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自己能做到吗?

因为又怀孕了,要把手里的杂志专栏全部移交出去,几个撰稿人愿意接,试了两期,编辑们觉得大家还是当面聊一下,让我给大家说说这些风格和技巧的事,顺便聚聚。约了下午,结果5点了还是没说完,就商量一起吃晚饭。


IT男(我爱人)给我打电话,说“回不回来吃饭,吃茄子面。”我说“不了,跟朋友外面吃。”他又问“用不用接你?”我说“不用,朋友会开车送我。你晚上带着孩子早点睡啊!”挂了电话,情感专栏的编辑玩笑到,其实我这个专栏就是讲讲怎么找到挣钱多,回家能做饭,带孩子,你出去吃饭还能去接你的男人。大家哈哈一笑。然后有个写书评专栏的姑娘很认真的说“我真的想找这样的男人,土豆姐你能介绍给我吗?”


大家突然就冷场了,然后一位姐姐问她有没有具体要求,她说“年薪30万以上,在北京有独立住房,我颜控别太难看,爱做家务,对人体贴,孝顺父母。”我说我还真不认识条件这么好的,她说那你老公怎么找到的。我说我跟我爱人恋爱的时候,他一个月挣3500元。我们结婚以后大多数时间,要么跟他父母住,要么跟我父母住。我们婚礼结束的凌晨,他就出差去了外地。


冷场的情况在这个“暖场”的插曲下有所缓和,大家又说回情感专栏。我说我的风格就是别凑合,找不到就自己过。物质上,精神上都要具有有独立生活的能力。当你物质上能够独立,那么剩下的就是人的问题,这个时候你才能注重人的本质,票子、车子、房子这些到了年纪都会有,但是人没办法。你想想你要跟他过一辈子,这个人你要不满意,真的是硬伤。


那个让我们帮忙介绍对象的女生又说“我就是抱着这样的想法才要求另一半爱做家务,对人体贴,孝顺父母。”我说你具体说说,她说“回家做饭,带孩子,关心我的生活工作,放假的时候跟我回家陪父母。”我说那咱们调过来,你能做到吗?你下班能回家做饭,带孩子,关心人家的生活工作,放假的时候跟他回家陪父母吗?


女生不说话了。


人也许都是自私的,我们往往倾向于强调自己的要求,没发现或者不愿意去发现自己提的要求自己都做不到。我以前就这样,我要求我爱人别打魔兽,等我自己也玩了,才发现自己都戒不了。我曾经总是抱怨到家吃不上饭,可是当我尝试了一周下班以后买菜做饭,才发现自己根本坚持不下去。


女生对此表示自己之所以要求年薪30万以上,正是因为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就可以不被生活所累。接手我情感专栏的大姐问她“那你自己做到了吗?你年薪够30万吗?”


想要一步到位却又懒得动手动脑,这其实就是伸手党思维的体现。我曾经在微信公众号后台收到这样的留言:鼹鼠的土豆,您好,刚关注您的微信号,里边文章写的非常实用,超级励志,非常感谢您赐给的精神食粮。感觉如获至宝。我也很喜欢看书,您介绍的沟通技巧4本书马上买回来了,我看书很慢很慢,不知道您能不能教教如何提快速度?


我只好回复请先详细阅读《沟通圣经:听说读写全方位沟通技巧》第12章 增进阅读速度、第13章 提高阅读效率。


看到了,买了书,翻翻目录就能解决的事儿,还是习惯提问,如果我不回复呢?可能就慢慢看书,然后拖延症,然后书就不知道放在那儿了!学习的事,提高的事就不了了之了。


不要觉得这是个例啊!!我统计了一下,运营微信公众号“人生补习班”25天共计收到了281条 “什么是思维导图”的留言。这个问题你搜索一下就知道了,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直接提问呢?“伸手党”思维已经让大家没有问题解决能力了。就像刚才提到的寻觅良夫的姑娘:我没有问题解决能力,我不知道怎么做到年薪30万,那我就寄希望于伴侣有年薪30万的能力,让对方来实现我的想法。

 

公司的发展需要两种人,预防问题发生的人和解决问题的人,前者要看的更远,后者要行动力更强。要么你努力让自己“站”的更高,有更好的视野,要么你就让自己有足够的行动力,能解决更多的问题。家庭中也需要这两种人,你在家庭中被需要的程度越高,你的话语权就越大。《沟通的艺术:看入人里,看出人外》《认识商业》都反复提及自我认知,为什么?这在生活中太重要了 !你只要换个位置,问问自己:你要求对方的自己能做到吗?就能发现问题。就好像一位妻子跟我抱怨她的丈夫不把工资卡交给她,我反过来问她,你把工资卡给你丈夫了吗?她马上就没得说了。你要求对方理解你,你真的能理解对方吗?


很多人问我,我好好读书,好好工作,你能保证我找到理想伴侣了吗?我保证不了。生活就像等公交车,自我认知能让你知道自己要去什么方向,在什么地方等车。你要提前做好准备,我们的物质准备直接决定我们是可以乘坐20块钱的观光专线、10块钱的空调,还是2块钱的电车。我们的精神准备决定了我们能否及时发现车到站了,及时的上车以免错过,以及上车以后的心情。


就好像《内在革命:一本关于成长的书》中引用的电影台词一样;“弗罗多,出门很危险,”他总是这样说,“一旦你上了路,如果你不当心看路,谁晓得你会被带到哪里去。”——J.R.R.托尔金 我们想要过某种生活,结果却被困在另一种生活里。当你的认知出了问题,很容易站错了站台,上错了车,等你发现的时候,你已经离目的地很远了。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

发表回复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