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背负了太多的善解人意?

有些人,常常有这样一种信念,总觉得自己应该照顾别人。而且,他们从小到大都很善于观察和捕捉别人情绪的变化。

不管是父母长辈,还是朋友同事,有时候别人的一句话,或者一点表情,自己都能捕捉到别人的情绪。他们很敏感,心思很细腻,在朋友看来,他们是很善解人意的人。

但是他们内心的世界,又是怎样的呢?

“我很容易感受到别人的情绪,更容易受别人情绪的影响。”

“一旦感觉到朋友对我的态度语气有变化,我的心情就会跟着变。

比如和朋友发微信,如果对方某句话没有带表情,我就会想东想西的,忍不住去猜对方的想法和感受。

就会想,我刚刚那句话是不是不该说?或者她是不是不想和我说话了,那我需要提前结束对话吗,她会不会觉得很不舒服…”

“有时候真的很累,有时候觉得和人打交道太麻烦了。考虑别人的感受就顾不上自己的,如果只考虑自己的,又觉得这样不好。

所以,平时我都喜欢自己去旅游,因为走错路不用担心,点餐也可以不用去考虑别人的口味。”

…..

你是否也容易受到别人的情绪影响?

你是否也背负了太多的善解人意?

01

善解人意,照顾别人的感受,并没有问题。

关键是,你照顾他人的程度。

当别人需要被照顾的时候,你去照顾对方,这很好。

比如孩子,老人,或是生病的人,他们的确需要得到一些照顾。又或者是对方遭遇了挫折不幸,内心很难受,我们去照顾对方的情绪,这也很合理。

而问题往往是,我们会过度地为对方的感受去考虑。我们不自觉地认为,自己需要照顾所有的人,对别人负责,甚至是为别人的情绪负责。

电视上经常有这种桥段,有些本是去安慰别人的人,结果却比当事人哭得更惨。

有位网友说,当她看到朋友难过伤心的时候,会很想去劝朋友别哭。可劝了半天不管用,看到朋友那么伤心,自己就会忍不住也一起哭出来,有时候甚至会哭得更伤心。

最后反倒变成了朋友来安慰自己。

她自己也觉得有点莫名其妙,她也知道,是自己的情绪被对方感染了。

但是,为什么会这样?

02

我想起一个督导案例:

有个20多岁的男生,不敢一个人过马路。每次独自过马路的时候,他都很焦虑恐惧,即使是有红绿灯,他也不能一个人走。必须要旁边有人一起过马路才行,至少有一个人。

他总是担心会被来往的车辆撞到,但事实上他从未亲临过车祸的场面。

他说小时候,每次要过马路的时候,奶奶都会很紧张的,牢牢的抓住他的手。而且会叮嘱他说,过马路一定要小心之类的话。

但即使是这样,也不至于会让人对过马路有如此大的焦虑恐惧。

那这是为什么呢?

深入探讨下去,咨询师了解到,他从小是由奶奶带大的,因为父母外出打工,从小就只有奶奶的陪伴。

奶奶会经常和他说,以后长大了赚钱了要好好孝顺父母,奶奶年纪大了,日子不长了…

作为一个成年人,过马路该是没有问题的,咨询师意识到,他如此害怕,有没有可能这份害怕并不是他的。

他的害怕,有没有可能是在替奶奶害怕?而替奶奶害怕的,也不仅仅是过马路的害怕,有没有可能,是他在替奶奶承受死亡的焦虑情绪。

奶奶年纪大了,奶奶对死亡的恐惧,通过方方面面传递给了他,而他又是和奶奶如此的相依为命。孩子,又会天真而自恋的认为,自己可以控制一切,为一切负责。

也许,太容易被别人的情绪影响,是因为自己太自恋。

03

这种自恋的形成,源于心理的未分化。

孩子不能在心理上分离,就会觉得别人内心的情绪也是自己内心的情绪。

很多时候,当孩子情绪失控,父母会强制要求孩子情绪稳定下来。

要么通过讲道理来回避孩子的情绪,要么通过打骂来压制或否定孩子的情绪,总之就是不允许孩子真实情绪的存在。

更糟糕的是,有很多的父母,因为婚姻、事业,或者各方面的原因产生了情绪,会主动倾泻到孩子身上。

情绪崩溃时,还会反过来让孩子来安抚自己的情绪。

长期对孩子诉苦和抱怨,抱怨配偶的各种不是,抱怨人际的各种复杂,抱怨生活的各种艰难。

而且,孩子往往也会自动去承接父母的抱怨,于是,孩子就成了父母的情绪垃圾桶。

就像陈奕迅的歌曲《你的背包》所唱:“你的背包背到现在还没烂,却成为我身体另一半;你的背包让我走的好缓慢 总有一天陪着我腐烂。”

我们背负了本不属于自己的东西,背久了,就渐渐长在了自己的身上。

于是,我们也分不清楚哪些是自己的情绪,哪些是他人的情绪。情绪边界,也就变得不稳定。

04

那位安慰别人的网友,为什么会哭得比对方更伤心呢?

怕别人哭,很可能是害怕自己不能安慰别人,怕别人的情绪,很可能是害怕自己无法安抚情绪。

因为这些,都会让自恋受挫,我们把别人的情绪当自己的情绪,把别人的感受当自己的感受。

照顾别人,其实是为了让自己好过一些。

所以,我们对别人的情绪没信心,就像是孩子对父母的情绪管理没信心,他们都没信心去处理好自己的问题,他们还要和孩子抱怨诉苦,孩子很烦,很辛苦。

所以,我们变得善解人意却又没有界限,背负太多而失去了自己的力量。

05

明确自己的情绪究竟来自哪里。是在感同身受,还是为了保护自己的自恋不受挫。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情绪。

我们可以共情对方,但无需承担,承担就是越界。

而情绪的边界不清,也就容易导致行为的边界不清。

告诉自己,我没有承担他人情绪的责任。

孩子没办法代替父母去解决情绪的苦恼;孩子也没办法代替老人去面对死亡的焦虑;你,也没办法去代替他人面对痛苦。

要知道,那些不属于你的情绪,即使背负了,你也帮不了对方。

真正的照顾对方,是把处理情绪的责任,交还给对方。相信对方的的能力,陪伴对方,才是最好的照顾和尊重。

作者:吴在天,二级心理咨询师,心理行业从业7年,始终在自我成长的路上。

微信公众号:不懂点心理(ID:bddpsy)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

发表回复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