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访者,心理咨询师并不是真的爱你


文:王金现 | 壹心理专栏作者

心理咨询师真的爱你吗?

对此问题,很多来访者会不乐意面对,至少也会感到惊讶。

怎么可能不爱呢?在咨询关系中,分明能够体验到来自心理咨询师的无条件关爱、接纳、包容,那种被爱、被接纳、被包容、被理解、被支持的感觉,难道不是真实的吗?

不,不,一点也不虚假。我要说,作为一名成熟的心理咨询师,在咨询框架中提供的这些温暖的感觉,完全是真实的。换而言之,如果在咨询过程中,没有出现这样的感觉,或许咨询师并不成熟。

正因为这种感觉的真实性,很多来访者在之前的生活中,也许从未体验到过这种温暖,所以在过程中,会悄悄地甚至是真实地爱上TA的心理咨询师。

“哇,咨询师那么善解人意、那么体贴关爱,如果成为自己的爱人,那该有多好啊。”

“我从来没有这样被重视过,从来没有这样被关爱过。TA的谈吐那么优雅、仪表那么端庄,我真的爱上TA了。”

这种爱的感觉,是真实的,也是弥足珍贵的。

于是,一些来访者便向TA的异性咨询师,发起了爱情进攻。比如用自己的体贴温暖默默地去回报咨询师,或者用性魅力给TA种种暗示诱惑。

这是一种美好的感觉。相信很多咨询师也会享受这样的感觉的。

但是,不管是来访者,还是咨询师,必须清醒而冷静地看到:这是治疗中的移情。

移情,并不是那么单调。那种温暖的情愫,完全是来访者和咨询师双方共同参与、彼此互动的结果。也就是说,那种情感,真实地存在于来访者和咨询师之间的,双方是都彼此享受的。

移情,必须服务于治疗。咨询关系是一种治疗关系,如果脱离了治疗目标,那么,咨询关系必将不复存在。换句话说,在咨询关系中,来访者和咨询师之间产生的情感,虽然是真实而美好的,但只能被约束在治疗的框架之内。


千万别把咨询关系当作现实

一方面,咨询师在咨询关系中,提供了安全而温暖的氛围;另一方面,咨询师又跟来访共同“制造”了具有爱的感觉的移情。于是,咨询关系,就呈现出扑朔迷离的特质。

一些来访者会把咨询关系中的感觉现实化,把它带入到日常生活中。比如,我的一位来访者,在咨询之外的时间,多次发信息诉说自己的苦恼,并期待能够得到我及时的回应,若得不到,就会很失望很愤怒。显然,他把咨询中被关注、被重视的感觉生活化了。在咨询之外,咨询师是没有义务(关键是也没有那么多的精力),来照顾来访者的情绪的。

还有许多人,无意识地希望结交咨询师做朋友,甚至做恋人。这些都是非理性的期待。因为,在咨询关系之外,心理咨询师实在不过是一个平凡得不得了的凡夫俗子。TA根本无法如你所愿细致入微地关照你。

事实上,咨询设置,或者来访者跟咨询师之间的界限,一开始就十分明了。比如说付费、约定时间,那意图实在明显不过:在付出的时间内,双方才是有某种关系的。

所以,来访者也好,咨询师也好,突破咨询设置或者界限,那是十分不明智的。说到底,咨询关系,是一种治疗关系。换言之,咨询之外,双方是没有任何关系的啊。

心理治疗到底是什么

咨询关系只是一种治疗关系。那么,在这种关系中,到底要做什么,才是治疗啊?!

所谓的治疗,跟满足来访者愿望相关度并不十分高。什么含义呢?比方说,一个来访者需要被爱,那么在咨询关系中可以体验到这种被爱的感觉,但是不可以把咨询关系用来满足自己被爱的渴望。所谓的相关度不高,是有相关的部分,即可以在咨询中体验到;但是另外一部分就是,不可以把咨询师当作满足自己被爱需求的对象。

那么,为什么还要有相关?

心理治疗关系的实质:一是提供一个安全的氛围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来访者可以自由的体验自己;二是在咨询师的“镜映”及良好的情感回应中,来访者找到真实的自我,并发展出探索内在世界及外界的能力。

透出心理治疗的实质,可以看清咨询关系的本质:咨询师与来访者双方维持咨询框架——即界限,然后创造出一个过渡性的空间(氛围、环境),在其中发展出即是真实的又是“假装”的治疗关系。

那么,来访者跟咨询师之间的爱的感觉——移情,是“在疾病与真实生活之间的中间领域。”

在假装的模式中,在中间领域内,来访者感受到一定程度的自由和安全,然后能够更加自由地想象、思考和感受,从而发现真实的自己,在更加灵活的方式在现实生活中争取自己所想要的。

明白这些,如果需要心理咨询,那么,作为来访者,一定知道了该如何跟咨询师发生关系了。换句话说,如果你以心理治疗为目标,那些温暖而有界限的咨询师,才有可能真正帮到你。


王金现:“咨询师对个人生命的体验,即是最好的治疗”。心理学研究生,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萨提亚模式临床应用治疗师,天地之中心理营养工作室首席咨询师。壹心理最佳专栏作者。河南中医学院应用心理特聘讲师。微信:tdxlyy


发表回复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