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熟的人分析利弊,幼稚的人执着于对错

undefined

-01-

「小孩才分对错,大人只看利弊」这句话是出自后会无期的“金句”。

但这句话显然是错的。

 

小孩子当然也会看利弊,大人做事情当然也会分对错,这句话更准确的描述应该是:

 

「成熟的人分析利弊,幼稚的人执着于对错」。

 

也就是说,成熟的人会从利弊关系的角度去分析问题,认识世界;

但幼稚的人却还囿于对错的道德枷锁,不能直接面对现实问题。

 

为什么会这样说?

 

最核心的原因其实是:

“对错”的这种道德标准是模糊的,每个人的“价值取向”也各有不同。

用对错这种标准评判事物时只会陷入对现实问题的抽象化辩论,而不利于现实问题的解决。

 

“对错”和“利弊”这两种视角取向的区别,其本质是「道德取向」和「现实取向」的不同。

 

《万历十五年》这本书,其实从侧面阐述了我国古代帝制,以道德标准治世的不少弊端:

 

民众出现了问题无法可依,只得去找乡贤依个人道德判断,往往无法得到公正的结果;

文官集团过于强调先贤的教诲,而忽略了个体的独特性与情感需求,直接导致了万历与文官集团的矛盾;

以道德为基础的体制,限制了帝国很多行业和领域的发展(如商业和军事);

 

当然这些事例都太过的大而化之了,

我们就谈最近全国关注的杭州保姆纵火案这件事。

 -02-

从网上的讨论你就可以看出个人价值观的千差万别:

有的人痛骂保姆该千刀万剐,

有的人揣测是主人家对保姆不好为富不仁,

有的人说竟然还有保姆专用梯这简直是赤裸裸的歧视,

有人则说保姆专用电梯只是阶级分化的必然产物。。。。

 

所以你看,人类的价值观是不可能和谐统一的,你无法评判上面这些不同的人的言论谁对谁错。

因此,“对错”这种混乱的、矛盾的评判标准,是不足以支撑作为「评判标准」的「工具属性」的。

 

有的人可能会说:

风墟你本来就是选了这种具有争议性的事情作为案例,那如果一个人杀了人,小偷偷了你的钱,这一类的事件不就是很清楚的能分出对错了吗?

 

首先恭喜你已经意识到了“‘对错’这种评判标准,不足以评判「具有争议性的、复杂的事件」”,然后我们再来谈谈所谓的“简单事件”如何评判。

 

先问你一个问题:假如世界上95%的人都是杀人犯,那一个人杀了人还是错的吗?

 

假如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小偷,那偷钱还是错的吗?

 

当然,这两种情况是不可能发生的,但这两个问题的背后反映出的是:

 

「正义的本质,是掌握了社会舆论的阶级的利益。」

 -03-

将爱因斯坦放到秦朝,他找秦始皇说:你好啊,我告诉你地球围着太阳转,世界上没有天,没有神。

 

秦始皇说:

大家都知道太阳东升西落,但凡有眼睛的人都能看出来,阁下却说地球围着太阳转,莫非你脑壳有病?

朕的皇位乃是上天授予的,具有无上的尊严和正统性,你竟然敢怀疑天神的存在?来人,快将这位智障朋友打死,以免拉低全国人民的智商!

 

秦朝子民:

陛下说得对!就是要打倒这类不遵守常识的迷信!

干得漂亮!666666!竟然敢亵渎伟大的天神,没把他的皮扒下来就算便宜他了!

好!威武!支持!有希望了!

 

将圣母白莲花放到唐朝,他找李世民说:你好你好,你这样将全力集于自己一身是不对的,我们要平等,要博爱,怎么能这样严苛的奴役民众呢?

我建议你取消帝制,实行公平公正的选举制,取消收税,给孤寡老人留守儿童送温暖……

 

李世民一把掐住白莲花的脖子,声嘶力竭:

我他妈爱民如子,卖命工作,你竟然还得寸进尺要求我取消帝制?你有没有良心?你还是不是人?

快来人!请帮忙把这位朋友砍了!以抚慰朕受伤的心灵!

 

唐朝子民:

死得好!活该!

我们能有一口饭吃已经是陛下莫大的赏赐了!你竟然还要求什么平等博爱?简直是胡闹!

我们这种升斗小民生来就是被官老爷们奴役的,取消了帝制就是有悖人伦!!!

 

这两个例子当然都是调侃,但本质上是为了说明对错的标准是会随着时代变化的,并且这种标准取决于社会整体的意识形态。

 

毫无疑问,现在我们都会认为爱因斯坦和白莲花说的都是“对”的。

但在那个时代,爱因斯坦和白莲花又的确是“错”的。

并且如果我们是处于秦朝唐朝,那我们也会认为爱因斯坦和白莲花的言论是疯狂的、错误的、无法接受的。

-04-

那为什么说:正义的本质,是掌握了社会舆论的阶级的利益呢?

 

其实是这样的:

掌握社会舆论的阶级,通常是社会的统治阶级。

在这个时候,正义的标准往往是由这个阶级制定,并且这个标准会尽可能的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

 

比如封建的和平时期,被广为强调的“正义标准”有:忠君爱国,不动荡君权,为国家鞠躬尽瘁等。

 

但是这个统治阶级不一定总是最强大的阶级,统治阶级往往都会有被推翻的时候。

当旧有的统治阶级被推翻时,正义的标准就会改变,社会意识形态就会更倾向于维护新兴的反抗阶级的利益。

 

比如封建的战乱时期,这时候强调的“正义标准”有:打土豪分田地,人人平等,闯王来了不纳粮等等。

 

在现代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当选。

 

在所有的主流媒体、网站上都是特朗普铺天盖地的黑料,踩特朗普捧希拉里这是美国的政治正确。

 

但最后的结果却是特朗普当选,他获得了美国多数人的支持。

所以虽然大多数人是沉默的,虽然希拉里是政治正确的,但在做决定时,人们还是会从自身的利益出发。

 

所以很多时候,我们纠结于对错往往的确是无意义的,但从利弊的视角出发,你会发现很多事情更容易理解,也更容易去做出更好的、更理智的选择。

 

比如前阵子热议的「难民」问题,帮助难民的确是“对”的事,是善良的。

 

但我们愿意接受吗?

不愿意。

 

为什么不愿意?

 

这其实就是再简单不过的道理了:

接收难民对我们没有好处,反而会带来巨大的社会隐患和动乱,造就更多的不平等。

总结而言就是,损害了我们的利益。

 

人的本性是「趋利避害」,而非「趋对避错」。

 

理解了这一点,你才会意识到,从利弊的角度看问题会让你对这个世界的认知更清晰,更便捷。

 

「对错」在很多时候不仅无法成为你评判事物的标准,反而会是你认知事物的障碍。

 

毛主席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对我国当时的社会各阶层做出了极度之精准的剖析,这种认知的精准是建立在明确了各阶级的利益所在的基础上。

从毛主席的这篇文章中你能清晰的看到不同阶层所处的位置,基于这个位置他们又要如何去实现他们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理解了趋利避害,也就理解了人性。理解了人性你才会明白,为什么「执着于对错」是幼稚的。

 

其实很多人之所以排斥“成熟的人看利弊”这样的说法,很大一部分程度上是因为他们认为看利弊就意味着完全的不分对错,不讲善恶,没有良知。

 

事实上看利弊和分善恶是完全不同维度上的两件事情,而且这两件事情并不矛盾。

 

undefined

-05-

一个心智成熟的人会惯于从利弊角度分析问题,这只是他采取的一种更理性的、更智慧的认知世界的方式,他只是不会把时间浪费在无关紧要的对问题的道德评判上,而是会马上采取措施,解决现实问题。

 

他依旧会有自己的良知,甚至会有比那些满口仁义道德的人更清晰的道德价值体系,他们「不作恶」的可能性远远大于那些只知分对错的人——

 

因为越是理性的人越是能够清楚地意识到法律的界限,意识到作恶的损失,所以他们反而会更好的约束自己。

 

当然,其实之所以成熟的人会从利弊视角认知世界,归根结底的原因在于,这是一种效率最高的认知-行为的方法。

 

我见过无数的人在遇到问题时只会不断的哭诉:他怎么能这样对我?这样不公平!这是不对的!我接受不了他这样对我!

 

人遇到挫折会难过是正常的,但问题是,你不能一直把“他是错的”当成不接受现实的借口,不断的悲伤,不断的抱怨,不断地强调别人是错误的,但这对于现实问题的解决,没有丝毫的卵用。

 

但一个心智成熟的人他会马上接受现实,问题已经发生了,别人已经伤害了我,错误已经出现,那我要怎样去处理这个问题?如何妥当的将问题解决?然后迅速的付诸行动。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觉得这篇文章想强调的是,如果我们想更为成熟,就要锻炼分析利弊的视角。

其实完全不是这样。

 

我真正想说的是:很多问题的存在,其实都是因为我们浪费了太多的时间在无关紧要的、无法得出答案的、对现实问题的解决毫无助益的地方上才产生的。

 

说得通俗点儿,也就是: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有一些人的抑郁焦虑,其实是因为对未来产生了太多不必要的担忧;

在网上和别人争辩哪个球队更强憋了一肚子火,但其实哪个球队更强这是客观事实,和你们的争辩没有半毛钱的关系;

你和女朋友的关系本来好好的,但你总是不自信,担心自己不好,反而因此失去了对你女友的吸引力;

 

这些由于「无事自扰」而引发的问题,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其实都有所体现。

 

「利弊视角」只是一个“点”,重要的是「专注于具体的现实生活本身,而非沉溺于自己精神世界里的概念和感受」这样一种生活状态。

 

这样一种生活状态的切换,往往从我们开始专注的去做某些事情开始。

 

我在今天前已经接连一个月的时间状态很差,对未来充满了担忧,但自己充满了不满,各种庞杂混乱的想法充斥在我的脑海中,结果是我做事情的效率和质量很差。

 

直到今天早上我下定决定,重新严格规划自己的生活,明确在各个时间段要做的事情,今天一早上我非常投入的看书做笔记。

 

一天工作下来,我的精神状态竟然还是很好,再不复之前一天到晚的萎靡,而且之前很多心理上的焦虑、恐慌等统统一扫而尽,内心里生出了一种平静的自信。

 

所以我要再在这篇文章里强调一遍一个理念:

 

规整自己的生活要采取「做减法」的方式,不把时间浪费在无关紧要的事情上,也就不会产生那些多无关紧要的问题。

 

不自扰,即无事。

以上。

作者简介:风墟,心理咨询师,壹心理专栏作者,专注于产出高质量的心理学、两性情感、自我提升等文章。公众号:炼己者(id:fengxuwake)。

undefined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

发表回复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