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延迟满足?如何理解认知-情感性格系统?|心理词条

01

阐述定义


延迟满足(Delayed Gratification)描述的是一种人们为了更有价值的长远回报、抵制眼前较小但即时的利益诱惑的过程(Carducci, 2009)。打个比方,你为了一个月后的期末考试能拿好成绩埋头啃书,拒绝了朋友约你去看电影的诱惑,这就是延迟满足行为。


与延迟满足相反的情况是延迟折扣(Delay Discounting),即人们对较小且即时的奖励偏好高于较大但延迟的奖励的现象(Anokhin, Golosheykin, Grant, & Heath, 2011)。与之相对应的例子自然就是,和朋友一起去看电影,从而耽误了考试复习效果。


人们通常认为拥有较强的延迟满足能力能在各方面带来不少益处。


延迟满足是自律和自控能力的重要来源,能让你在一项需要长期投入精力的任务中更容易坚持下来。这意味着,如果你能有效抵制短期奖励的诱惑,你会比大部分人更可能完成工作、学习或个人计划。


而在社交中,提高延迟满足能促进更正向的社会行为,比如乐于分享和积极与同伴互动(Stromer, McComas, & Rehfeldt, 2000)。


同时对于个人成长来说,延迟满足感更强的年轻人会更少地采取冒险行为,他们染上烟瘾和酒瘾的可能性也会更低(Romer, Duckworth, Sznitman, & Park, 2010)。


02

背景/来源


一个被称为认知-情感性格系统(Cognitive-Affective Personality System,CAPS)的自我调节理论认为,人们之所以可以延迟满足,是因为在面对短期诱惑时,采取了“冷”系统而非“热”系统(Metcalfe, & Mischel, 1999)。


在该理论中,“冷”系统是一种认知编码系统,它的特点是基于认知、在情感上保持中立、让人保持沉思、灵活、能综合各方面信息、保持连贯、缓慢、讲求策略;而“热”系统是一种情绪编码系统,它是情绪、恐惧和激情的根基,它是人们条件反射做出的情绪冲动。


当人们采取“热”系统时,人们会在认知上注意到刺激物的情绪唤醒特征,将注意力集中在刺激物最吸引人的元素上,因此让人们难以抵制即时满足的诱惑。比如考试复习时朋友来约你看电影,采取“热”系统会让你关注「看电影」带来的欢乐和感官刺激,从而难以表示拒绝。


与此相对的是,“冷”系统会分散人们的注意力并重组人们对刺激物诱人因素的感知,让人们在认知上关注刺激物抽象的一般信息,使其看起来不再吸引人。比如同样是面对复习期间看电影的问题,采取“冷”系统会将你的注意力从感官刺激转移到「电影时长」、「占用复习时间」这一客观事实上,从而减少看电影的诱惑力,让你得以回到考试复习中。


03

案例分享


一谈及「延迟满足」,一个无论如何都无法绕开的经典案例就是「斯坦福棉花糖实验」——一项由斯坦福大学教授Walter Mischel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领导的研究。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让参与实验的孩子们(4-5岁)在一个即时的小奖励和一个需要等待较长时间的双倍奖励之间做出选择。他们会在每位孩子面前放置一块棉花糖,并告诉他们,如果能坚持15分钟不吃,便能得到两块棉花糖,然后让孩子单独留在房间内。这时有一些孩子会在这15分钟内吃掉棉花糖,而另一部分孩子则会忍耐15分钟后得到奖励。


仅从这个实验来看「延迟满足」似乎意味着能在一段时间内获得更大的回报。而一些后续的研究则将「延迟满足」与更多的「人生成就」联系起来。


比如那些在实验中表现更好的孩子,长大后会在高考分数、受教育程度、身材管理上获得更好的表现(Mischel, Shoda, & Rodriguez, 1989; Ayduk, Mendoza-Denton, Mischel, Downey, Peake, & Rodriguez, 2000; Schlam, Wilson, Shoda, Mischel, & Ayduk, 2013)。领双倍棉花糖似乎意味着能变成「人生赢家」。


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研究方式的进一步丰富,也有研究者对这一结果提出不同看法。比如Watts, Duncan 和 Quan(2018)的复制研究发现,孩子们在实验中的表现确实会影响他们15岁时的考试成绩,但其中的关联性比原实验发现的要弱,并且会在控制早期认知能力、家庭背景和家庭环境这些变量后进一步降低。「延迟满足」的长远影响可能并没有我们原先认为的那么大,具体还需要心理学家们做更进一步的研究。


04

相关科普


一、基因


人们的延迟满足能力有很大一部分来自基因遗传,根据Anokhin, Grant, Mulligan, 和 Heath(2015)的研究结果,基因对人们延迟满足能力的影响占到57%,剩下的43%则是由人们的成长环境及生活经历影响。


二、年龄


从出生到成年阶段,人们的延迟满足能力会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强。


具体来说,5岁前的儿童很难发展出有效的延迟满足策略,而到5岁时,一些孩子会因为认识到专注于即时奖励的反效果而表现出自制力,他们往往会通过主动分散自己的注意力,或者不断提醒自己自制后能获得的更大奖励来实现延迟满足。


在8到13岁之间,孩子们会逐渐发展出更复杂的认知策略来帮助自己分散来自即时奖励的诱惑,进一步增强延迟满足(Mischel et al., 1989)。


而个人的延迟满足策略一旦形成和成熟,在成年后人们抵抗诱惑的能力便会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Casey et al., 2001)。


但是到了老龄阶段,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延迟满足能力的降低,人们会变得更加偏好即时奖励(Göllner, Ballhausen, Kliegel, & Forstmeier, 2018)。


三、性别


研究发现女性的延迟满足能力稍比男性高些(Tobin, & Graziano, 2010)。这其中微弱的性别差异有几种解释。


首先相比起女性,男性通常更容易冲动且出现注意力分散的情况(Martel, Nigg, & Von Eye, 2009),这导致男性更容易受到即时奖励的诱惑;


其次,因为一般家庭中母亲为了满足孩子需求,会比父亲更频繁地牺牲自己欲望和需求(Silverman, 2003),从而使女性有更强的抵抗诱惑的能力。


四、不确定性


未来奖励的不确定性会对延迟满足提出挑战(McGuire, & Kable, 2012)。


不像「斯坦佛棉花糖实验」里研究人员可以承诺给予孩子们第二块棉花糖,在现实生活中,当我们在执行一个计划时,未来的奖励可能并不会如期而至,或者就算能获得也不如我们所想象的那样美好,比如即便你拒绝了朋友看电影的邀请,期末考试成绩还是有可能只是在及格线边缘徘徊。


五、如何抵制诱惑

1. 调用“冷”系统。当你在坚持计划过程中遇到短期诱惑物时,积极调用你的“冷”系统,让自己主动思考诱惑物的客观属性,特别是关注其对你要达成的目标的影响。


比如你在减肥过程中想吃炸鸡,调用“热”系统会让你想起炸鸡诱人的香味、酥脆的口感、鲜嫩多汁的肉质,让你毫不犹豫下单购买,让减肥计划泡汤。这时你需要通过“冷”系统、从客观抽象属性的角度去描述炸鸡,比如炸鸡的颜色、外壳的硬度、炸鸡过程中使用的油量、特别是炸鸡带来的热量数值、计算吃下炸鸡后你需要跑步多久来抵消这部分摄入。通过如此转换思维来降低炸鸡的诱惑力。

2. 分散注意力。在「斯坦佛棉花糖实验」的后续研究中,Mischel(1974)发现使用一些简单的、分散注意力的方法可以帮助孩子更有效地延迟满足,比如在等待过程中唱歌、遮住眼睛,或者思考其他事情。这意味着可以通过做其他事情分散注意力来达到抵制短期诱惑的目的。


比如减肥时在想吃高热量食品时,立刻做一些其他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唱歌、看剧、打游戏等等,让其他不想干的事物占据自己想吃高热量食品的注意力。

3. 关注未来。未来时间知觉(future time perspective)的个体差异与延迟满足效果相关(Romer et al., 2010)。未来时间知觉指的是个体对自己未来时间的感知,未来时间知觉充分,能对自己较长远未来发展有感知的人,往往会表现出更强的延迟满足。


这意味着当你有意识去感知、预测、规划未来的时候,能帮助你从短期诱惑中解放出来,将注意力投入到长远来说更有意义的事中。比如减肥时有意去想象未来减肥成功后会怎样,比如你身体会更健康、省下不少医药费,比如身材更匀称,能穿下好看的衣服、获得他人的赞扬。

05

个人见解


「延迟满足」是人们的一个性格特质,这说明了两件事:一、它客观上没有「好坏」之分;二、它是相对稳定的。


首先虽然我们强调了很多「延迟满足」的优势,但在特定环境下「即时满足」也有其发挥的空间,比如当你要在一个事实上不会成功的计划上死磕时,及时转移目标去做能即时回报的事也未尝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这需要我们在执行计划前判断清楚这个计划是否真的能在终点拿到「两颗棉花糖」,同时在执行过程中给予自己一个「中途下车」的选择。


当你确定计划确实值得执行时,坚持下去就好。在这个过程中就涉及到刚刚谈到的第二点。


我们知道「延迟满足」是先天基因和后天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特别是当你成年后,你的延迟满足能力将会维持在一个比较平稳的水平。


如果你延迟满足能力较高,那么恭喜你,抵抗诱惑对你来说不是一件难事,但如果你延迟满足能力较低,首先不要自责和内疚,这并没有错,其次你要做好心理准备,承认自己大概率会受诱惑,并在此基础上有意识地准备好相应措施帮助自己坚持下去。


勇敢承认和接受自己比幻想自己能改变性格特质要靠谱得多。而且即便是自己认为的「缺点」,善加利用说不定也有好的效果。


比如你要半年内瘦三十斤,但你又是一个倾向即时满足的人,你要做的就是把减肥这件大事切成多段的、时间和目标明确的、可量化的、可轻易实现的小目标,比如一周瘦一斤,并且具体量化到每天怎么吃、如何运动,然后每完成一个小目标就给予一个即时的小奖励,比如严格控制饮食一周可以有一餐吃点好的,辛苦运动一周给自己一天时间好好休息……通过不断完成一个又一个的小目标,最终完成大计划。

无论是「延迟满足」还是「即时满足」,认清和接纳自己才是让自己变得更好的第一步。



参考文献:
Anokhin, A. P., Golosheykin, S., Grant, J. D., & Heath, A. C. (2011). Heritability of delay discounting in adolescence: a longitudinal twin study. Behavior genetics41(2), 175-183.
Anokhin, A. P., Grant, J. D., Mulligan, R. C., & Heath, A. C. (2015). The genetics of impulsivity: evidence for the heritability of delay discounting. Biological psychiatry77(10), 887-894.
Ayduk, O., Mendoza-Denton, R., Mischel, W., Downey, G., Peake, P. K., & Rodriguez, M. (2000). Regulating the interpersonal self: strategic self-regulation for coping with rejection sensitivit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79(5), 776.
Carducci, B. J. (2009). The psychology of personality: Viewpoints,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 John Wiley & Sons.
Casey, B. J., Somerville, L. H., Gotlib, I. H., Ayduk, O., Franklin, N. T., Askren, M. K., … & Shoda, Y. (2011). Behavioral and neural correlates of delay of gratification 40 years later.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108(36), 14998-15003.
Göllner, L. M., Ballhausen, N., Kliegel, M., & Forstmeier, S. (2018). Delay of gratification, delay discounting and their associations with age, episodic future thinking, and future time perspective. Frontiers in psychology8, 2304.
Martel, M. M., Nigg, J. T., & Von Eye, A. (2009). How do trait dimensions map onto ADHD symptom domains?. Journal of Abnormal Child Psychology37(3), 337-348.
McGuire, J. T., & Kable, J. W. (2012). Decision makers calibrate behavioral persistence on the basis of time-interval experience. Cognition124(2), 216-226.
Metcalfe, J., & Mischel, W. (1999). A hot/cool-system analysis of delay of gratification: dynamics of willpower. Psychological review106(1), 3.
Mischel, W. (1974). Processes in delay of gratification. In Advances in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 (Vol. 7, pp. 249-292). Academic Press.
Mischel, W., Shoda, Y., & Rodriguez, M. I. (1989). Delay of gratification in children. Science244(4907), 933-938.
Romer, D., Duckworth, A. L., Sznitman, S., & Park, S. (2010). Can adolescents learn self-control? Delay of gratification in the development of control over risk taking. Prevention science11(3), 319-330.
Schlam, T. R., Wilson, N. L., Shoda, Y., Mischel, W., & Ayduk, O. (2013). Preschoolers’ delay of gratification predicts their body mass 30 years later. The Journal of pediatrics162(1), 90-93.
Silverman, I. W. (2003). Gender differences in delay of gratification: A meta-analysis. Sex roles49(9), 451-463.
Stromer, R., McComas, J. J., & Rehfeldt, R. A. (2000). Designing interventions that include delayed reinforcement: Implications of recent laboratory research. Journal of 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33(3), 359-371.
Tobin, R. M., & Graziano, W. G. (2010). Delay of gratification: A review of fifty years of regulation research.

文:车轱辘
责任编辑:殷水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