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做重复而连续的梦?

47909339_m.jpg

文:落雁戏飞鸿

这一天,阳光明媚,微风轻拂,你不知何故置身于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场景中,你有一些感觉莫名奇妙,摇了摇昏沉的脑袋,就好像前一刻你还在办公桌上打盹。

你仔细打量着这个场景,你似乎能够说出每一栋建筑的功能、每一条道路的尽头通往哪里,但你却怎么也想不起来自己什么时候,因为什么来到过这里。你听到有人在呼唤你,你认出这是你曾经的同学,他越走越近,但是你却总感觉分辨不真切,他的脑袋仿佛是你不久前在杂志封面上看到的人物,你却一点没有感到不协调,就好像事情本应如此。你看见他费力的张口,不断的叫喊,终于听清楚他的声音“下班啦!”

时间过了几个世纪之后,你睁开眼,擦了擦小臂上的口水,看到桌上的杂志封面,又回头看了看叫醒你的同事,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梦是一个很神奇的东西,当你身处其中时,一切都是那么自然,可以像007一样逃过九死一生的追杀,也可能像蝙蝠侠一样拥有超能力。而当你清醒时,回想起来,一切又是如此的荒谬,不合逻辑,驴唇不对马嘴。

今天我们主要要探讨的问题是梦境的重复性和连续性。很多人可能有过这样的经验,反复的梦到一样的场景、主题和事件,有的时候又会在原有的剧本上发展出新的人物、情节和故事。就像是一部肥皂剧,前后集未必衔接连贯,主题有时也超没品位、甚至三俗,以至于即使是作为导演、编剧兼主演的你,也搞不清楚故事背后有什么深刻的道理或者暗示。

40639684_m.jpg

你每天晚上都做梦么?

通常我们对一件事情感到惊奇,是由于这件事情的发生发展违背了我们的预期,而我们的预期则来源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积累的,对于事情发生概率的常识,而同一个梦境重复出现毫无疑问属于不太可能发生的事件:在很多人看来,做梦并不是一次完美的睡眠的必需品,大多数人会觉得自己并不是每天都在做梦,而且大多数从睡梦中醒来的人,梦中的欢愉也会随着第一泡尿一起烟消云散。

如果不刻意去记录的话,我们脑海中能够回忆起来的梦大概有几个特点:

1、这TM实在是太爽了

2、这TM实在是太可怕了

3、这TM实在是太诡异了

如果一个相似的梦境反复出现,那么它就会成为一个很诡异的事情,也就更容易被我们记住。然而,事实上,一个梦境重复出现也不是什么难事,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1、我们做的梦太多了,一个人平均每天晚上的睡眠要做5-6个梦。在我们睡眠的过程中,浅层睡眠、深层睡眠和快速动眼睡眠(REM)是周期性循环出现的,一晚上大概能循环5-6个周期。越到后面,REM的时间会越长,在第一个周期可能REM阶段只有几分钟,在最后一个周期时已经有1-2个小时了。REM睡眠阶段大多伴随着梦境,这个时候你的眼球是在飞速转动的,大脑活动也和醒的时候没什么差别,但是身体是僵直不能动的,这可能是为了保护我们不至于在梦境中做出一些奇怪的事情(梦游往往并不发生在快速动眼阶段)。通常情况下,如果你不是刚好在做梦时醒来,你很难意识到自己做过梦,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会觉得有时候做梦,有时候不做梦,其实我们每天晚上都做梦。

2、梦境的材料是有限的,如果拿文艺作品的流派来做比喻,我们的梦境无异于魔幻主义的、超现实主义的、后现代的作品,简而言之就是没什么逻辑,同时也没什么下限,因为做梦时我们大脑中负责逻辑和控制的前额叶是在休息的。即使如此,艺术也要来源于现实,也就是说,我们梦境的材料是来源于现实的,虽然可能经历了一些歪曲拼凑,比如把A的头和B的身子结合起来,或者和高中同学讨论现在的工作,但总归是有一定现实基础的。

我们每天要做那么多的梦,并且做梦的材料都来源于生活,因此梦中出现重复的情境也是正常的,而且重复的梦境往往因为我们大脑多次的加工,并且本身给我们带来的奇怪的感觉,也更容易被记住。

43347330_m.jpg

重复主题的梦

有的时候,不只是情境,梦中的一些特定的主题也会重复,尤其是噩梦,比如被追赶、寸步难行等等。有的时候我们可能会感觉连续好几天都做了类似的梦。根据精神分析的观点,梦中的主题是有情绪的隐喻的。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很多情绪都受到了抑制,而在睡梦中,由于负责抑制监控的前额叶的缺位,我们会通过做梦的方式来表达情绪。前面提到的被追赶、寸步难行这样的主题往往都是焦虑情绪的表达。如果你在一段时间的梦境中,经常出现一些负性情绪的主题,比如焦虑、恐惧,那么可以反观一下自己在生活中是否正被类似的情绪所困扰。通常我们能记住的噩梦要比好梦多,因为噩梦中我们往往会被惊醒

有一个比较特别的例子,就是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PTSD)的噩梦,PTSD的患者通常经历或者目睹了自然灾害、战争、虐待等非常可怕的事情(失恋和考试不及格不算创伤经历),所以他们会出现重复性的回到创伤场景中的噩梦。如果先前有过类似的创伤经历,而又在一段时间反复出现这种噩梦的话,那一定要及时地寻求心理帮助。

——END——

如有侵权请联系chengmeng@xinli001.com

题图来源:123rf.com.cn图片库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

发表回复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