要的人生。

感受这时光流淌:心理作者、4星优质答主

ta的主页

你好,有幸给到你些建议。

看到了你的文字描述,首先你是一个很热心的人,对朋友遇到的困难很上心,所以你会帮他到壹心理的平台进行求助。 我为你的这位朋友感到开心,因为她拥有一个很难得的好朋友。  

你讲到你的这个朋友是在幼儿园实习,胆子有点小喜欢逃避。 你很善于观察能够明白她因为胆子小以及逃避,会成为这次她纠结要不要上公开课的原因之一。说到上公开课我们都知道,公开课肯定是参与的人很多,而且大家都在听听她一个人的讲解,而且作为一个实习生,来了刚刚十几天的时间,一下给她这么大的一个机会,她会或许有点“承受不来”。但是园长问她想不想上公开课?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园长应该是很看重她,但是她的决定似乎让园长有些失望。但我觉得我们在明白园长失望的同时,我们也要分析清楚你的这位朋友内心当中是如何构想的——

她刚来十几天的时间,可能连周边的环境都没有很好的熟悉完成。毕竟她的胆子有些小,或许性格会有些内向。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求她上公开课的确会感到恐惧,所以想选择逃避。但是我想说:一个是园长给他一个好的机会,我们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尽量的把握住;另一个方面,毕竟是到幼儿园实习,给小朋友们上课应该是必经之路。我认为,既然园长询问她的意见,定然认可他的能力与实力。 因此,她需要自信一些,同时对自己的优秀也要有一定的认识。对于没有上过一节课,也不会用电脑,不了解课怎么上以及上课的内容,我认为这是需要后期与园长或是其他同事沟通交流并可解决的问题。  

他或许是因为恐惧上公开课,而将这份恐惧带到了对那些未知的课程、不知道该如何操作的电脑这些事情当中了。因此,合理的分清楚情绪的来由,不做迁怒的事情,认为这是他要慢慢改变的。  

另外,园长说“哪怕她准备好也上不好课”,之后她回家就哭了。通过这能够看出她是一个很追求上进的人,内心其实还是很想尝试的。但是担心自己的授课内容或是这些不会的操作,会不会给这次公开课带来问题从而引发大家对园长的意见、对她的意见。她不想给他人带来麻烦,这体现了她的责任感但我希望他的这份责任感不要困住她。  

有哪些为难的想法,情绪我觉得可以说出来,与你这个好朋友交流,也可以直接跟园长提出她会有什么样的困难。遇到困难,大家共同解决,这才是一个更好的方式。  

最后你讲到,其实她挺想上公开课的,但是最后却决定了不上。我觉得她内心的恐惧大于了对这份新经历的期待。因为她特别担心。一旦搞砸会带来很不好的后果。但是我想说:要相信自己、相信他人看待他的眼光。既然选择了相信她有实力、有能力,那么我们便做一个尝试。而且具体的讲课内容也都是需要在不断沟通的,不要把自己弄得过于紧张,凡事儿都是一步一步来,只要看清楚内心是想做这件事情的就好,之后我们想办法让这件事情实现。而且身边有很多好朋友、长辈、同事都会给予帮助的,因为我们都希望对方能够越来越好。  

希望以上的这些内容能够帮助她走出困境,让她能够看清自己,够慢慢的找回自信,从而在她的工作岗位上展现活力。

世事心安:心理作者、3星优质答主

ta的主页

题主,你好哇。

有一个朋友在幼儿园需要上一个公开课,因为害羞有些对这次课有些胆怯,园长也因为她这样的态度对他进行了批评,这让她感到了懊恼,到底该不该上这次公开课呢?

看了您的问题,瞬间觉得您一定是一个非常可爱的女孩子,您说的那个朋友是不是就是自己呢,因为您的标题还是我该不该上公开课,下面的描述就突然冒出您有一个朋友了。

不管是不是您自己的问题,我想您大可以在这里敞开心扉,接受真正的自己,因为在这里没有人会去探究您的身份,对您面临的问题以异样的眼光看待。

我有一个朋友,这是乎是我们都常用的一种逃避问题的手段,尽管它摆在那里可就是不想去面对它。这是一种很正常的情绪反应。

我们在面临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群时常会害怕,感到害羞,这不仅是题主,我还有很多人都会这样。您也提到您胆子比较小,公开课这件事我想对您来说应该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

您会想上公开课诶,要面对那么多不认识的人,我紧张说不出话怎么办,我上课出现了问题怎么办,这些可能即将发生的尴尬场景始终徘徊在您心里,就算还没有开始,一想到就会焦虑了。

您在受到园长的批评一定很伤心吧,明明自己不是态度不行,只是有些害羞不知道如何去面对这件事。

您也提到自己心里其实是想上的,只是害羞这道坎阻止着您前进,所以您现在最需要的给自己一个勇气!敢于突破自己的决心!

一是您可以转换一下想法,把上公开课这件事当成现在不得不做的事儿,逼自己一把。

您现在在幼儿园实习,人际交流是您必须提升的能力,这次的公开课刚好是一次不错的机会,而且在园长看来,这也是对您的一次考验,为您以后的工作打下基础。所以从现实来说,您进行这次公开课是百利而无一害的。

二是您可以针对这次公开课先做一些练习去适应,公开课对您来说最大的挑战并不是能力问题,而是在这种场合下的胆怯心理。

距离这次公开课的时间里您可以请自己的朋友当做观众,面对他们进行演讲,或者在幼儿园里进行几次模拟练习,慢慢打消内心的胆怯。

关于课该怎么上,怎么用电脑这些都是很好解决的问题,多练习几次就熟能生巧了。

这是您人生中必须面对的问题,就算没有这次公开课,也会有下一次的台上机会等着您,既然逃避不了为何不快点面对解决呢?

加油,相信您自己,你可以的! 

胡巴+_+:心理作者、4星优质答主

ta的主页

看完你的描述,很高兴能与你一起探讨这个问题。那我们来开始叭

1、关于逃避的行为模式背后的探讨。

关于“我有一个朋友在幼儿园实习,园长问她要不要上,她选择了逃避。”这部分。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到逃避作为一种心理的防御机制,它是中性的,逃避并不可耻。甚至可以说,我们人类能存活和发展到今天,和逃避危险这个防御模式有很大的关系。所以,逃避不是问题,真正的问题是逃避背后的问题,需要我们去理解。

其次,你的朋友可能把公开课的“危险”系数放大了。而这个系数的放大化,可能与她的成长经历有关。事实上,我们可以看到,公开课本质上是一种学习和实践,以及促进教师进步的方式。同时,公开课的公开授课方式,会有很多老师进行观摩和点评,这里可能会加剧你朋友的焦虑不安的情绪。

最后,她的逃避也有可能是与完美倾向或者完美主义的问题有关。比如她的潜意识会想,只要逃避不去上公开课,那么我就是没有失败的经历的,在现阶段我还是如此的完美的。需要看到,失败恰恰是让我们进步的阶梯,是让我们的课堂技能越来越成熟的不可或缺。同时看到,再优秀的老师,和再优秀的公开课,一样会存在瑕疵。没有完美的公开课,那么失败的公开课,也只是你踏上趋向完美的公开课的一个路径。

2、关于胆小、担心、害怕等等情绪的探讨。

看似是公开课引起的你的朋友的胆小、担心等等负面情绪。实质上,你的朋友可能很容易因为一些事情,就引起类似的负面感受。这是很需要去进一步了解的地方,从感受入手,尊重感受。

3、尝试看见和理解,接纳与共情。

也因此,尝试着与自己害怕上公开课的情绪共处一会,这些害怕的情绪会告诉你的朋友什么信息呢?

情绪没有好坏之分哦,它们只是一种神经激素。所以请试着看见自己的情绪看看,会让她联想到什么呢?

当你想问:她还是挺想上公开课的,但最后她说不上。她很纠结,那她到底要不要上公开课?

心理学也告诉了我们答案,答案就是永远不是只有A或者B的,永远有C或者更多的答案。这才是生活的答案。

也就是说,当她纠结要不要上公开课的时候,她是可以纠结的,她也可以上,也可以不上。而不是非要逼着自己只能从上课还是不上课这两个选项里选。如果她真的想迎来改变,更重要的是去看见和理解,自己真正害怕的真的是上公开课这件事吗?还是上公开课这件事会让她联想到什么害怕的事情呢?

把自己纠结的、害怕的情绪和想法用纸笔写下来、理清楚,可能她就不会这么纠结公开课的事情了。反而是,透过公开课这件事,看到事物原来的本质。

希望以上回答对你有所帮助,世界和我爱着你。 

三横一竖加贝子:心理咨询师、催眠师、2星优质答主

ta的主页

也许你的朋友并不完全是因为胆小,而是因为谨慎。胆小的人往往会有以下特质和表现:

❤他们做事谨慎,有的人还会有些完美主义,自我要求比较高,因为担心出差错,而不敢轻易尝试,一旦决定要做,就做足准备,从不打无准备之仗。

❤他们对“不确定”的东西比较焦虑,事情没发生之前,会做充分准备,每个突发状况都要提前想到,好处是,准备充足,打了有准备之仗,弊端是,有可能提前想象各种问题场景而过度紧张。

我们会发现,胆小的人,会谨慎、会细致,这样的特质很适合做幼师,能够保障小朋友的安全,防患于未然。

同样地,小朋友上课的时候,各种情况都有可能发生,其实,所谓的“准备充分”也是相对的,即使充分,也有可能现场有意料之外的情况。

所以,我的建议是:

1、第一次公开课,最好是在准备充分的情况下上台,充分发挥个人细致、谨慎的特质,都说成功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准备好了,自信心也会提升一些。如果没有准备好,可以考虑暂时不上台。否则,硬着头皮没有准备的上台,如果出了很多岔子,也是对自己自信心的严重打击。如果留下心理阴影,下次登台就更困难了。

2、在准备的过程中,找些好友,哪怕只有一个听众也好,提前演习一遍,请朋友提一些建议。然后,建议在正式登台前,请园长私下把把关,园长之所以采用“激将法”激励你的朋友上公开课,说明她是很重视您的朋友的,只是有点恨铁不成钢,她一定会乐于指导一个她看重的人,这是每个当领导的正常心态。这也是我根据十余年的职场经验给出的判断。

3、既然园长是重视您的朋友,那么,您的朋友暂时放下紧张、恐惧和担忧,怀着一颗单纯的对伯乐的感恩之心,主动找到园长,说明自己的想法:自己是什么样特质的人,想打有准备之仗,想在登台之前请教朋友和园长进行预演,向园长承诺准备的时间和上台讲课的时间。

之所以这样做,主要目的是:

印象管理:安抚园长,别伤了伯乐的心,也让园长清楚地了解您的朋友是什么样的人,因为毕竟仅仅接触了十多天,彼此还不是很了解,可以趁这次机会,让园长了解您的朋友。而不是让园长误会您的朋友,给您的朋友仅仅贴上“胆小”的标签,标签一旦贴上,就很难改变,初印象是很重要的。通过这次沟通,可以扭转印象,由“胆小”转为“谨慎”,由“没有想法”转为“计划周翔”。

获得建设性意见,通过沟通,园长会给您的朋友一些建议,也为您的朋友的准备过程锦上添花。

最后,恭喜您的朋友,在人生职场中遇到伯乐,也请您的朋友继续加油准备,同时放平心态,对突发状况、对不确定性做好心理准备,循序渐进:

1. 最初几次公开课,建议做好十分的准备,但也做好会出岔子的打算;

2. 后面阶段,建议把准备程度逐渐降低,由十分降到九分、八分,循序渐进,实验一下,不同程度的准备程度会获得什么样的效果。

慢慢地,她就会体会到,也许没那么紧张、紧密的准备,效果未必会差,也许有的时候只是虚惊一场。慢慢地,上课前的紧张就缓解下来。

加油!在您的帮助下,在园长伯乐的指导下,有朝一日,您的朋友会成为一匹自在的千里马!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