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想穿裙子去上学,爸妈该不该阻止他?

文:Amanda Rose
译者:Claire
监制:April
来源:译言(ID:yeeyancom)

近日,一位博主分享了儿子穿裙子上学的经历,引起网上对性别教育的热议。

对此,有网友评论,“男孩不能穿裙子”不是性别差异教育,而是性别刻板印象。

那么,到底性别差异和性别刻板印象的内核是什么?两者又有什么区别和关联?

01

什么是性别差异?什么是性别刻板印象?

作为性别研究方向的教授和作家,我可能会发表这样的言论:“一般而言,男性比女性更具攻击性。”

这样的表述有时会得到认同(“这真是太对了!”),有时会被简单理解为有用信息(“这会考到吗?”),有时还会遇到异议、质疑甚至愤怒。

起初,我感到很惊讶,因为我有严密的方法论研究支持我的论断。当然,细微差别是客观存在的,比如女性对亲密伴侣施行暴力的频率与男性无异。但总体来说,相关文献表明,男性比女性更具攻略性。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验的积累,我开始理解人们的负面反应。很多时候对方会表示:“这是一种刻板印象!”也有很多人会尝试举出反面例子,比如某位女士就非常好斗。

然后我发现,很多人其实是混淆了性别差异和性别刻板印象

我意识到,人们对我关于性别差异的陈述感到愤怒,很多时候是因为担心同性之间的差异不受理解,又或者是认定典型模式无法覆盖所有个体

事实上,这些观点得到社会科学家的广泛认可。我们把同性间的差异称为性别内差异,对于不符合典型模式的个体则称之为具有性别非典型行为。

如果社会科学家、作家和教授/老师希望人们理解性别差异(即男性平均水平和女性平均水平之间的差异)和性别刻板印象之间的区别,我们需要更好地传递出以下两点信息:

  1. 性别差异是可能存在的(例如,男性比女性高);

  2. 同性之间也可能存在差异,也会出现例外情况(例如,某位女性比大多数男性都要高)。

两点缺一不可。

那么,为什么社会科学家没有把这两点关键信息说清楚呢?首先,社会科学家可能以为大众都已经很好地理解了这些观点尽管事实显然并非如此——否则关于性别差异的表述也不会招致如此负面的反馈。其次,人们在讨论性别差异的时候往往疏于添加累赘的解释说明

关于第二点原因,我女儿小时候和我的一次对话可以作为例证。那时候我们开车到一家快餐店的得来速通道,店员通过对讲机询问我们的儿童套餐是要搭配“女孩玩具”还是“男孩玩具”。取餐后我开始发表长篇大论,大谈根本不存在所谓的“女孩玩具”和“男孩玩具”,孩子们想玩什么玩具都可以。

“嗯,妈妈,”我女儿说,“我想店员的意思是,这款玩具更多男孩喜欢玩,而另一款玩具更多女孩喜欢玩。但他来不及说那么多,因为人人都赶着点餐取餐。”

她说的很对。我可能会简单地陈述“男性比女性更具攻击性”,只是因为懒得加上长串的补充说明。

02

如何区分性别差异和性别刻板印象?

那么,我们如何辨别性别差异和性别刻板印象呢?简单的一句话(“男性比女性更具攻击性”)信息有限,难以区分。但如果我们和对方多聊一阵,就能从蛛丝马迹中判断这个人到底是在讨论平均水平的性别差异,还是刻板印象思维使然。

以下是性别刻板印象的典型思路:

一、认为所有男性都一样,所有女性也都一样。当人们谈论男性比女性更擅长数学的时候,如果他们指的是基本上所有男性都比女性数学更好,那么这就是一种刻板印象。相信刻板印象的人往往无法相信,还有数量可观的少数人士并不符合总体情况。他们可能也相信有例外,但这样的例外情况非常少。或许他们本身就是可以用来论证这一规律的例外。

二、认为所有男性和女性分属特定模式。前面举例的“男性比女性更擅长数学”属于描述性刻板印象,而关于男性和女性应当如何如何的陈述则属于规范性刻板印象。试想,如果有人说接触性运动不适合女孩子,可能是因为他觉得接触性运动对于柔弱的女孩子来说太过激烈,也可能是因为他认定女孩子就不应该参加接触性运动。这样的话,这个人的陈述就是出于规范性刻板印象。他可能明知道的确有女孩子参加接触性运动,但心底仍然认定女孩子不应该这样做。

三、刻板印象用于针对个人进行推断。刻板印象思维最明显的特点和最大的问题就是用来对个人作出推断或假设。例如,假使一名辅导员建议某位女同学参加一个高级语言艺术课程,原因是反正她对数学不那么感兴趣,那么辅导员就是在利用“男孩比女孩更喜欢数学”这一刻板印象对个别学生作出“她不喜欢数学”的设定。同样地,如果病人总是将一名男护士称为“医生”,那么这些病人就是在运用刻板印象(女护士、男医生)来对他的职业进行推断。

03

性别刻板印象的危害

性别差异描述本身仅描绘了男性和女性在某些构念上的基本情况和相互关系。然而,这些差异一旦被误解并引发刻板印象思维,就可能对女性和男性造成破坏性影响。例如,那名女同学如果在辅导员的引导下放弃高级数学课程,就将永远失去探索自身数学技能和天赋的机会。

当刻板印象思维披上“客观陈述”的外衣,也可能会产生破坏性作用。例如,医生可能会告诉准妈妈,妈妈比爸爸更能照顾婴儿。虽然整体而言母亲在照顾婴儿方面的确比父亲表现得更敏感,但仍有许多家庭的父亲比母亲更擅长照顾孩子。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医生将“女性比男性更能照顾孩子”的性别刻板印象错误表述为事实,准妈妈可能出于心理暗示而自觉实现这一断言。既然父母双方都指望母亲作为更熟练的照顾者,那么她终将锻炼出更妥帖的育儿技巧。

性别(以及民族、种族、社会地位等)相关议题错综复杂,容易导致刻板印象思维,因而人们时常对男女之间的差异避而不谈。然而,我认为这不是正确的做法。相反,我认为我们应该驱策自身,学会辨析他人表述和自我思考中的性别差异与性别刻板印象。如果能正确了解女性和男性之间的平均水平差异,承认性别内的差异性,我们将更完整地理解性别在我们生活中扮演的角色。

作者简介:原文作者Amanda Rose,本文转载自公众号译言(ID:yeeyancom),发现、翻译、分享中文之外的互联网精华。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