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一定要成为心理咨询师,但你一定要懂心理学

“你不一定要成为心理咨询师,但你一定要懂心理学”!


这句话是一个心理学培训机构的宣传语,我在刚看到时,不以为然,而在逐步地学习过程中,获得了非常大的自我成长,进而觉得这句话就是我的心声。


“心理学改变生活”!这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切实发生的事实。通过学习,我收获了自己的成长,收获了更多地理解孩子,理解家人,收获了比较客观地看待情绪,看待压力,收获了真正的平和。


通过学习,我明白了我们改变不了别人。所以不再把生活寄托在别人的改变上,而是选择改变自己,舒缓自己的情绪,改变自己的认知。


心理学带给我的最大的收获,就是:认识自己,改善亲子关系,改善婚姻关系,改善人际关系!

 

01  

客观地看待自我成长之路

接纳真实的自己

 

学习了心理学,我发现自己看问题的角度有了变化。视角更包容了。

 

“与其说性格改变命运,不如说认知决定人生。”


“能够定义我的,不是发生在我身上的事,而是我选择成为的人。”


德勒说“没有一个人是住在客观地世界里,我们都居住在主观世界里。”


“感到孤独的真正原因是无法与他人交流最要紧的感受。”


这些都是曾经警醒我的心理学名言。

 

我曾经是个很自恋的人。自体心理学代表科胡特对自恋到解释让我恍然大悟。


他认为自恋分为健康自恋和病理性自恋


健康自恋是指一个人能够发展自动能力,并且能通过自己的能力满足自己的需要。


病理性自恋则是指,一个人的身体是吹大的,他自吹自擂或通过幻想把自己弄的非常强大,在他能力不能满足他需要时,就会变得抑郁。

 

学习了自体的发展,我懂得了爱的两种形式:


一是婴儿之爱,即自恋的爱。这样自恋的爱,他会对所爱对象的要求是:你必须满足我的所有需要。


二是客体之爱,即我能够接受来自对方的爱,同时也能提供给别人一种所需要的爱,这是一种相互吸引的爱的给予。

 

《基础心理学》的学习,让我知道了心理过程就是“认知过程、情感情绪过程、意志过程”。


《健康心理学》告诉我,心理健康的“三好”


好的个性:性格温和 ,意志坚强,感情丰富,胸怀坦荡


好的处世能力:能现实的看待问题,有自我控制的能力


好的人际关系:待人接物能大度和善,与人为善。


于是,我一一对照,明白自身欠缺那些,然后努力向这“三好”迈进。

 

我相信亚里士多德说的那句话:“幸福来源于我们自己”!

 

02

了解孩子成长之路

改善亲子关系

 

通过发展心理学的学习 ,我才明白:人的心理发展是有规律的


我们要了解这些规律,才能理解孩子在每个发展阶段特定的表现,顺应这些规律,才能更好地爱护孩子,和谐亲子关系。

 

学习的过程中,我曾感慨,要是早早学习,我就会好好重视备孕,重视怀孕期的情绪,重视婴儿期的陪伴,重视幼儿期的分离,重视童年期的鼓励,重视青少年期的肯定!


一同学习的有各个年龄段的妈妈,大家都感受都是:如果早点学习,该多好!

 

北京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徐凯文教授的那篇《被家长用焦虑养大的孩子,最后都送到了我这里》,让我深受触动!


“北大四成新生认为活着没有意义”,在2016年11月的一次演讲中他指出,价值观缺陷导致部分大学生心理障碍,并称之为“空心病”。


“空心病”其实是缺少情感联结导致的,这样的孩子都被忽视了情感要求,而一味的只看重孩子的学习。这样长大的孩子,与家庭、现实生活的联结都非常弱,外表热闹生动,内心没有安全感和归属感,一旦遭遇挫折,就找不到合适的渠道排解。

 

有人说现在的孩子太脆弱,学习了心理学,会觉得不是孩子太脆弱了,而是成长环境决定了他们的心里特质与过去完全不同。

 

学习了心理学,我懂了:家长能做的,就是用爱、尊重,沟通,为孩子和现实世界建立更多联结,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存在感。

 

林清玄说过:生命中有很多重要的东西,孩子除了学习,更应该掌握以下几方面的能力:


一是面对挫折的能力;


二是爱的能力;


三是认识生命多元价值的能力;


四是拓展视野的能力;


五是表达自己情感和思想的能力。

 

父母的焦虑,最终都会传递给孩子!


如今社会压力大,导致父母很多焦虑,而父母又会寄托希望于孩子,希望孩子可以通过学习考试,获得更多地资源,当孩子的现状满足不了父母的期望时,父母就会非常焦虑,而这种焦虑最终都会由孩子承担。当孩子承担不了时,就会通过躯体反应或者心理疾病呈现。


为了孩子,了解一些心理学知识真的很有必要!

 

父母接受一些心理学教育,至少可以减少他们传递给孩子的矛盾信息的数量以及反差,然后孩子就可能会有一个和谐点内心世界。

 

03

了解亲密关系的真相

改善婚姻关系

 

通过心理学的学习,会明白婚姻背后的心理学原理。比如:


婚姻中的 很多不幸都来自“对比”“误解”;


男人和女人的想法真的不同;


不会表达比不爱更可怕。


我们只有学会认识和理解差异,才能做到和而不同。

 

学习了客体关系理论,才明白:什么才是最好的陪伴?


爱他,如我所愿?


还是爱他,如他所是?

 

客体关系理论认为关系就是一切


没有人喜欢被说教,没有人喜欢被控制。


真正的陪伴是关注但不打扰,要放下投射和评判,才能真正看到对方。

 

婆媳关系如今也是中国婚姻中非常突出的问题。


学习了心理学,明白了婆媳矛盾很多都是家庭权力和控制力的潜意识争夺。而儿子爱母亲是本能,所以会夹在婆媳之间,成为矛盾多牺牲品。


解决婆媳矛盾,很重要的一点是设立边界,自己小家庭的边界要清楚,让自己的小家庭更好地独立地成长。

 

当然,如今的我们,面临的困惑非常多:家庭、婚姻、亲子、自我、人际、职场、健康、目标、信仰、人生等等。

这一切的根源,都在我们的内心!


学习心理学,将对人生有更深的认知,也将更懂得如何让生活更幸福。

 

从物质富足到精神富足,心理学架起一座桥;


从学习到应用于各行各业,心理学带来更多可能

 

学习心理学,首先会自身受益。其次会影响身边人,还会改善关系,最后还能应用于工作,何乐而不为?

 

在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心理学不再是奢侈品,而已成为生活的必需品。


它能帮助你解决婚姻家庭、亲子教育、情绪管理、职场压力、社会交往、自我提升的问题。懂得心理学,是追求幸福的主动态度和积极行动。


通过学习心理学,可以改善亲密关系 ,收获阳光心态,提高职场情商,认识自我,完善自我,了解人的心理规律,掌握与人沟通的技巧。

 

你不一定要成为心理咨询师,但你一定要懂心理学!

原创:肖羽1
责任编辑:一只梨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