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们这个时代,从不缺推销。
从微商琳琅满目的朋友圈产品介绍、电视购物及插播广告、自媒体文后的软硬广,到现实中路边的各种传单,以及直接拿产品要你试用的现身说法,各种产品、课程铺天盖地,良莠不齐,让人们对推销的东西产生了质的怀疑。
面对广告推销,人们带着本能的抵抗情绪,很多东西就这样被拒之门外。
商家和卖家就是这样,为了产品能够卖出去变现,自然要想方设法扩大知情面。
而作为一种产品或知识的受益者,他们首先想到的,是分享给自己的亲朋好友,让他们第一时间也能享受到跟自己一样的福利。
在心理学路上摸爬滚打的我,几年前也有这个想法。
学心理学之初,我是带着心理学的有色眼光去看人的。
某某某是这个问题,某某某是那个问题。
特别是家人朋友,一心只想为他们好,想让他们认识到这个问题,对别人和他自己产生了多大的影响,而这些问题,都可以用心理学的角度去看待,用心理学的技能去解决。
我会有意无意地对他们说:“这件事,从心理的角度来看,是怎样怎样的……”
“从心理的角度来看”,成了我的一个口头禅。
直到有一天,有个家人抗议说:“你能不能不从心理的角度看,就当一个人来看,当一个有着普通问题的人来看?”
那时才发现,当一个东西说多了,别人以为你在给他兜售贩卖,如果他自己不相信,说破嘴也没用。
不但没用,还会让引人产生反感。
这与自己的初衷相背离,明明想为他们好,他们却越来越抗拒。
慢慢的,了解到,他们对心理学其实有许多误解。
要么把心理学妖魔化,要么把心理学神化。
02
把心理学妖魔化的人,认为心理学跟一些宗教类似,会教人失去斗志,接受平庸。
他们担心,心理学能摧垮他们的意志。
这样的人,往往都是很理性的人,也是比较刻板的,他们对待问题的态度,一以贯之地硬抗,不接受妥协,更没有柔软的姿态。
如果你跟他提到心理学,他像见着怪物一样,慌不迭地说,别跟我说这个,我需要顽强的意志走下去。
这个时候,我看到了他们心里的恐慌,他们的意志并没有那么坚强,他们只是背了一个坚强的壳,以一种假象在勉强支撑。
他们并没有真正地认识到心理学的本质,谁不让他们坚强了?
坚强当然是一个人应该有的优秀品质。
但是,真正的坚强,是来自内心的,是不怕任何东西来侵扰的。
单从这一点,他们对心理学的恐慌来看,就足以击溃他们的虚假坚强。
03
另一种把心理学神化的人,常常会这样发问:“是不是我心里想什么你都知道?你会不会把我看穿了?“
然后他们会远离你,会隐藏自己,在你的面前变得遮遮掩掩。
这些人会让我有点哭笑不得。
害怕被别人看穿,内心有种被揭露感,是对自己强烈的不自信。
而觉得心理学能看穿一个人所有的想法,也着实有些夸大。
心理学,确实可以通过一个人的言行寻到其心理运行机制的一些蛛丝马迹。
但真正的心理学人,只会更理解他们言行背后真正的心理动机。
所有人的动机并没有错,错的是认知和行为方式。
心理咨询师和心理治疗师,会帮他们认识到错误的认知和行为方式,与他们想要达到的目的,是走在两条相反的路,背离得越来越远。
然后,咨询师协助来访者,帮他找到正确的方式转向,走向和谐统一。
04
虽然我明白,如果我给他们耐心地解释这些心理咨询的范式,他们可能就不会觉得心理学有多可怕,也不会以为心理学是内窥镜,神化心理学的功能。
但是,当我明白一个道理,我不用直接给他们说心理学的好处,我只要让他们看到,心理学给我带来了哪些好处,让他们发现我的哪些好处让他们受益了,他们也可能会改变看法并可能接受的。
于是,后来,我在他们面前不再谈论心理学。
而自己,依然坚定地走在心理学这条道路上。
惭惭地,当朋友和家人遇到心理困扰时,他们试探性地问,我就适度地谈,不再急于想改变他们,也不再急切地想帮助他们。
我坚信,谁痛苦谁改变。自己不愿意走出来的人,只有通过他自己的方法才有动力,才能体验,才够深刻。
心理界中有一种说法,当自己改变后,周围的人也会跟着变。
所以,你只要做好自己,父母子女,老婆老公,亲戚朋友,都会变得不一样。
这个说法,是很有道理的。
它其实包含了投射、投射性认同、移情、反移情、共情、接纳等等一系列心理现象。
举个例子,一个暴怒的人,从小被父母打骂,骂他不听话,是个没有良心的坏孩子,这个孩子就一直背着这个包袱,认为自己不够好,对自己有愤怒。
长大后,他会把很多的愤怒发泄在其他人身上,其他人有可能跟他对着干,有可能远离他,认为他是一个坏脾气的人,不是一个好相处的人。
而当这个人做出了改变,变得柔软起来,他对待周围人的态度就会不一样,别人看到了他的善意,也会善待他。
前后两个不同的态度,会折射出不同的两种人格:
1、父母认为你坏,你就以为自己坏(投射性认同);
然后以坏来对待他人(投射出去,移情);
得不到别人的理解和接纳,他也以不好的方式对待你(反移情,不能共情);
你认为他也是个坏人(移情,反移情,不能共情)。
2、父母认为你好,你就以为自己好(投射性认同);
从而以好来善待他人(移情,投射);
最后得到别人的理解和接纳(共情,认同,接纳)。
所以,世界是我们心的投射。
当我们懂得一些心理知识,在家人和朋友遇到心理困扰时,只要他们还没有改变的意愿,你就不要心急火燎地想让他变好,把自己认为好的东西推给暂时还不接受的人。
你能做的,是让自己变好,进而影响他们,言传不如身教。
以一颗心影响另一颗心,才能从心接纳。
真正有用的东西,从不用大力推销。
我一直秉承着这样一个信念,包括对朋友、对家人、对我的来访者,对所有需要心理援助的人。
现在我身边的人,都会在遇到一些问题时,主动跟我讨论一些心理方面的知识,并问我:“从心理的角度,你怎么看?“
……
哈哈。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