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害怕床上的我,会让你感到恶心|解忧杂货铺

文稿:乐怡
设计:Carol Du
排版:四小
主播:Aplin
责编:TT
校对主编鹅
来源:微信公众号: 白岛岩心(ID:whiteisland_2017)

From:我和男友已经在一起快一年了,他最近经常和我暗示我们可以更进一步,我也很开心。我并不觉得和恋人上床是一件很羞耻的事情,但我是第一次,我总担心到时候自己身上的小缺点,比如肚子上的赘肉和身上的体毛会让他不喜欢,或者是在过程中表现不好让两人都尴尬。一直思来想去,总觉得自己没准备好,不敢进行下去,搞得他也很为难。我到底要怎么办呢?——Ivy

TO:

 

亲爱的Ivy,展信安好,非常感谢你对岩心的信任。


岩心很高兴了解到Ivy与恋人的关系进入了更深层的阶段。这本是一件很值得开心的事情,但是因为担心当自己完完全全地把身体袒露于对方眼前时,对方可能会不喜欢自己的“缺点”,如赘肉和体毛,性这件事反而成为了Ivy的压力和负担

岩心首先要说,性生活中,我们首先要做的是看到并取悦自己,而不是对方。

从Ivy的描述中,岩心能看出你真的很在乎恋人,想要在他面前展现你最美好的一面,给予他愉快的性体验,不希望让他看到自己的“缺点”。那么岩心想问问Ivy,你和男友沟通过这些问题吗?男友的看法是什么样的呢?你所认为的“缺点”,在他的眼中或许是你可爱的地方,是他所中意的地方呢?在这些方面进行坦诚的沟通,或许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另外,在一些我们可以掌握的方面,比如通过健身、瑜伽等方式减少身体的赘肉,使用合格的脱毛产品来褪掉体毛,这些都是我们可以选择进行的。在运动和变美的过程中,我们自己也会获得身心的愉悦。

Ivy担心自己表现不好使两人都尴尬,不知道这是不是你的第一次性行为呢?我们一生中会经历许许多多的“第一次”——第一次骑车、第一次做饭、第一次离家远行、第一次接吻、第一次怀baby、第一次直面死亡……举个例子,岩心在学骑车前,听爸妈讲了很多方法和技巧,但是当岩心第一次真正自己骑在车上时,却还是跌跌撞撞的。但也正是因为经历了这段跌跌撞撞的过程,岩心才能够顺利学会骑车。Ivy总觉得自己没准备好,不敢进行下去,其实我们可以试着回想自己之前其他的“第一次”,当它们发生时,我们是否都是完全准备好了的呢?我们可能已经掌握了一些理论知识,但毕竟“实践出真知”,在此之前一切都是纸上谈兵。Il n’y a que le premier pas qui coûte.(法语,意为“万事开头难”)

许多人的第一次性经历都是不太成功的,会因为不了解结构位置、无法顺利插入等种种原因而获得不佳的性体验。我们的第一次性经历如果成功了那当然是值得庆贺的,但在漫长的恋爱道路上,第一次失败了又有什么关系呢?也许正是因为在第一次的懵懵懂懂和些许尴尬中,我们和恋人之间会发生许多有意思的事情,也会逐渐熟悉对方的身体和喜好。恋爱是两个人相互了解和磨合的过程,在性方面同样如此。岩心希望Ivy能和男友在这条路上共同成长、共同探索,而不是自己独自前行。

另外,岩心从Ivy的叙述中,感觉到你似乎在这段关系中,处于一个相对弱势的位置。你的种种担忧看起来是把男友的感受和情绪放在了首位,而很少考虑自己的感受和情绪。你提到和男友在一起已经快一年了,那么岩心现在想让Ivy回忆一下过去一年里与男友相处的点点滴滴,问问自己“在这段关系中,我与他的地位是平等的吗?”如果你在一开始就认为自己在这段关系中处于弱势,那么在未来的相处中你会很容易感到自卑和焦虑,总是担心对方会因为自己的缺点和更好的选择而放弃你。罗素在《幸福婚姻与性》中言:美好婚姻的精髓在于彼此尊重对方的人格以及身体、心智和精神的深厚的亲密关系。爱情是两个灵魂的碰撞,一段健康的关系应当崇尚平等,需要双方对彼此的欣赏、尊重与理解,而不是单方面的付出和委曲求全。

热恋期过后,Ivy的“缺点”不可避免地会在男友面前逐渐展现出来,但我们也要意识到,男友也不是完美的,他的“缺点”也会在你面前逐渐展现。这个时候,又该如何应对呢?李银河在《李银河谈亲密关系》中言:一个好的恋爱所建立起来的亲密关系,应当允许双方都坦然地做自己,所有的本性、所有的欲望、所有的本色都能够得到自由的表达。换言之,我们的期待、渴望和包容都应是相互的。

最后,岩心真心希望Ivy能在这段关系中看见自己、取悦自己、坦然做自己,也能够与恋人进行坦诚的沟通。爱情是两个人的相互扶持,性亦是两个人的共同作用。爱情因性而更加美好,性因爱情而变得更加神圣。岩心也希望Ivy能够勇敢迈出建立深层次关系的一步!

作者简介:乐怡,设计:Carol Du,排版:四小,主播:Aplin,责编:TT,校对:主编鹅。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 白岛岩心(ID:whiteisland_2017),由交大、复旦、哥大、纽大等海内外高校硕博学生和专业咨询师创立,致力于打造专注高校学生心灵慰藉和情绪管理的心理健康服务创新平台,将心理服务普惠化、大众化,让更多年轻人触手可及。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