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被催眠了,我还有意识吗?会被控制吗?

上次,我们介绍了催眠的2个本质特征:一是使人注意力高度集中;二是使人暂时放下(或者绕过)理性思维,或者说批判性思维。

今天,我们又搜集了7个大家非常关心的催眠问题,进行解答。

问题1:催眠是不是让人睡着?催眠状态下,我还有没有意识?


“催眠”的英文是hypnosis,源于希腊神话中的“睡神”修普诺斯(Hypnos),他可以用神力使人类入睡。正因为这个词的来源如此,传到了中国,人们就把它翻译成“催眠”。

但从本质上说,这个翻译是不贴切的。

催眠不是睡着!

催眠不是睡着!

催眠真不是睡着!

相反,被催眠者必须是有意识的,必须能听到催眠师说话的,才能在催眠师的语言引导下去处理精神心理问题。

我们接诊过的一位患者,她留学日本时出现了精神心理问题,想通过催眠来改善。在开始前,催眠师给她服用了一些药物,然后开始放催眠音乐。她躺下来后,很快就迷迷糊糊地睡着了。

她醒过来后,催眠师说“已经处理好了”,示意她去交费,她根本不知道过程中发生了什么。这种所谓的“催眠”明显是忽悠,大家谨防上当受骗。

不过,虽然催眠不是让人睡着,但如果一个人失眠、容易做噩梦的话,可以利用催眠治疗来改善。

我们在临床心理干预中发现,失眠的背后往往存在心理创伤事件,有的人可能记得,有的则完全忘了,或者意识不到。我们利用深度催眠下创伤修复技术(TPTIH)将相关心理创伤修复后,失眠的问题可迅速解决。

我们分享过的真实案例刘可,她就一度很难入睡,也睡得很浅。经过一次深度催眠后,当天就睡了个好觉,后续没再受到失眠的困扰。她的父亲大呼“神奇”。

问题2:什么样的人容易被催眠?


每个人对催眠的感受性是有差异的。理性思维比较弱的、容易受他人暗示的人,说得通俗些,在生活中“耳根子软”的人较容易被催眠。

而在临床中,不少催眠师都反馈强迫症、焦虑症患者因难以平静、放松下来,难以进入催眠状态,认为这两类患者不太适合接受催眠治疗。

其实,催眠师将患者带入催眠状态的难易程度,与其催眠水平、催眠时所运用的引导语及语言表达方式等都有密切关系。

如果催眠师的水平较高,与患者建立了很好的信任关系的话,也能对强迫症、焦虑症患者进行催眠,甚至可以进入深度催眠状态。

我们的催眠治疗师Lucy就曾顺利将很多强迫症患者带到深度催眠状态,精准化地找到症状背后的病理性记忆,并进行修复,其强迫症状很快就消失了。

问题3:在舞台表演中,催眠师瞬间把人催眠了,这是不是一种魔术?


舞台催眠秀是一种特殊的催眠状态,在视频中已经分析得很清楚了。

人桥实验,图片来源于网络


大家要明白,能够在舞台上与催眠师一起表演的被催眠者,一般都是经历过筛选的,很多都是事先跟催眠师有过沟通,建立了信任关系的。

比如很多催眠师会先挑选部分观众上台,让他们进行“信任背摔”(一种测试信任感的游戏)。那么愿意往后倒的观众就会被留下来进行催眠表演,因为这部分人对催眠师的信任度、配合度及受暗示度都较高,催眠也更容易成功。

问题4和5:我会不会像提线木偶一样被催眠师控制了,任由别人对我做坏事?


被催眠的时候,催眠师会不会让我说出支付密码,或者个人隐私?


这2个问题其实是类似的:人被催眠后,会不会无法自控地做一些自己不愿意做的事?

答案很明确:不可能。如果这个人不愿意,Ta马上就会犹豫;如果催眠师一再要求,Ta就会心生抵触,对催眠师有不满,信任关系就没有了,迅速就会从催眠状态里出来。

当然,我们为患者进行深度催眠下病理性记忆修复时,有时会碰到一种情况:患者病症背后的心理根源与他们的一些秘密、隐私有重大关系,这时候我们会引导他们自愿说出来,因为这样病症才能得到处理。

这不是为了窥探个人隐私,而是为了治病。至于与病症或心理问题无关的隐私和秘密,催眠治疗师不会去打探,被催眠者完全有自主的选择。

问题6:催眠动物的舞台秀是怎么回事?


前几年,一个5岁女孩在一档电视节目上表演“动物催眠”,被广泛流传。女孩通过抚摸小动物,与它们对话,动物一下子就不会动了。

5岁女孩在央视的节目上表演“向动物说话”催眠舞台秀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根本不是催眠,动物听不懂女孩说的话,不可能被其语言催眠。

真相其实是女孩掌握了激活这些小动物“假死反应”的技巧。这是一种动物们感觉自己快遇到生命危险时作出的本能反应,比如用手按住动物的颈部动脉,令其短暂地窒息休克。

问题7:为什么电信诈骗分子屡屡得逞,甚至很多知识分子也被洗脑?


电信诈骗之所以经常能够成功,是因为利用了人性的2种心理弱点。

第一种是想一夜暴富或不劳而获的心理,见钱眼开,失去理智,很容易就掉进圈套上当受骗。这类人的三观是扭曲的,一定要进行深刻地自我反省,重新建立积极、正确的三观。

第二种是恐惧心理。比如一听到诈骗分子说亲人出车祸了,银行卡涉嫌违法被冻结等时,他们会很慌张,理性被削弱,甚至还会陷入灾难化思维中。而骗子又让人不要挂断电话,不断通过话术让人注意力高度集中,这其实就是一种清醒催眠。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加强自我觉察,意识到自己处于灾难化思维中,并从中抽离出来了。

其实,很多精神心理障碍患者的父母也是如此。他们的孩子生病了,父母十分焦虑、恐惧,就很容易病急乱投医,一听到某种方法能治好孩子的病,不加甄别和了解就带孩子去试,孩子很容易遭受二次伤害。

患者父母要避免这种情况,先学习科学的精神心理学知识,对疾病有较深入的了解,免于恐惧,才更有可能在理性下找到更适合孩子的治疗方式。

文:晴日心理何日辉
责任编辑:殷水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