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疑馆 | 女儿进入初三诊断出中度抑郁,怎么办?

by 壹心理优秀答主们

女二初一初二就有抑郁焦虑迹象,进入初三情况更差,无法集中注意力,记忆变差,经常发脾气,每天作业至凌晨2点,导致白天瞌睡,恶性循环,成绩下滑。经医院确诊中度抑郁,怕西药有副作用,让医院开了中成药巴戟天寡糖。


学乃身之宝: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一起聊情感,一起学习,一起成长

ta的主页

你好!
从你的描述中,我感受到了你内心的焦虑、纠结、担忧、痛苦,以及不知所措。

你说到女儿初一初二时就有抑郁焦虑迹象,进入初三情况更差,无法集中注意力,记忆变差,情绪变差,成绩下滑。

后来,经医院确诊为中度抑郁,你怕西药有副作用,就让医生开了中成药,而且,你和她班主任也做了沟通,暂时不让她做作业,老师也同意了,但她说不做作业担心日后被催补做,会稍微复习复习,这两天已经没心情做了,加上,她的状态没有减轻,你出现了各种担心:

担心如果纵容她的这种做法会导致她破罐子破摔,还想要不要鼓励她继续做作业;还担心如果她请假不上学会导致彻底休学;还担心吃上西药有副作用,所以你很纠结矛盾,想知道怎么办。

接下来,我给你三点建议,供你参考:

首先,我希望你能明白,女儿的身心健康是第一位的。

也就是说,你要先考虑怎么让她的病情好转,然后再考虑其他的事,因为没有身心健康,其他事都等于零。

你在描述中说到,你担心她吃西药有副作用,现在在用中成药,但你觉得她的情况没有好转,想着要不要让她吃西药,这时,我建议你再去询问下医生,确定她情况没有好转,到底是什么原因(药没有效果,可能是用药时间短,也可能是这种药不适用她,对她起的作用小),是否需要换成西药。

总之,你不要因为害怕副作用,而耽误她的病情。

另外,我希望你能意识到女儿生病了,而且这样的心理疾病如果不被重视,很可能带来严重后果。

你在描述中说到,你担心不让她做作业,会变成纵容她的做法,你这么想,或许是觉得她在偷懒,但我想和你说的是,现阶段,你需要给予女儿更多无条件的爱才行,因为她自己的内在压力已经很大了(很多抑郁症和焦虑症的成因,和外界的压力过大有关,或许作为父母的你,对女儿的要求过于严苛,她的感受和需求很少被看见)。

其次,我建议你理性看待休学这件事。

看得出,你很担心女儿彻底休学,但她最后是否彻底休学,要看她病情的恢复情况,而她的病情又是不确定性,所以,她是否会休学,也是不确定的。

这时,你要理性看待休学这件事:

一是意识到学习时间以后是可以补上的。


你在描述中说到,你担心不让她做作业会变成纵然她,使她破罐子破摔,我觉得这一点你可能有些多虑了,因为她自己曾尽力过,这时,你不妨先放下学习这件事,给予她无条件的爱,看看会怎样。

二是意识到你的焦虑后果可能没有那么严重。

或许你担心她彻底休学,会影响她中考,进而影响高考,而高考又可能影响她以后的就业和生活,但你要明白,你的这些焦虑未必发生,因为她很可能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就恢复正常了。

退一步讲,就算她最后考不上一所好高中,没读上一所好大学,甚至她就此无法读书,只要她身心健康,你就应该知足和高兴,因为你爱她,不该是因为她读书好。

当你这样理性思考后,内心对休学这件事可能就没有那么焦虑了。

再次,我建议你想想自己做些什么,能够有利于孩子恢复健康。

因为孩子的最后恢复情况,是不确定的,但你的行动可以对孩子产生一些影响,所以你要想想自己做些什么,能对孩子产生积极的影响。

比如,你能不能不再表现那么焦虑,因为你的焦虑状态会传染给孩子;你能不能多关注她的内心,听听她的心里话,不去评判,接纳她的一切,因为这样有助于她放松心情;

你能不能带她出去走走,转移一下她的注意力,因为这有助于她的病情恢复,等等,总之,你要做些对孩子有积极影响的事情。

当你开始行动起来,你也就不会那么焦虑和纠结了,而当你的状态改变后,孩子的状态也有可能改变,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到你。 

Amy学心理~:先学会爱自己,只有当自己的心中充满爱,满溢的爱才会流淌出来去爱别人。

ta的主页

抱抱这位朋友,非常理解你的感受。

从叙述中来看,孩子是因为在小学到初中,这个过渡阶段时因为某些原因导致她的抑郁产生。


比如,初中学业压力大,同学关系没小学时那么好,老师没小学时那样关照自己,自己在初中不如小学时受欢迎,家长对自己的期待增加,外界言论如“女孩也就上小学时学习好,上初中以后就没后劲了”,等等。

然而,孩子真正更为在意的是源自哪方面的压力,这有待进一步与孩子沟通,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了解她内心真正的感受。

叙述中提到孩子会写作业到凌晨两点。


这里要注意一下,是因为本身学校的作业多,还是因为孩子学习进度跟不上,或者是因为孩子的焦虑情绪导致本来可以更快更顺利完成的作业,一直拖延到半夜才完成?对于不同的情况,我们需要加以辨别,采取不同的方式。

比如,跟老师沟通,适当减少作业,或为孩子报补习班或者是自己辅导孩子,疏导孩子的焦虑情绪,让她意识到自己是有能力更有效率的完成作业的,等等。

孩子白天瞌睡,很明显孩子是在抵触学校。


这里可以进一步讨论,孩子在学校曾发生过什么不开心的事情,比如被老师批评,跟同学关系是否融洽,等等。


或者,是否存在来自家庭的压力,比如她其实并不太喜欢学校,但是源于家长的压力,她又不得不去学校,然而白天瞌睡的行为其实又是在默默的对家长进行反抗。

孩子会发脾气,说明孩子的内在是有攻击性的,这个攻击性向外

攻击性是人的基本动力之一,良好的攻击性会帮助我们更好的保护自己不受外界伤害。

如果攻击性发展的不好,那么会出现两种情况,一是向外攻击,即脾气暴躁,乱摔东西,虐待小动物,伤害他人等等。二是向内攻击,自伤,自残,自我批评,自我攻击。


那么孩子真正想要攻击的对象是谁?是老师,同学,还是家长,或者是她自己,这有待进一步跟孩子沟通。

另外,抑郁,代表丧失。


孩子上初中后开始有抑郁迹象,可以进一步跟孩子沟通,探寻孩子的内心世界,了解孩子到底认为她失去了什么。是小学时优秀的那个自己,还是家庭中发生了某些变故,等等。

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也是自我成长的过程。

很多中国式家庭是“家中有一个缺席的父亲,焦虑的母亲,和失控的孩子”。

在反思并想法解决孩子问题的前提下,我们也要去反思自己,自己的夫妻关系如何,自己的情绪如何,如何能够调整自己的情绪,改善夫妻关系,为孩子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好的家庭氛围。

未来可期,祝早日遇见更好的自己。

蔷色我是经常又佛又丧,偶尔积极向上的心理咨询师,世界和我爱着你。

ta的主页

周末好,看了你的问题,我先给出我的建议,

第一,孩子的抑郁症,建议精神科医生和心理咨询同步进行。

第二,建议做家庭治疗,你们夫妻和孩子一起去找系统取向的心理咨询师,或家庭治疗师。这两个建议,只是基于我对你的描述的理解和我的经验给出了,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从你不多的文字中,我看到了你女儿的症状和挣扎,看到了你对她的学习的高度关注,以及你无处安放的焦虑。

孩子从初一初二就有抑郁情绪,到了初三诊断为中度抑郁。孩子进入中学,对孩子来说,这是她的人生的新阶段,她可能要去住校,要面临与父母的分离,她也进入了青春期,在学业上也有了新的要求,这些都可以带给她一些压力。

这个时候,她受到自身,家庭,学校,同龄群体,社会等各方面的影响。而影响最大的是家庭和学校。

你可以去了解孩子在学校的经历,有没有被排挤,被孤立,跟不上,之类的情况。跟老师的相处,跟同学的相处,跟异性的相处等。

同时呢,家庭有没有给她个稳定的后方。比如,家庭关系是否和睦,父母的感情是否稳定,家庭有没有突发的情况等等。这些都可能让她无法放心的前行,从而让她选择以一种抑郁的状态来吸引家庭成员的注意力。

从心理咨询的角度来说,所有的症状都是有功能的。即使有些症状让人很难受,但从症状中的获益可能是大于症状的损失的。

你可以假想一下,如果你女儿的抑郁症好了,会发生什么事情?她的学习,你们对他学习的要求等等,你们的家庭等等?从这里面大概能看出,你女儿的抑郁症所具有的功能。

最近我看了一本书《为什么家庭会生病》,是一本系统式家庭治疗书。里面形形色色的家庭,基本是消失的父母,焦虑的母亲和失控的孩子,互相影响,维持一个不和谐的稳定

你可以看一看。

还有一本书《消失的父亲,焦虑的母亲和失控的孩子》,从你的描述中,我们看到了一个焦虑的母亲和一个失控的孩子,那么父亲呢?是在你的描述中消失了,还是在你们的生活中隐身了呢?

还是建议你们去看心理咨询师,一起聊一聊。

我是经常又佛又丧,偶尔积极上进的心理咨询师,世界和我爱着你。

云清?:❤️亲子教育,婚姻情感, 在心理学路上助人自助,与你成长!

ta的主页


这位孩子的妈妈,你好,作为母亲,看到你提问中的一连串“我怕……”怕孩子是不是以生病为借口,在逃避写作业,在撒谎。怕孩子请假再跟不上课,怕孩子吃了西药,对身体有影响,导致彻底休学。

能体会到你焦虑的心情和对孩子的担心,看到许多答主老师给你做了回复,不知你焦虑的心是否有一些缓解?但是你要知道,孩子的健康比学业更重要,没有健康的身体,怎么能继续学习?

关于抑郁,焦虑等症状,不少老师们给了你专业的答复和指导,那么我再从另外一个角度,怎样与孩子沟通?和你讨论一下如何面对孩子的现状。

❓你说#女儿初一初二就有抑郁焦虑迹象,进入初三情况更差,诊断出中度抑郁,要做作业吗?会休学吗?

——你面对的这个问题,其实在现在的不少家庭中都存在,作为家长,我们可能忙于工作,或者只重视孩子的分数,而忽略了孩子的情感需求,和孩子的心理健康。

当孩子初一,初二就有抑郁,焦虑迹象时,我们是如何处理,对待孩子的呢?可能觉得孩子小题大做,或者根本就没有回应她。

要知道孩子的问题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可以来自小学,来自幼儿园,甚至来自婴幼儿阶段,来自与父母的相处,来自家庭矛盾,来自与同学老师的相处。

每天作业至凌晨2点,这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做好时间管理。

?发展心理学讲到,青春期处于儿童向大人过渡的“亚成年”阶段,孩子渴望独立、平等,得到尊重,以此证明自己长大了。


如果父母仍然以教育小孩子的方式那样对他唠唠叨叨,诸多管束,就会让他们感觉“被触了逆鳞”,心生敌意,就会“经常发脾气”。

青春期的孩子正处于“心理断乳期”,既渴望独立自主、摆脱父母的“控制”,又敏感多疑、好面子,自尊心特别强。

——作为家长,我们既要信任孩子,又要学会适当放手,这样她才学会成长。

?孩子正在上初三,在学习压力和升学压力的双重作用下,遭遇这场身心巨变,却又局限于知识,经验,能力等的不足,所以远比看起来更需要父母的情感支持。

作为家长,我们要改变对待小孩子的行为模式和反应模式,才能赢得他们的配合。

1.不要替她做主,让她独立自主。不要像领导一样管理孩子,而应该像顾问一样,赋予孩子更多自主权。

2.不要替他做决定,给他选择权。李玫瑾教授曾经建议:不要命令青春期的孩子“你应该如何如何,不应该如何如何”,而是告知孩子这件事有几个结果,让她自己判断要哪个结果。

青春期的孩子更在意自己的独立人格,当他有选择权的时候,他才是有自我的,才能成长为理智、成熟的大人别担心,孩子会选错,当孩子发现你尊重他时,他是会讲理的。


3.不要跟她“硬碰硬”,要顺着她说。


4.不要唠叨,要建立“互动式”交流。

孩子的心是敏感的,作为父母,我们首先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把孩子的心理健康放在第一位,其他的问题才会逐渐解决。

希望今天的答复对你有帮助。


缘来是你~:遇见我,遇见健康的你! 身心皆健康!

ta的主页


?️你好!题主,看完你的描述,感觉到你的多么的焦虑和无助!


你此刻是矛盾的,你当心她抑郁症严重起来,同时又害怕她会被休学,可以看出你的重心还是她的学业,把你的重心转移到她的身心健康上来,及时休学一年又如何,身体健康了才是根本,只不过迟一年毕业而已!

?️不要被诊断的抑郁症吓到,曾几何时,当我们提到抑郁症的时候,都唯恐避之不及,太多的误解成为了更加糟糕的“二次伤害”。

?️值得庆幸的是,抑郁症这个概念渐渐被更多的人知晓,我们对抑郁症的理解变得更加深入客观,对患者本人也普遍变得更加包容了——这是一个环境上的良性改变。

?️实际上,任何人都有可能患抑郁症,这绝不是一种软弱的表现。


很多时候,我们觉得抑郁症的人很脆弱、不堪一击。我们要明白的是,抑郁只不过是一种自然的情绪,而抑郁症只是一种精神障碍。

?️抑郁的时候,我们的整个思维状态、情绪状态和心理状态都比较低落,在这种情形下,我们的能力也会受到限制。所以,此时我们不能对她提过多或者过高的要求。尽管偶尔状态很糟糕,但好起来的时候,也是很快的。

?️作为妈妈的你,要做到:


1,理解他,尊重他,信任他。


建议你适当地了解一些关于抑郁症的知识,这样有助于彼此之间的交流。

?️抑郁发作的核心症状有三条:

(1)抑郁心境,对个体来讲肯定异常,存在于一天中大多数时间里,且几乎每天如此,基
本不受环境影响,持续至少两周。

(2)对平日感兴趣的活动丧失兴趣或愉快感。

(3)精力不足或过度疲劳。

?️所以你可能会发现她经常无精打采的,这绝不是她故意伪装出来的。

?️抑郁症患者最害怕的就是否定,作为妈妈,尽可能不要去否定她、批评她、指责她或者对她提出要求。


在家里时,可以耐心地去陪伴他,看看她有什么想法,看看她有什么压力,看看做些什么能够帮助她减压,尊重她,不要勉强她做什么事情。作业方面可以做适当的引导。

?️不要一直盯住她抑郁的、有缺陷的、不好的方面。你越是要去关注她积极的方面,她的抑郁就越能得到有效的干预。

?️抑郁症主要是睡眠,希望你一定要帮她睡眠改善一下,绝对不能熬夜,晚上十点前一定要入睡,另外,吃的均衡营养些,督促她多活动活动,心情能好一些,但这些改变不是一蹴而就的,你越是尊重她目前的抑郁状态,她越有可能接纳自己。

?️信任她,愿意发自肺腑地鼓励她,帮助她,相信她终究会恢复健康,寻找到欢乐。

2,保持界限,适当共情。

共情能给一个人带来存在感、满足感和价值感,这些都是抑郁的人所缺少的。以平等的方式对待她,希望她可以敞开心扉跟你述说内心的痛苦和压抑。

3,专业的心理治疗是需要的。


当一个人陷人抑郁的时候,她对这个世界是无望的,对他人也是失塑的。所以这时她很少能看到资源,也不想去利用资源。因为她不信任别人,也不信任这个世界,她不认为别人能解决自己的问题。

?️然而,即使得了抑郁症也是可以被治愈的。在得到适当的干预后——不论是心理咨询还是药物治疗,抑郁症都有可能被彻底治愈。接受治疗后,相信会有一定的好转,会逐渐恢复到之前的健康水平。

?️不必把抑郁症想得过于可怕,从某个角度上来看,它不过是我们心理上的一次感冒而已,它终将会远离你们,希望你们一定要拥有这样的信心,耐心与勇气!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