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门心理学】交卷前倒背如流,交卷后全部忘光,why?

考后遗忘.jpg

文:melo0dy | 微信公众号:京师心理大学堂(bnupsychology)题图来源:unsplash 原文

(课堂上)

“你们还记得xx课上肯定会讲过的xx理论吗?”

“……不记得……”

“欸,你们不是上学期才上了这堂课吗?”

每次期中期末后,回首过去令人百般痛苦的一周,犹记当初自己皱着眉头,敲着脑袋,口中念念有词,一遍遍地翻过复习资料的情景。但细细看去,资料上的内容已是模糊一片,怎么想却也想不起来了。

餐馆中,服务生在食物上齐前,总会把顾客点的菜品记得非常清晰,可一旦菜被上齐,刚刚记下的内容就全都溜走了。

1.jpg

(就像被施了遗忘咒)

我们惊叹自己遗忘的速度,同时也有些纳闷儿:在考场上还能记得三天前背过的东西,可怎么一考完,就把之前背得滚瓜烂熟的东西都忘了呢?事实上,这并不是偶然的现象,心理学上把它称为“蔡加尼克效应”

蔡加尼克效应:才下手头,也下心头』

人们对于未完成的任务会记忆得更加深刻,而对于那些已经完成的任务,会更易遗忘。俄国心理学家蔡加尼克最先提出了这个猜想,并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来验证它。他首先给被试布置了各种各样的小任务(例如根据颜色串珠子、演算数学题、说出以A开头的城市名等等)。在实验中,每个被试会接受15-22项任务,其中一半的任务允许被试完成,而另一半的任务则会被实验者中途打断,打断的方式是让被试转而去做另一个新任务(每个被试被打断的任务有所不同,以此来确保每种任务被完成和中止的次数相等)。在实验结束时,实验者会临时要求被试回忆所有做过的任务并记录下来。

结果发现,在被试回忆起的所有任务中,未完成任务数量几乎是已完成任务数量的2倍,也就是说,被试对未完成任务的记忆比已完成任务更为深刻。蔡加尼克又进一步发现,那些在最后关头被打断的任务更易被记住,要比任务开始后不久就被打断的回忆程度更高。

在几十年后,Savitsky等人(1997)通过实验再次发现了蔡加尼克效应。研究者让参与者写下3件后悔做过的事情以及3件后悔没有做的事情,并在几周后令他们重新回忆自己写过的事情。结果清晰地表明,参与者对后悔没有做的事情记忆得更为清晰。也就是说,因无所作为而产生的遗憾要比行动后所产生的遗憾更加记忆深刻。

2.jpg

还没有走到尽头,我怎能忘记你』

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告诉我们,在记忆的24小时内遗忘速度最快。但这却难以解释在相同时间内,我们为何对未完成任务遗忘得更慢。心理学家勒温提出了新的观点:用动力学理论来解释蔡加尼克效应背后的原因。

考前我们总会祈祷“考的都会,蒙的全对”,我们期望得到一个好的成绩。这种需求打破了之前维持的心理平衡,使得我们的心理环境中产生一种张力,这时的你就像一支拉紧的弓箭,时刻警示着自己“不要遗忘”。但如果任务完成,或是心理上认为这件事情已经做好了,弓上的箭就飞了出去,张力也就此释放。

3.jpg

考试后的你并不是突然变得“健忘”了,而是释放的张力系统让你不再执着于记住那些知识。这种张力系统会无形地影响着我们的各种记忆。

同样的,那些未完成的事情使得我们的张力系统一直处于紧张的状态,我们反反复复回忆起那些错过的瞬间。

时刻惦记,一直积极』

当然,蔡加尼克效应带给我们的也不全是负面影响,巧用它也可以取得好的结果。未完成任务的情结可以让人时刻惦念,从而维持兴趣,保持积极性。许多教育者就是利用了蔡加尼克效应的积极面,在教授课程中设置悬念、适当留白,激发学生们的好奇心,提高了对知识的记忆程度。

有些知识仅仅是为考试而准备的,所以我们考完就忘,也不失为一种明智之举。但有些知识不单与考试有关,这部分知识值得我们印刻在脑海里,铭记一生,我们当然不能仅以取得好成绩为目的去学习它们。

调节好心里的那个张力系统,别让该留下的溜走。

参考文献:
[1]边玉芳.(2012).未完成事件在记忆中的妙用——蔡加尼克效应实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30-31.
[2]Seifert,C.M.,&Patalano,A.L.(1991).Memory for incomplete tasks:A re-examination of the Zeigarnik effect.Erlbaum.
[3]Savitsky,K.,Medvec,V.H.,&Gilovich,T.(1997).Remembering and regretting:the zeigarnik effect and the cognitive availability of regrettable actions and inactions.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23(3),248-257.

推荐本文微信公众号:京师心理大学堂(ID: bnupsychology),希望这里成为当代人们去追求幸福美满生活的大学堂。

c4ee458ceb1cd4bab44c3cb271b6f200.jpg

112.PNG

今日讨论

有人说“高三”是人知识储备最丰富的时段

上知历史下知地理,能文能理

你还能背出中学语文课本里的古诗词吗?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

发表回复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