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发脾气的人,内心都很压抑

文:刘荃
来源:三点一弯钩(ID:sandianyiwangou)

老师,您好。

我是一个很容易发脾气的人,应该是很容易生气,在老公面前很爱发脾气,处处挑他的毛病,他不管做什么我都能说出点毛病来,用恶劣的字眼挖苦他,刚结婚的时候几乎天天吵架,而且每次吵架不管什么原因,我都会归结到他的身上。

到现在,孩子三岁半了,他好像习惯了,吵架也少了,但是我还一如既往的指责他,我觉得我们生活习惯大不相同,谈话交流很成问题。

我发现我的问题是从小时候就存在的,我很内向,不善交流,上学的时候,从小学到大学一个知心朋友都没有,同宿舍的人,时间长了我也会各种看不惯,老是因为别人一丁点的小事情就生气,比如,上铺的女孩翻身力气太大,比如,对面的女孩脸盆带水弄脏了地板,类似的事情无数。

我的父亲就是这样一个人,在我的记忆中从小到大从来没有和父亲有过普通父女之间的玩笑嬉闹,更不用说撒娇了,只要父亲在家,我都是一副害怕的样子,尽量做家务,不让自己闲着,害怕我在闲着玩耍会看到父亲的脸色,只能用压抑来形容我在家的感觉。

母亲是一个爱抱怨的人,总喜欢在我面前说自己的不容易,拼命挣钱让我上学,所以一定要努力,一定要出人头地,每一次和母亲相处都是同样的谈话内容,窒息。而且我的成绩在高中寄宿之后,直线下滑甚至都倒数了。

我是家里最懂事的孩子,最听话,但是我觉得那都是假的,因为我在听话的同时很痛苦,在家里我从来没有真正开心过,在学校我从来没有觉得上学很好,我觉得很累。

我现在的婚姻生活不如意,我对我的孩子也时常失控大喊大叫,我觉得继续这样下去我会毁了自己的婚姻、自己的家庭。

我该如何改变我自己,改变我生活的现状?


战女士,你好!

看了你的故事,脑子里就浮现出一只憨憨的小刺猬的模样。我不知道你身边的人是否也会有类似的感觉。

 

你说你对先生和孩子都比较挑剔,爱发脾气。“处处挑他的毛病,他不管做什么我都能说出点毛病来,用恶劣的字眼挖苦他,刚结婚的时候几乎天天吵架,而且每次吵架不管什么原因,我都会归结到他的身上”

从这一段我读到两个信息:

一、如果你描述的都是真实情况,那你的先生一定是很在乎你,你如此的“无理取闹”,他还能包容你。

 

二、你容易关注到消极负面的信息,情绪因此变得烦躁。包括对你自己也是如此,就是说,你对先生很挑剔,对自己也是如此。你总是看到自己苛刻暴躁的时候,没有看到自己也有宽容体谅先生和孩子的时候。

你从小生长在一个压抑、苛刻、缺乏温暖与支持的家庭。

爸爸总是指责,总是阴沉着脸,让你很紧张很害怕;妈妈总是抱怨,“拼命挣钱让我上学,所以一定要努力,一定要出人头地”所以,妈妈也给了你很大的压力。

在家里要乖要听话,多做家务;在学校要努力要勤奋,要拿好成绩。所以,能够想象你一路走来,是多么的小心翼翼,多么的不敢懈怠,更重要的是,你从小到大没有一个知心朋友,一路孤独负重前行,因此,你一直觉得好累,很不开心,得不到支持和帮助。

 

可能你的经历让你建立了一些观念:一个人必须谨慎、勤奋、不影响别人,不能犯错,才能获得别人的认同与爱。因此,你对自己要求很严苛。

同时你也会用同样的标准去要求别人,一旦身边的人有一点过失,或者仅仅是没有达到你的要求,你就会非常焦虑,这种焦虑情绪也许就来自小时候自己犯错的时候,害怕爸爸的惩罚来到自己的身上。

因此,当你面对其他人犯错的时候,你的焦虑总是被唤醒,于是就会发脾气,以此来缓解自己的焦虑。

同时,仿佛你尽管离开了爸爸妈妈,你也一直用各种方式在向他们证明:我一直在维护你们的规矩。

 

幸运的是,你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也愿意做出努力去改变,只是事到临到总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暴脾气。

给你几个建议,你可以去试一试,看看是否对你有些帮助?

 

  • 认识矫正:

1、首先要意识到,自己的痛苦不可以再带给自己的孩子了。所以,需要做和爸爸妈妈不一样的父母,而不是去复制他们的行为。

2、矫正自己的信念:从不犯错的人是不存在的,一个人只要努力去做人做事,就会获得大多数人的尊重与爱。

 

  • 行为改变:

1、学习欣赏别人:尝试每天去找先生做得好的5件小事。把它记录下来。如果愿意,晚上读给先生听,如果有难度,就通过微信发给他。坚持一个月。

2、学习欣赏自己:同时,尝试每天记录自己没有发脾气的那些时刻,就是先生明明做得不够好,自己也忍住没发脾气。能找多少就找多少,如果有困难,可以请先生帮忙。同样坚持一个月。

 

  • 学习赞美:

试着从先生开始,学习赞美对方,在对方做得好的时候,或者你觉得他以前做得9分差,现在只有6分差了,进步了,也表扬他。

看看你的内心感受会有什么不同,也看看先生的情绪和行为会有什么变化?习惯以后,慢慢把这样的行为扩大到身边其他人,从亲到疏,逐级扩大,看看你的心情以及看待别人的方式会有什么不同?

 

不知道有没有给你一些启发呢?去试试吧。相信你的刺针会变得柔软一些的。

作者简介:刘荃,心乐土心理咨询中心成都工作室咨询师;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学注册系统注册心理师(注册号:x-14-32)中国心理学会母婴关系培育指导师;中国心理学会儿童成长指导师。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三点一弯钩(ID:sandianyiwangou)

责任编辑:Spencer  蘩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

发表回复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