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0个人当中,会有7个人得这种“天才病”!


文:李春燕 | 壹心理专栏作者

近日,“阿斯伯格综合征”频现网络。起因是《新闻晚高峰》报道了一个7岁男孩欢欢。成人也未必能懂的美国和俄罗斯的政治经济军事关系,他竟然信手拈来!然而医生发现欢欢的演讲像是在背诵课文,思维比较混乱,沉浸在自己的畅谈中,完全不理会周围人。当医生试图打断欢欢的“演讲”时,他用尖叫表示抗议。最终欢欢被诊断为“阿斯伯格综合征”。

看似聪明的孩子居然是因为得了“阿斯伯格综合征”,似乎让人难以理解。事实上就连牛顿、爱因斯坦这样的天才也被疑为“阿斯伯格综合征”患者。那么什么是“阿斯伯格综合征”呢?

阿斯伯格综合征(AS)是一种社会交往障碍,主要表现为局限的兴趣和重复、刻板的活动方式。在语言与智力上无明显障碍。目前病因不明。婴儿罹患概率为0.07%,即平均每一万名新生儿会有7名是患者。一般在儿童4-7岁出现比较明显的症状,上学后容易出现学业和人际交往困难。可能表现为:

1.多动,但对于自己非常感兴趣的事,如火车时刻表、历史事件等精神十分集中;

2.有惊人的记忆力,特别是在认字、背诗等机械记忆方面,整体成绩不是很好,但对于某些领域或学科如生物、地理、自然等却有很深的了解;

3.内心愿意和其他人交流和沟通,只是因为缺乏交流技巧,不理解面部表情、肢体动作等非语言表达的信息,常常和小朋友造成冲突,交流以失败告终,而他们也变得孤独和情绪起伏;

4.对于日常隐喻、笑话、讽刺的话语缺乏领悟能力,但其智力确实正常;

5.有时说话似乎缺乏逻辑,对在什么场合说什么话不是特别在意,但语言能力是正常的,有时甚至能够说出一些让大人感到“吃惊”的话,但他们自己未必真正明白其含义。语言往往表现为叙述性的或单向性的语言为主,较少互动性、分享型或交流性语言;

6.行为往往比较刻板、固执,如上学必须走相同的路线,若当天的课程有变动、交通堵塞耽误了时间等均会使患者感到烦躁。也有的患者每天吃同样的饭菜,在固定的时间和地点解大小便,定时上床睡觉,只用同样的被子和枕头,入睡时必须将一个手帕盖住眼睛等。一旦这些行为活动程序被改变,患者会表现出焦虑不安、烦躁。思考问题难于转弯,直来直去,显得不是那么灵活;

7.课堂纪律比较差,但是对于自己认同的规则却是最好的遵守者,甚至给人一种完美主义者的印象;

8.遇到挫折时的承受能力比较差,遇到挫折后表现出大发脾气的情况很常见;

9.大部分还存在着手眼协调能力以及精细动作能力差的特点,比较讨厌手写的作业,可以口若悬河地说出某件事情,但却不愿将其所说的记录在作业本上。


由于有牛顿、爱因斯坦及物理学、哲学、音乐、艺术、天文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阿斯伯格患者的脱颖而出,有人把“阿斯伯格综合征”誉为天才病。然而相对于不可知的未来,患阿斯伯格综合征的儿童最需要的是理解支持和宽容。相对于自闭症儿童主动退缩不愿与人交际,患阿斯伯格综合征的儿童渴望与人交流却不可得,被孤立的状况更容易引发抑郁、焦虑等情绪问题。因此对“阿斯伯格综合征”儿童人际交往技能训练、认知行为训练、感统训练和支持性心理疗法尤为重要。

原题《天才与阿斯伯格综合征》


延伸阅读>>>“健康心理”的36项心理素质,你达标了吗?

发表回复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