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没错,为什么要认错?

以下为读者来信:

犹豫再三,还是决定发这篇文章给您。

这个暑假我和我妈吵了三次,我不知道如何改变这种情况,希望您能给我些建议。    


其中两次吵架是因为吃饭的问题。


我妈妈怀孕了,大着肚子烧饭给我吃我也觉得很不容易,我一般也都帮着她,但是今天我没帮她端菜,我在看电视,然后她就用比较生气的口吻让我进来,我本来觉得不好意思,就没说什么,然后她就说每次都要她叫,才能来帮忙。


我就反驳了,因为事实上我几乎每次都来帮她忙,但是一次没来她就这么说。


我反驳之后,她又说我整天就想着出去玩(我昨天出去玩了,但是实际上我整个暑假都在尽力的学习。但是就像您的公众号里说的:在这个世界上,不存在毫不自我怀疑的全身心的努力。),我继续反驳,她就很生气。


我也很生气,然后她就把饭碗拿走到茶几吃饭,又说你明天滚出去,我反驳。她更加生气就把碗盘子甩在地上。我也没心情吃饭,也生气。

但是我过了一会大概就平静下来了。我不想给我爸填太多麻烦,我爸很辛苦。然后我就去收拾盘子菜什么的。

但是我不想和她道歉,我觉得我没有错。

还有一次是因为我在看手机,她看不惯让我放下。


我那天一直在学习,到了下午想着玩一会儿,然后就吵了起来,她甩我的手机打我。


这也让我爸很苦恼,我本来已经平静了,但是我爸回来就说我,他认为我妈生气的责任都在我,朝我大吼,我也忍不了,反过去对他大吼,他才平静下来。


我爸每天5点就起床,一家杂事都是他做。回来我和我妈有矛盾,他还得哄我妈。


我爸要我向我妈认错,但我觉得我并没有错,不知如何解决。



以下为草履虫回信:


看到你的来信,觉得那种感觉真是熟悉。我想,大概所有人在为人子女的时候,都有过被父母强迫着认错的经历,然后,一肚子委屈地想:“我没错,为什么要认错?”


记得小的时候看电视,若没看到开头,总会向周围的人问一句:“哪个是好的,哪个是坏的?”对错好坏,是我们那个时候对这个世界的基本评价,几乎所有的情绪和情感,都会很简单地从这里产生。好人受苦落难,我们会叹息会痛苦,坏人得志,我们会痛恨会咒骂。


是啊,对的就是对的,错的就是错的。既然没有错,为什么要认错?这难道不是很简单的道理吗?可为什么作为大人的他们就是不明白呢?


只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也慢慢变成了那个以前的我所不能理解的大人,也开始像他们那样思考,甚至像他们那样处理问题,很多时候无论是看电视,还是在现实生活中,都努力地不去简单地评定一个人的好坏,也试着避免武断地认定一件事的对错。


如果我告诉你,这就是成长,现在的你会不会觉得悲哀?


其实这没什么好悲哀的。客观来看,有没有错和需不需要认错,其实没什么关系。这个世界上很多的道歉,并不是因为他做错了事情。


现在的你在上高中对吧?不知道有篇课文你有没有上过,叫做《鸿门宴》,讲的就是刘邦向项羽认错的故事。故事的起因,是因为刘邦先于项羽攻入咸阳。然后,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派人对项羽说: “沛公欲王关中!“


于是项羽大怒:


 “旦日飨士卒, 为击破沛公军!” 


当时的情形,项羽军四十万,刘邦军十万,不光军队不成比例,而且看过《史记 项羽本纪》的人都知道,西楚霸王项羽是当时真正的军事奇才,动不动带着三万人千里奔袭,能破敌三十万。连后来那么自负的淮阴侯韩信,在他手上也吃了不少苦头。


于是,对于项羽叔叔项伯的建议——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刘邦不敢不从,第二天一早便带着很少的人直奔鸿门谢罪。


但从道理上来讲,刘邦何罪之有? 据《史记 项羽本纪》记载:“闰九月……怀王并吕臣,项羽军自将之”,当时楚怀王将项羽、吕臣二支军队合并一处直接统帅,并掌统南方各路反秦义军,然后作为反秦领袖的怀王发表了著名的政治宣言:“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而且同时同意刘邦收集项梁、陈胜余部西行攻秦。


项羽本是楚臣,于情于理,他都得尊重楚怀王的宣言,刘邦先入咸阳,按照约定,自然可以关中称王。

更何况当时的刘邦,还没有也不敢称王。


“我没错,为什么要认错?”

好在当时的刘邦没有这么想,否则中国的古代史可能要改写。



当然,家庭不同于战场,没有那么多的你死我活,一般也不会存在多恐怖的形势所迫,从你的表述看,如果你不认错,我想你爸爸妈妈最终也会原谅你。

——看到上面的句子,你可能会觉得不舒服,因为那样的句子有这样的潜台词:你有错!

从某种程度上讲,你的确有错。当然,你的错误并不是妈妈所谓的几次指责:每次都要她叫才能帮忙啦;整天就想着出去玩啦……我相信这些你都没有错,你并不是每次都要她叫才帮忙的,也不是整天都想着出去玩,我也相信你的反驳有理有据,甚至于理直气壮。


但你仍然有错,错在没能体会到妈妈的情感和情绪。其实很多时候,人们(特别是在乎你,爱你的人)就某件事情向你发脾气,往往并不是因为这件事本身,而是在向你传达一些信息:我正在被你忽略,所以很受伤害,所以我要用指责和情绪来伤害你……


“妈妈怀孕了,大着肚子烧饭给我吃我也觉得很不容易……”这是你来信中的话语。其实,妈妈之所以指责你“每次都要她叫才能帮忙”,是希望你多体谅她的付出,关心她的感受,并非真的想和你讨论有多少次是她叫你你才来帮忙,而有多少次是你自己主动帮忙的。同样,她之所以指责你“整天就想着出去玩”,其实也并非是强调你贪玩不爱学习,而是希望你在想着出去玩的同时,也能想想我,体谅我和关心我。


等你慢慢长大,你会发现,家人之间的交流,其实也是有潜台词的。更何况东方家庭实在是太含蓄,我们总是耻于表达我们渴望被重视被爱的情感,而一旦这样的情感被忽视,则会感到挫败,感到伤害甚至愤怒,然后说出具有更大攻击性的话语来。


其实,我也是在慢慢长大的过程中,在一次次与家人沟通失败的打击下,才慢慢晓得这一点。但无论如何,希望刚上高中的你就要做到听懂家人的每一句话,了解父母每一次情绪背后的情感需求,这样的要求实在是过于吹毛求疵。但我想,有的时候跳过事情本身去思考问题,的确能够帮你更好地成长。


至少,当你真正体会到这一点的时候,会对父母有更多的体谅,也会更多地关注到他们所要表达的情感,而在并不太遥远的未来,在跟自己孩子交流的时候,能够好好说话


甚至教会他们,学会道歉。


其实很多时候,道歉并没有你所以为的“认错”那么困难,甚至你都不需要认错,只需要学会一点:选择性地陈述事实。


比如说,妈妈大着肚子烧饭给你吃,这是事实吧?把这样的事实陈述出来!对于妈妈这一点你也觉得很不容易,这是事实吧?把这样的感受告诉她!你一直也想帮她对吧,把这样的想法说出来!


我想,只要你说出这些,妈妈一定会原谅你,一定会觉得你长大了。


——当然,如果现在的你还做不到这些,那也得努力做到你爸爸的样子。第二次吵架的时候爸爸朝你大吼,你也朝爸爸大吼,然后“他才平静下来”。


在你的表述中,你以为爸爸是因为你的大吼才平静下来的。


事实当然不是。他之所以平静下来,是因为觉察到了你的愤怒和情绪,爱你的他,不希望事情继续恶化,所以,他控制了自己的情绪,而不再单纯地追究对错。


成人世界从不简单,很多时候,示弱也是勇敢,而大吼大叫则可能是胆小的表现。


做大人,从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小孩才分对错,大人只看利弊。”这是韩寒的电影《后会无期》里的台词。他的那部电影我没什么感受,是否只看利弊不分对错的人才能称得上大人,对这一点我也不敢苟同,但无论如何,凡事喜欢只盯着对错讨论,的确是小孩的特点。


哎,做大人好难啊。很多时候即便觉得自己没错,也要学着认错。许多时候明明被伤害,还要照顾他人的情绪,去努力平静下来。


但没办法啊,做不了大人,还谈什么实现自我,实现梦想呢?


努力吧!


作者简介:池塘之底,一个关于烦恼,关于交流,关于成长的微信号。我们基于信任而互相交流,希望能缓解所有成长的困难与苦痛。欢迎来信。
责任编辑:Spencer 格格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

发表回复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