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付出,易成功?

心理导读:俗话说“施比受,更有福”,多给予和付出,还会有益于你的成功噢~——www.xinli001.com

分享与关怀有益于我们的心灵,但这一切的底线在哪呢?

纽约时代周刊最近在关于这个问题的研究中点出了一个经济教授对此的看法,他认为帮助他人可以是通向成功的捷径。Adam Grant是沃顿商学院最年轻的终生任职教授,将自己的青年得志作为对慷慨大方是怎样影响工作效率这一研究的切入点。

在这篇文章的开端,Susan Dominus写到付出是否是成功的秘诀?

对于Grant来说,乐于助人并不是工作效率的敌人,也不会浪费你的时间,将你的注意力从手头工作中分离开来,它是天性使然,是提高工作效率以及创造力的动力。在某种程度上,他尝试着解释他在自己成功过程中所遇到的困惑,并且在专业激励领域开创了新的职业。他经常帮助他人,他一直保持着很高的工作效率。可是到底是怎么回事?大半个职业生涯中他都在考虑这个问题,这两个因素是不是对其他人也一样有效?

Grant的研究从个人观察入手。学生时期,他为一个导游公司推销广告,他工作的比别人要努力。也是那个时候他就在想企业在职工处于工作学习两手抓的情况下是怎么能够成功的。他将他的工作认为是有益的并且有助于锻炼他与别人合作的能力,并且投入了越来越多的精力。而这确实得到了回报,不久后他就卖出了公司有史以来最大的一笔广告订单,并且在19岁的时候被提升为广告主管。

Grant利用自身的洞察力试图提高大学里专门为奖学金谋求赞助的赞助中心所收到的赞助款。他带来了其中一个得到奖学金的人,让他向那些销售人员描述经济资助对他产生了多大的影响。他发布的一项调查显示每和一个从中受益的学生交流过之后,收益就会增长400%。

Grant其他的研究也证明了这个观点:大部分人十分乐衷于帮助他人,如果充分利用这种热情可以让企业更上一层楼。就比如说,调查表明医生在标有“控制感染有益于病人”的地方所用的肥皂或是手部消毒液比其他标有“控制感染有益于医生自身健康”的地方多45%。但如果企业用同等的推动力去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又会产生什么样的情况呢?理由和结果往往不会像现在这样让人满意。 Dominus提到:

Grant在密歇根大学的管理学导师Jerry Davis教授对他这个学生的研究很是感兴趣。当他们一起出席一个座谈会的时候,他不禁对这项研究所固有的局限性提出了犀利的批评:所以你认为只要我们告诉那些在苹果公司中国工厂里工作的工人,说我们十分满意他们生产出来的iPhone,他们难道以后就会不再自杀了吗?

这是试图引诱人们多善待自己并且多关注自身健康的一个典型的例子。研究表明给予可以帮助让人们抑制自身的孤独感。而正是这种孤独感使得近年来心血管疾病,痴呆以及早逝的机率不断增加,它和抽烟一样对人们有害无益。友善且关怀有助于减少可以引起心理和生理不适的压力以及愤怒,并且你为了让自己感觉好些而开始做好事的时候,它也许不像单纯由自身利他主义而激励的那样纯粹,但至少它能让你觉得好受些。然而这远远不同于将无私当作是成功的垫脚石。

我们每天都处于能够极大提高我们工作效率的各类信息中,而这些信息通常表现为奖金之类的事情。然而我们真的需要通过出卖自身的善良来让自己更具竞争力吗?

通过强调他们对对方的支持来激励他们提高企业的受益引起的往往是对对方的过多利用而并非同情,怜悯。就拿时代周刊针对Grant的研究而举出的例子来说吧,当鮑德斯公司为那些需要的员工设立员工基金的时候,它员工的工作效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他们觉得自己是为了互相帮助而工作,而不是为了上头那些不知名的上司的业绩,至少从表面上看是这样的且更具意义。但就像Dominus说的,这些所谓的团结一致只不是想要掩盖一个丑陋的事实。

Dominus 写到:

这项研究在激励人们的同时也引起了许多的质疑。即使grant自己也承认也有一种可能性的存在,那就是这些企业在利用员工的感情,就像对其他不足之处像是低薪,工作卑微的一种补偿。毕竟,如果鮑德斯公司的员工有着良好的福利和工资报酬的话他们可能用不着设立紧急基金。

到底是什么因素使得人们不得不表现出利他以及慷慨,这个问题值得人们深思。许多研究表明经济的不平等即贫富之间的差距在很大程度上损毁了人们之间的慷慨以及社会联系。贫富差距最小国家的人们有着最强的社会联系,以及美好的生活期盼,高的幸福率。美国,这个从经济萧条时期就一直处于严重收入不均情况下的国家,目前正处于生活前景低迷的时期,远低于其他大部分发达国家。

这些不平等使得人们之间的信任以及同感能力(即对对方情感的感知)下降。尽管富人捐的钱的数目已经大到能够成为报纸头条的程度,但就其收入的比例来讲,他们实际上并没有捐出多少,2011年上层阶级美国人中20%平均每个人捐出了收入的1.3%,与之相比,最贫困阶级中20%捐出了他们收入的3.2%,远超过了富人所捐数目的两倍。

其他研究也发现富人往往比较吝啬,特别是当他们生活在特定的集体中,很少能够接触到那些迫切需要经济援助的人们。不平等现象的愈演愈烈使得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人们之间越来越不能够感同身受,且互相之间的联系也少了。

当互相帮助成为首要的,值得赞赏的,充满人性的举动时,将其用于降低社会不平等现象,特别是为了提高人们的健康时,远有益于用于提高企业效益。给予是好事,但我们同时也需要好好考虑到底谁才能真正从我们的慷慨中受益。

译者:nimo1992

来源:healthland.time.com

 【本文由壹心理用户 nimo1992 编译,经由壹心理编辑。非商业转载须保留译者、壹心理与本文链接。商业使用请联系壹心理

心理延伸

心理测试:他是否喜欢你?

心理FM:你不可不知的人性

治愈系图片:阳光定格在永远的18岁

 

发表回复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