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改变这么难?因为大脑这个小婊砸总是在不改变的时候给我们激励


译者:黄小草 | 壹心理翻译专栏

经美国国家科研院最近的研究结果证实:当遇到难以抉择的情况时,我们常常维持现状或者放弃选择。大多数犹豫不决的消费者、减肥者与投资者想必深有同感。

来自伦敦大学惠康神经影像基金会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个“自动化决策”的项目。被试者们需要经过一系列的视觉测试,测试的内容是让他们扮演运动项目裁判的角色。(比如:判断网球是否落在线内)

每次测试之前,被试者都会被告知这一场的“默认球”(网内球或网外球)。在观看的时候,他们需要按住一个键。如果他们一直按住不放,就说明他们选择了默认球。他们松手,就说明他们选择了非默认球。这个测试的关键点在于,每一场的“默认球”都会随机切换(网内球或网外球),这样一来,维持现状的倾向就会被扰乱,研究人员就能了解被试者的反应偏差。 

研究人员只对这两个问题感兴趣:

1)选择的困难程度会影响人选择“默认选项”的机率吗?

2)是什么促使人们选择默认选项,而不是其他的选项呢?

我个人的购物习惯(以及研究人员)认为,当选择变得困难时,被试者更倾向于选择“默认选项”。“默认选项”是网内球还是网外球根本无所谓。如果他们不能自信地做出决策,他们基本上会选择“不做选择”。与此同时,研究人员还指出,这种倾向会导致更多的错误。

当被试者们在做决策时,他们的大脑究竟是怎样运作的?当被试者再一次面临困难而选择了“默认选项”时,科学家们发现了一件有趣的事:前额皮质,与位于中脑的一个叫作丘脑底核的这两个区域之间的连通性与活跃度都得到了增强。许多人都知道,前额皮质参与决策与自控,而丘脑底核则起的是激励作用。

研究人员的分析并不能断定前额皮质与丘脑底核之间的关系,但是观察结果却一致证明,前额皮质能够推动,甚至增强丘脑底核的活跃度。

这些大脑分析结果表明,面临选择困难时,违背“默认选项”需要某些程度上的自我激励与自信。如若没有这些激励和信心,大脑中的决策者与实干者都会处于麻痹状态,不愿付出努力做出选择。

了解这一点就能解释为什么改变习惯这么困难。如果你不大确定自己为什么要改变,不够坚信自己的决策,或者怀疑你的做法行不行得通,大多数时候你又会回到你的自动行为。这就是为什么自我效能——坚信自己能够改变,并且克服困难的信念——是最好的改变方式之一。决策者与实干者需要一点爆棚的自信。 

不仅如此,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我们喜欢公式化事物:饮食、投资策略,以及其他的一些决策。公式化的事物似乎很合理,很经得住考验,也很靠得住。他们成了我们新的“默认选项”。我们可以靠着这些规则(晚上七点以后不吃东西,自动投入X%的收入进共有基金)来打理过于繁忙的生活。而一个新的“默认选项”让改变变得容易了许多。

所以,下次你再尝试进行改变时,先搞清楚目前你的“默认选项”是什么,告诉自己为什么不能选择这个“默认选项”。然后找到一个改变你的“默认选项”的方法(清理你的冰箱,设置直接转账),这样你就不用每次都花时间想法子去改变。当你遇到困难,感到无助时,请尽情地为自己加油打气。寻找最初的证据(掉了一公斤,信用卡账单上变小的数字),证明你正在做的事是值得的。安于现状很诱人,而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一点点的勇气去做一点点的改变。

Study cited: 

Fleming, S.M., Thomas, C.L., & Dolan, R.J. Overcoming status quo bias in the human brain. PNAS. Published online before print March 15, 2010. doi:10.1073/pnas.0910380107

科普标题:Why Habits Are Hard to Change 

作者:Kelly McGonigal

科普.png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

发表回复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