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不生气?不如问问“怎样好好生气”

文:木棉959
来源:京师心理大学堂(ID:bnupsychology)
原标题:怎样才能不生气?不如问问“怎样好好生气”|《积极养育法》

– 我以前特别容易生气,后来我去找了心理咨询师。

– 那你现在不容易生气了吗?

– 不,我接受了自己的生气。

虽然这个段子是在调侃心理咨询,但也是不无道理的——“接受自己容易生气”这件事也很重要,因为“容易生气”很难改变。

有些读者会在后台问:我怎样才能不生气?我认识的xx总是发脾气,我怎样才能让ta不暴躁?我怎样才能不……

其实,生气等情绪,我们是很难抑制它们的出现的,因为我们体内的生理变化并不完全受意识控制;但在它们出现后,我们也有好办法来面对。

愤怒为什么这样难以抑制?

因为这是生理本能。

当我们产生一种过激的情绪时,会觉得它像锅里煮沸的牛奶一样涌上来,而我们就这样被情绪淹没了,在肾上腺素和皮质醇(人体在紧张时分泌出的两种激素)的作用下,我们的心跳会加速,手臂和腿部的肌肉都会收缩起来。

这样的反应从远古时期就出现了,并且被进化保留到现在。这是一种进攻和战斗的准备,激动的情绪会自动激活这样的准备,而这种原始反应在蛮荒时期,曾一次次拯救过人类祖先的生命:有了紧绷的肌肉,才有应对危险的力气。

随后,情绪便释放出来了一一当情绪占据我们的头脑时,我们脑中似乎就再也没有位置盛放理智和善意,我们已经无法控制过激的情绪了。

即便是快乐的情绪(当然这类情绪不会让我们具有攻击性),也能以同样的方式侵占我们,有时甚至吞没我们,比如在遇到心仪的人时,喜欢和愉悦也会冲走我们的思考能力。

正如布莱兹.帕斯卡(Blaise Pascal)所说:“心灵所拥有的道理,不是理智所能理解的。”

该怎样面对我的愤怒之情?

如果愤怒不能被抑制,那我们就不得不受愤怒支配吗?

也不是。

愤怒也有不同的应对方式,有人敲桌摔碗,有人阴阳怪气,有人拿其他人出气,也有人找个角落发泄,有人直接告诉惹恼自己的人“我很生气”。

愤怒总是带来伤害,但如果能“好好生气”、接受自己的愤怒之情,愤怒带来的伤害就会降低,甚至还能带来真诚、了解。

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法直面过激情绪:

接受它们

我们的社会一直对表达负面情绪有抵触:“都是大人了,还这么容易激动”“你以为四海之内皆你妈呀”……

的确,随意表达愤怒并不妥当,但这并不意味着愤怒是完全不被允许的——我们也有生气的权利,它不过是众多情绪中的一种,是我们真实状态的表现。

我们被某些行为,某句话所冒犯,因为它们重创了我们内心最私密的地方。于是,我们觉得沮丧、无力、不快,我们需要把这些都表达出来。

留点时间

正如前文所讲到的,当我们生气时,道理是没用的,在这种状态下,没人能够接纳理智。所以说,我们是不能以“趁热打铁”的方式解决问题的,而是应该多留点时间。

“我需要点儿时间,然后再回应你”是一句非常有用的话,既给自己平静的时间,也对对方有了表达······。

非暴力沟通

我们完全可以把这种愤怒展现给惹恼自己的人。但这并不是指冲着对方去、把愤怒之情直接”摔”到他的脸上。为了避免把情绪直接“摔”到对方脸上,我们可以后退一些,以免过于咄咄逼人。

非暴力沟通是一种既能表达、又能把伤害降到最小的沟通方式,包含四个基本要素:

  • 观察一件在某种具体情境下实际发生的事情:对方的哪些言语和行为造成了我的不适?

  • 表达出自己的感受:我难过吗?忧虑吗?生气吗?

  • 想清楚是什么需求导致了前面的感受。

  • 向对方提出请求。

比如,我们可以马上对对方说:“听到你这么讲/知道你这么做(观察),我真的跟生气(表达),因为我想做的是xxx(需求),我需要点儿时间好好想想,我们一会儿再谈吧(请求)!”

说话时要尽量使用“我”,而不是指责“你让我很生气,你真是太讨厌了”。

如果发脾气的是“熊孩子”呢?

“熊孩子”之所以为“熊孩子”,因为他们理解能力和调节能力都不像成人那样成熟(详见),想跟“熊孩子”留点时间讲道理?会不会只能换来他的更暴躁?

其实也是有用的。

时间可以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孩子急着让我们做某件事、看某样东西,而我们正在集中精力做另一件事时,我们完全可以回答:“好的,我知道你很想让我做某事/看某东西,这对你很重要,对我也很重要,但我现在也有事情正在做,我建议咱们半小时后碰头来做这件事,你看可以吗?”

其实也是有用的。

这种做法的积极影响可以说是令人难以置信,当“熊孩子”也习惯之后,他们也会很少一上来就马上做出反应,他们几乎总会拿出一些时间去思考:“你需要我今晚回答你吗?”“明天给你答案行吗?”

通过这种方式,他们可以解决问题、认真掂量自己的决定,并选择出一个最适合他们的方案。

如果“留点时间”不好使,当孩子气氛不对、“互相招惹”或者气呼呼地放学回来并且什么也不想告诉大人时,我们不妨使用这种方法:对他们说:“咱们来打一架?”

当然不是真的打架。提前要讲好的游戏规则是:不许打对方,不许掐对方,不许用脚绊倒对方。

具体要怎么打呢?

彼此生气的两人面对面,伸直手臂,抓住对方的手,用尽全身力气互相推搡,一边推,一边大叫,一边发泄。如果孩子很小,要注意推搡的力度。

在这种“打斗”里,既没有胜方,也没有负方,但是这个游戏真的可以让我们在松开双手时怒气全消。

互相“推搡”可以用来表达内心的不满,并同时以这种方式建立心灵联系。这就好比是在说:“我真的很生气,但我爱你,你对我来说很重要。”

其实这也是另一种“留出时间”的方式,还能避免在留出的这段时间内带着怨气、负罪感与满腹遗憾。

作者简介:木棉959,希望这里成为当代人们去追求幸福美满生活的大学堂,公众号:京师心理大学堂(ID:bnupsychology)

责任编辑:Spencer 蘩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

发表回复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