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滋养生命——谈儿童性教育及其课程建设

文:刘文利
来源:爱与生命(ID:sexuality_edu)

儿童性发展是儿童发展的重要领域,儿童性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儿童性发展与性教育关系到儿童健康,家庭幸福,社会和谐。在我国,儿童性教育越来越受到家庭、学校、社会和政府的重视。2017年3月,在网络上掀起对儿童性教育的全国大讨论,儿童性教育牵动着千千万万人的心,这次讨论已经聚焦于到底什么是儿童性教育,如何开展儿童性教育,而不是要不要开展儿童性教育。

当前我国儿童性教育

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

虽然无论从儿童发展本身的需求来看,还是从解决与性有关的社会问题的需求来看,我们都对性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有高度认同,但在实际教育中,很多学校并未开展性教育。其中有诸多原因,包括因公众对性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和效果的误解而产生的“阻力”,这些阻力更多的是“想象的”“感到的”“可能的”“预期的”或“潜在的”。教育部门领导、学校校长和教师,包括家长都可能对开展学校性教育持怀疑态度,有各种各样的担心。

家长方面、学校方面、教师方面在儿童性教育问题上存在的误区


1.家长方面


第一,性教育会导致早期性行为。这是一个普遍存在于几乎所有群体中的误区。全世界各地的研究都非常明确地显示,全面、有效的性教育不但不会导致性行为提前,而且有助于推迟第一次发生性交行为的时间,并引导更加负责任的性行为。

第二,性教育让儿童变得不纯洁了。一些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还小,对“性”没有兴趣,还很纯洁,而接受了性教育会剥夺孩子“天真无邪”的本性。

儿童天生对性感兴趣,如果学校不提供性教育,儿童会从同伴、媒体或其他地方获取相互矛盾,甚至有害的信息。而学校性教育是经过培训合格的教师精心设计的、与儿童年龄相适的、科学上准确无误的、无偏见的、完整的性信息,儿童接受性教育会从中受益。

2.学校方面


第一,性教育已经包括在其他科目里了。有人认为,在我国性教育已经涵盖在生物课、品德课里了,不再需要有性教育课了。我们可以发现,在生物课和品德课的课程标准里,的确有少量的性教育内容,如生物课有生殖的内容,品德课有人际关系的内容,但这些内容都是生物学科或品德学科自身学科体系中的一部分,并不是性教育在其他学科中的更上位的设计,而且这些内容也仅仅是涵盖面非常广的性教育中很小的部分,对满足学生性发展的需求和解决社会上与性有关的问题远远不够。

第二,性教育是家庭的责任,学校不需要开展性教育。一些学校校长和教师认为,家庭是进行儿童性教育的场所,对孩子进行性教育是父母的责任,而非学校的责任。

性教育的确认可父母和家庭作为性信息来源与在帮助孩子建立健康的性关系和人际关系方面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但这并不意味着政府和学校就可以不承担教育责任。相反,政府通过教育部门、学校和教师所发挥的作用,在学校这样一个正规教育场所,提供安全的学习环境,开展高质量的性教育,是对家庭性教育的巨大支持和补充。

第三,性教育可以在青春期开展,但不适合低龄儿童。在我国很长一段时间,“青春期教育”是性教育的代名词。这一方面说明我们还不愿意直呼“性教育”,另一方面也说明大家认为性教育是可以在青春期开展的,而不是更早。

性教育包含一系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不仅仅是性关系。儿童在性意识产生之前很长时间,就已经对这些关系产生了意识并有所认识。因此,儿童从很小的时候就需要具备相关技能来了解自己的身体、各种关系和感觉。儿童可以通过性教育在上述方面打下基础,如,通过学习身体各器官的正确名称,了解人类生殖繁衍的道理,探索家庭关系和人际关系,学习如何保护自己以及树立自信。这些知识体系一定要配合儿童的年龄和成长状况而逐渐建立起来,因此必须从小开始进行,而不是从青春期才开始。

图片来源:刘文利主编《珍爱生命—小学生性健康教育读本》一年级下册(第二版)P6,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第四,性教育不符合中国的“传统文化”。有人认为,先进的性教育经验是从国外传来的,把国外的性教育搬到中国来,不符合中国的“传统文化”,“水土不服”。


近代的中国的确有“谈性色变”的发展趋势。中国“传统文化”有其优秀的一面值得发扬光大,但也有其糟粕需要摒弃。在性教育中确实强调文化相关性和本土化调整,具体的做法就是让熟悉本地区文化的人直接参与到性教育中来。在我国,已经有不少本土性教育专家在辛勤耕耘,在积累我们本土的性教育经验,并在向国际传播。在强调本土文化相关性的同时,我们也要敢于做出改变,特别是那些落后于时代发展的观念和针对女童、女性的有害做法。


3.教师方面


教师可能不愿意开展性教育。有人会觉得教师因为感到不舒服,或缺少相关技能,害怕开展性教育。接受过良好培训、得到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大力支持,并且有积极主动愿望的教师在开展性教育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教育行政部门有明确和清晰的政策,学校校长有明确的态度,学校有专门的、正规化的性教育课程,鼓励教师专门从事性教育工作,让教师有更多的专业发展机会,这些都是对教师开展性教育的有力支持。


造成这些误区的原因


教育的很多误区,阻碍了性教育的发展,忽视了儿童接受性教育的权利,剥夺了儿童学习性知识的机会,使我们的国民一代代生活在性无知、性愚昧之中。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对性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效果不了解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认为“性”就是性交、生孩子,性教育的目的就是知道生孩子那点事。这还用教吗?我们从来没有接受过性教育,我们还不是把孩子生下来了?这种认识占主导地位,就会产生性教育不需要教,特别是不需要在学校教,等孩子长大了,自然就知道了的说法。

2.对性的污名化


在近代中国文化中,性是不洁的、羞耻的、低级的、下流的、丑陋的、恶心的、只可以做不可以说的,更不用说在学校这样一个“神圣”的教育场所。连说出“阴茎”“阴道”这样的科学的生殖器官名称都会被认为“大逆不道”。

在我们的社会中,充斥着各种对性的污名化,如对自慰、同性恋、跨性别、性传播感染、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青少年怀孕、少女妈妈、女性的性愉悦、性工作者等。如果我们在性教育中讲授有关自慰的知识,就会被认为是鼓励儿童自慰;如果我们讲同性恋的知识,就会被指责提倡同性恋,让孩子都变成同性恋;如果我们讲避孕的知识,就会被谴责引诱孩子发生性交行为。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下,可以想象推动学校开展性教育多么举步维艰。

3.固守“传统文化”


一些人打着“传统文化”的幌子,挥着“性道德”的棒子,把旧时代摧残女性的有害做法当成宝贝大肆宣扬,用所谓的“女德”反对全面性教育,以所谓的“外国的性教育不符合中国文化”为借口,阻止国际先进的性教育经验。

说到底,还是我们的性教育观念落后,远远落后于儿童的性发展需求,远远落后于解决各种与性有关的社会问题的需求,也远远落后于中国当代的经济发展,拖了中国现代文明进程的后腿。

反思和构建儿童性教育课程

科学研究证明,基于课程的学校性教育才是有效的性教育。几乎所有能够产生长期正面影响的学校性教育计划都包含12课时甚至更多课时,有时达到30课时或30课时以上,每课时时间约为50分钟,且需要涵盖多个主题。

儿童性教育课程内容设置、实施与评价


学校作为教育的正规渠道和重要力量,开展性教育有其独特的优势。改革开放以来,为了推进学校性教育,教育部2008年发布的《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将性教育有关内容纳入健康教育大框架内,并指出,健康教育的主要载体课程为“体育与健康”,每学期应该安排6~7课时。

在学校性教育实践中,以小学为例,我们设计的性教育课是每学期6课时,一学年12课时,1~6年级每个年级都是12课时,小学6年共72课时。从内容上,我们依据教育部《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并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性教育技术指导纲要》本土化,制定了6个单元72个主题的性教育课程,一个主题用一课时。各年级的单元和主题如下表所示:

《珍爱生命——小学生性健康教育读本》单元和主题表

在性教育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培训实验学校的教师;和教师一起备课、修改教案、准备教学材料;在教师上课时,我们观摩课堂教学,做观察记录;课后,我们和教师一起分析课堂教学过程,总结教学经验,提出改进建议;学期末,召开教师教学经验总结交流会,分享教学体会,对读本提出修改意见。通过这种制度化的教师研修,使教师能在课堂上准确地传递性健康教育内容。

题组实验学校教师集体备课 

每个学期,我们还针对学生进行课前和课后的监测,得到可靠数据,以检查教学效果和性教育对学生成长的影响。在性教育中,我们也与学生的父母进行了多次交流,并以问卷和访谈形式征集父母对性教育的意见和建议。经过第一轮的教学试验,广泛征求学生、教师、父母和专业人员对读本的修改意见,修改后,进入第二轮试验,经过同样的环节进入第三轮试验。

从2010年开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陆续出版《珍爱生命—小学生性健康教育读本》,目前已经全部出版。可以说,这套读本的研发过程,经过了严谨的设计、试验、反馈、修订、监测等阶段。多年来,我们已经监测到的数据表明:教师经过系统培训,能够胜任性教育教学;性教育对学生的成长产生了积极影响,学生非常喜欢上性教育课;绝大多数父母支持学校开展性教育。

《珍爱生命——小学生性教康教育读本》

 

现在这套读本在北京市的18所民办进城务工人员子弟学校作为性教育校本课程教学材料使用。我们提供教师培训、教学督导、教学效果监测等专业支持。据我们不完全了解,北京以外的一些地区的一些学校也以不同形式使用这套读本,也有很多父母利用这套读本在家里和孩子共读。

在性教育课程效果监测方面,通过课前、课后对学生访谈,课前、课后做学生问卷调查,设立实验组和对照组等形式开展。监测发现,性教育前后各年级学生在性知识、性态度方面有显著差异,相关的行为也有显著变化。

以三年级性教育实验教学为例,接受性教育后,学生在结婚与离婚,宽容、接纳与尊重,认识自我与他人,学习协商,性别角色,电脑、网络与成长,青春期的身体发育,青春期性心理,生命周期与性,传染病的认识与预防10个主题上的得分显著提高(P <0.05)。

性教育前后测量结果图

当前在学校实施儿童性教育课程的最大困境与挑战


除了我们上面讨论的性教育观念落后外,性教育师资是我们在开展学校性教育的实践中遇到的最大挑战之一。

《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学校虽作为教育的正规渠道和重要力量,开展性教育有其独特的优势;且2008年教育部发布的《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就将性教育有关内容纳入健康教育大框架内,并指出,师资以现有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和体育教师为基础,明确了中小学健康教育的师资来源。但目前,我国很多中小学校没有健康教育课,更没有配备专职的健康教育教师。少数勉强开出几节健康教育课的学校多由体育教师、班主任或校医承担。

在中国的师范教育体系中,没有性教育专业,更没有培养性教育教师的专业,甚至健康教育教师都没有进行系统培养。加之,整个基础教育阶段培养出来的学生几乎没有接受过学校正规的性教育,即使从师范院校毕业的学生,也缺乏基本的性科学知识和教授性科学知识的能力。而教授性教育课程最重要的并不是性知识本身,也不是性教育教学方法,而是教师对性的态度,对性教育的态度。现任中小学教师在各种培训和进修课程中,也几乎没有性教育内容。

对推进儿童性教育

科学持续发展的一些建议

儿童性教育是一门学科,有与其他所有学科相同的发展规律,但也有其特殊性。在我国学校开展性教育的历史还很短暂,而且并没有课程地位,这就决定了现阶段我国在学校开展性教育要优先考虑几个方面,并借鉴国际先进的学校性教育经验。

政府要有非常清晰的政策支持


学校性教育在中国具有法律地位。《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规定“学校应当在学生中,以符合受教育者特征的适当方式,有计划地开展生理卫生教育、青春期教育或者性健康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学校应当根据未成年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对他们进行社会生活指导、心理健康辅导和青春期教育”。

《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

 

国务院2011年发布的《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明确提出“将性与生殖健康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课程体系”,为在中小学开展性教育提供了制度保障。教育部2008年颁布了《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内容包括五个领域: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疾病预防、心理健康、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安全应急与避险,每个领域都有与性教育相关的内容,虽然性教育内容还非常有限。性教育具有敏感性,有时甚至是争议性,这意味着具有支持和包容作用的法律和政策的配套变得十分重要,这表明开展性教育并不是某人的个人选择,而是一个制度性政策所决定的事情。

学校要承担性教育的主要责任


儿童性教育的正规化、系统化,只有在学校这个正规教育场所才能办得到。性教育是教育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适用于其他学科的教育规律都适用于性教育,就像语文、数学、科学等课程要在学校开设,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要强制学生在学校接受这些学科的教育,而不是放在家庭或社会办学机构,性教育由学校承担主要教育责任道理是一样的。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很多青少年都是在上学期间有了第一次性经历,这就使得学校环境变得更加重要,学校和教师要成为学生获取性信息的准确来源,通过接受性教育学生能够掌握相关生活技能,在性活动中做出负责任的选择。学校有良好的教育设施,有可靠信息来源的老师,有正规的课程和教育计划,有保护和支持学生的环境,这些都是确保性教育正规化、系统化的有利条件。

在课题组实验学校性教育课堂

 

一所学校是否能为学生提供性教育,校长起了关键作用。我们把校长比喻为学校性教育的“守门人”,性教育是否能进入学校,是否能作为一门课程,特别是校本课程开设,校长起了重要的作用。校长应该带头鼓励、支持和创造一个适合开展性教育工作并且能够解决儿童需求的环境。在一个充满不确定性因素或者冲突的环境中,校长的领导能力将决定性教育在学校开展的成败。在学校制定了明确的政策或指导方针的前提下开展性教育有多种优势。

这些政策或指导方针可以包括性和生殖健康、性别平等(包括性骚扰、性侵害)、基于性和性别的暴力与欺凌。在贯彻和执行这些政策或指导方针时,有助于为开展性教育打下制度基础;对与开展性教育有关的敏感问题做出预期并予以及时处理;制定保密标准;制定行为规范标准;为负责开展性教育工作的教师提供保护和支持,并在适当的情况下,在学校和社区范围内保护和提升这些教师的地位。

父母要参与到性教育过程中


父母参与到性教育中,比起其他学科来,具有更重要的作用,这也是性教育的特殊性之一。一些父母可能对性教育本身和性教育效果抱有激烈的态度或表示严重关切。有时候这种关切是因为对性教育的内容、本质和效果不了解或理解错误。学校开展性教育时,要从一开始就努力争取父母的支持,让父母参与到学校性教育中。

学校可以举办父母性教育讨论会、培训会、访谈会,让父母了解开展学校性教育的重要意义,让父母有机会知道在性教育课堂上教师将给学生讲授的内容,征求父母对学校性教育的意见,反映孩子在家中的行为表现,帮助父母在家庭里能和孩子谈性。还要强调,保障儿童的安全和福祉是学校和家庭共同关切的首要事项。

课题组实验学校的亲子课堂

 

在我们课题组开展性教育的所有学校里绝大多数父母都非常支持学校开展性教育。为了让父母更多、更便捷地了解儿童性教育,对儿童性发展发挥重要影响,我们于2014年6月1日开通了“爱与生命”微信公众号(sexuality_edu),针对父母,每周发布一篇有关性教育的文章,至今已经发布200多篇。在这些文章中,我们详细介绍了为什么关注儿童性发展与性教育,我们如何研发这套读本并配大量读本中使用的图片加以说明,我们有哪些肺腑之言想和父母交流并听取父母意见。

性教育关乎儿童一生的健康、幸福和平安。愿我们的学校给性教育一片天地,愿我们所有的儿童在学校有机会接受全面、科学的性教育。

 

(注:本文发表在《新课程评论》2018年02期,071-079)
参考文献
[1]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2010).国际性教育技术指导纲要.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2] Liu W, Su Y. School-based primary school sexuality education for migrant children in Beijing, China[J]. Sex Education, 2014, 14(5):568-581.
[3] 赖珍珍,胡玥,刘文利,马迎华.小学三年级流动儿童性教育课程效果评价[J].中国学校卫生,2015, 36(8):1150-1153.
作者简介:刘文利,微信公众号爱与生命作者,北京师范大学儿童性教育课题组的对外交流平台。我们专注于儿童的全面性教育,致力于让所有父母、老师都知道如何帮助孩子正确、全面地认识性。
责任编辑:Spencer   林立洲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