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不起,你关于抑郁的认知很可能是错的

人们对抑郁症患者有一种固有的认知:「他们看待世界是悲观的」。仿佛他们的带着一个有色眼镜看待世界,把原本五彩斑斓的世界蒙上的灰尘。

那么「抑郁有好处吗」?

或许还真有!

如果你有接触抑郁的朋友,或者作为心理咨询师接触过抑郁的来访者,你可能会有这样一种感受,他们在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时,显得有些夸张,仿佛一丁点小事令他们有非常强烈的负面感受。

在诊断手册中也强调, 患者的情绪低落不能归因于现实中的重大事件。换句话说,抑郁在很多人心目中,难免会被看作是「小题大做」。

「我觉得周围人都看不起我」

「周围人?真的吗?」

我们开始质疑他们的想法,甚至把这些想法冠上「非理性认知」的标签,试图改变他们的想法和信念。

可是,或许,他们的想法才能加符合现实,过于乐观和浪漫的反而是我们。

————我是充满干货的分割线————

很多人都对抑郁倾向的人有偏见,闻抑郁而色变,全然不去分辨什么是抑郁情绪,什么是抑郁症,歧视那些看起来内向,时常「扫兴」的人。

这是完全不合理的。

虽然严重到了抑郁症的程度的人是绝对需要就医的,但在正常范围内出现抑郁倾向,反而会给我们带来一些好处。

不信?那就看看下面的这个心理学实验。

1979年,阿洛伊(Lauren Alloy)和艾布拉姆森(Lyn Yvonne Abramson)做了一个实验,他们邀请到了一群抑郁程度不同的大学生,并将他们分为轻度抑郁和不抑郁两组。

实验的内容就是请两组学生判断,当他们按下一个按钮时灯是不是会亮,而结果显示,轻度抑郁的大学生比不抑郁的大学生做出的判断就是要更准确。

惊到了没有?这还没完呐!

随后两组学生又做了两次对自己整体表现的自我评估,一次没有反馈,一次有反馈,而结果又是轻度抑郁的大学生做出了更准确的评估。

嗯……你心里是不是在想:这一定不是真的,一定是侥幸!

是吗?那我们再试一次。

两组学生又在完成任务后立刻和一段时间后评估他们的表现,同样,又是轻度抑郁的那组给出了更准确的评估。

于是,根据实验结果,阿洛伊(Lauren Alloy)和艾布拉姆森(Lyn Yvonne Abramson)提出了抑郁现实主义(depressive realism)的假设。

虽然抑郁倾向的人总是被认为看问题更消极,但抑郁现实主义认为,这种消极可能使他们看问题更准确,那些积极乐观、丝毫不抑郁的人反而看问题是有偏差的。

之后的大脑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研究也证明了,抑郁症患者对正面和负面社会事件的因果归因比非抑郁参与者更准确。

到此为止,这个效应已经得到了全面综合的证据。

不止是你大脑经历了一场海啸,心理咨询业也经历了一番动荡。

认知行为疗法(也就是CBT)的理论也因此受到了一些质疑。CBT是心理咨询中主流的技术流派,也是美国唯一可以进入医疗保险的技术,它认为抑郁的人是因为看待问题是非理性的,因此需要将之矫正至理性、客观的程度。抑郁现实主义(depressive realism)的假设一度动摇了CBT的理论基础。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这一理论仍然存在不少争议。主要有以下三点:

(1)抑郁与非抑郁的人在「评价自我」和「评价他人」上时有显著不同

在我们提到的阿洛伊和艾布拉姆森的实验中,研究者发现:抑郁的人评价自己没有偏见,评价他人却更积极;而不抑郁的人评价自己更积极,评价他人却没有偏见。

(2)抑郁与非抑郁的人在评价「公共场合参与者的思想」不同与对自我的评价

抑郁的人比不抑郁的人在评估「公共场合参与者的思想」时显得更消极。

(3)在时间上,抑郁者对自我准确的评价是不稳定的:

抑郁的人对自己的评价虽然在刚结束的时候更准确,但经过一段时间后会更消极;而不抑郁的人虽然一开始并不准确,但过段时间就修正了。

总之,抑郁的人的观点在总体上并不一定准确。但需要我们十分注意的是,他们也并不是矫情或「小题大做」,相反他们在某些时候、某种程度上比我们更能看到真相。希望大家能在今后的生活中辩证运用这些效应。

本文作者:

曾旻,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硕士,知乎心理学优秀回答者,壹心理专业课课程研发。

五花肉,未来心理学人,爱吃肉的95后空巢少女。

参考文献:Depressive realism&Positive illusions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

发表回复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