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中的那道光:写给所有此时此刻无助的人

原题:无助是来帮你的,不要挤它走

文:王金现丨壹心理专栏作家

  • 心好累,可是需要奋斗

A,我朋友圈好友。每天早上都要分享励志语录,很经典很身上的那种,似乎有着取之不尽的正能量。可是有一天晚上,A发微信给我说自己快要活不下去了,太痛苦了。

“从读书上学,到毕业工作,再到结婚成家,我一直要求自己是最优秀的,要做到最好。在单位我是标兵,工作之余,我还参加多种课程,希望自己处处都是光彩照人的。也许在外人眼中,我是那样的。

“可是我生活中越来变得越糟糕,若不是儿子倘小,真的想丢下一切离开这个世界。我内心好累,好无力,好无助。

“无助时,我就参加课程学习,做各种各样的事情,让自己忙碌、充实,也丰富提升自己。我想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自己更优秀,然后就能面对更多的问题,处理更多的事情。

“但,这样方式似乎只能很有限地帮到我,更多时候,我感到心力憔悴,甚至不想活下去了。”

越排挤越弥散的无助。

城市里,大楼越来越密集,车辆越来越拥堵,人流越来越匆忙。现代人,越来越觉得心好累。

健身房、瑜珈馆、咖啡厅,到处想要找到些许轻松,却仍然深夜难以安眠。

心灵鸡汤,每天都有;励志书籍,放满床头;心理学培训课程,参加了一拨又一拨儿。当时激动,走路晃动,过后不动。尽管不断地“回炉”、“充电”,仍然动力不足,仍然感到无助。

宁可流汗甚至流血,但不可以流泪。现代人似乎总要活出个“模样儿”才好。

一直要自己刚强,所以要奔跑奔跑再奔跑,努力努力再努力。“我要奋斗”、“我要更有能力”、“我要更加优秀”等等。尽管很多时候一个人真的很想哭,却不允许自己流泪。

一直以来,都这样努力拼搏,用种种方式排挤内心的无助,都这样不愿看到、不肯接纳自己的无助、无力。

因为,一旦承认了自己的无助,就会成为懦弱者的代名词;就会让身边的人失望。

  • 我不想让人失望

A说,自小父亲对她期待很高,她一直想要通过自己努力,让父亲满意。父亲很严肃,很少能看到A的努力,不管她怎样优秀。她常激励自己,也常责备自己。外表上,她是个积极向上的人,而内心,却早已疲惫不堪。婚后的她,仍然那么努力,那么辛苦。但是丈夫却感受不到被理解和关爱,投入到另一个女人怀抱了。

问题出现矛头时,她总觉得是自己做的不到位,然后出去参加不同的学习,组织各类课程班。但是,她发现不管自己如何提升,现实却并不领情。

看着哭得很伤心A,我能够理解她心中的痛,也对她内心的这份痛苦充满欣赏。只有痛苦,才有改变。我说:“如果你很有能力,很优秀,对方就会满意。所以,你一直把生命能量用在提升自我品质上。你提升自我,只是不想让别人对你失望,但是,你父亲对你似乎没有完全满意,你丈夫也对你感到失望。你把你的自我定义为满足他人的期待,于是,你感到心力交瘁,发现了自己的无助。现在,你要如何面对自己的无助呢?”

面对无助,找回真实的自己

在心理干预过程中,A找到一只灰色垃圾袋代表自己的无助。她一直用两手拉着它,而没有像我想像的那样扔在一旁边。是的,无助是她亲密的伙伴,跟她很亲近,而她虽然紧拉着它,却不肯正眼看它。

当她被我提醒看着自己的“无助”时,她停止了哭泣。委屈、难过甚至愤怒的她,渐渐变得面色平静。她喃喃道:“我一直努力想要达到父亲和他人的期待,却从未正视过自己的无助。而无助一直伴随着我。”

“它也许是想要帮到你什么呢。”我说,“你很爱你的父亲和家人。你一直期待通过自己的优秀来达到他们的满意。但是,你忽略了自己,忽略了关爱自己。”

“是的,我一直不知道关爱自己。我要好好关爱我自己。可是,我不知道怎么关爱自己。”A伴随着长时间的哭泣,似喃喃自语。

“现在,你已经开始改变了。你决定不把全部精力用来满足他人的期待,而要用来关爱自己,虽然现在还不知道怎么做,但是方向和目标已经很明确了。”我趁热打铁赋予能量给她。

“是的,是的。我劳累时,可以安心地休息,可以吃自己喜欢的东西,……”

“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人是自己。愿意感谢你的无助吗,它让你发现了自己。”

A说,再也不排斥自己的无助了。不经意地,她把那个代表无助的垃圾袋折叠得很整齐,放在手中。

这个时代最大的特点,就是发展太快。每个人都活在来自于他人和自己的高期待当中,都想要活出个样子来。我们每天都对自己对身边的人说,快些,快些,把自己当作超人,为的是活出别人眼中的光彩。这似乎成为了现代人的集体无意识。

然而,只有当我们能够接纳自己的无助时,才能收到这个情绪所要表达的真正意义。我们需要调整对自我的定义,回归自己的内心,而不是从满足他人期待中找到自己。外表怎样光鲜,都不如内心安然。

王金现@修慧养心。做咨询以探索生命奥秘,写文字来分享生命体验。私人执业心理咨询师。如需咨询,可联系:598080582@qq.com,微信tdxlyy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

发表回复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