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爱自己,你和谁结婚都一样

        

“我真是瞎了眼!”L愁眉紧锁,幽怨叹息。

“他是个坏脾气的家伙,我只说了他几句就暴跳如雷。我不理他,他也不示弱!

现在我们已持续冷战了几个月。这些年来,他没做过一件让我满意的事!真想离婚算了,再找一个,肯定比他强百倍……”

        

看着她憔悴而愤懑的脸,我不忍再刺激她脆弱的神经,只能以共情、理解来抚慰她的情绪,然而一句话却如梗在喉。 

这句话是:你和谁结婚结果都一样。即使世上真有完美伴侣,与你生活一段时间,你也会使他变得一无是处!

 对伴侣有诸多不满和挑剔的人,大多是不爱自己的人。假如你不欣赏自己、不爱自己,则无论伴侣是怎样的人,你都会把他看得体无完肤。你会在亲密关系中处处碰壁,无法体验幸福与和谐。

这是因为——

       

当你不爱自己,就会戴上灰色眼镜来看待亲密关系中的人。你会把自己不愿接受的自身特质,投射到伴侣身上。即在对方身上看到让你讨厌的特质。

比如,当你的内在具有自己不愿接纳的“不擅言谈”的部分,那么,当伴侣的某些言行激活了你身上的这一部分,你就会把对方看成是“拙于言辞”,并对此特别反感、厌恶,进而横加指责。

        

当你不爱自己,你积压了太多个人局限性的遗憾,你会苛求伴侣力量强大、十全十美,以补偿自身的虚弱。

你无力改变自身的缺憾与不足,则要求亲密关系中的伴侣来弥补自身的缺陷,来替代自己实现未竟的愿望。

你以控制对方来达成目的,而当对方反抗你的控制,无法达到你的要求时,你会格外生气,极尽贬责地把对方说成十恶不赦,而你们的关系将因此陷入糟糕的境地。

        

当你不爱自己,你安全感的缺乏,使你怀着深深的被抛弃的恐惧。挑剔伴侣时,你的潜台词是:“你也仅此而已,万一真的离开我,我也没损失!”或是:“不是你抛弃我,而是我看不上你,是我想甩掉你!”

借此,你先发制人,给自己的心穿上厚厚的盔甲,防御被抛弃带来的伤害,维护那不堪一击的自尊。

        

你也许认为,与“不合适”的伴侣分手,另外再找一个,情况会不一样。

然而这样做的结果,往往是你很快会发现,再次不由自主地找了一个“错的人”。

因为无论你和谁在一起,最终都不可能抛开你自己,必须要面对的人还是自己。


如果你无法做到爱自己,那么,早年成长经历中被压抑的情结会形成你内在“受伤的小孩”,使你成年后仍不由自主地回归到幼年时的情绪,让幼年时的痛苦再度重现,或以幼年时所遭受的处罚方式来对待自己。

以往成长经历中父母之间,或自己与父母之间的不良关系模式,会再次强迫性地重复发生在你与现实生活中的亲密爱人之间。

        

也许你感到疑惑:人总要吃一堑长一智吧,明知是坑还要往里跳?这不符合逻辑啊!

我们来看看个案C的故事:在C幼年时,父亲滥情,接二连三地出轨。母亲受不了,提出离婚。此后C随母亲过着艰辛的单亲家庭生活。母亲常向她诉说父亲如何不负责任,怎样没良心。还不准女儿再与父亲见面。

C一直怨恨父亲,成年后暗下决心,找对象绝不找像父亲那样的人,绝不再走父母婚姻的老路。

她年轻貌美,追求者众多,但对所有追求者均找不到感觉。直到三十岁,她遇到一位风流儒雅的男士M。对他一见倾心,很快堕入情网。

然而交往不久,她发现M很“花心”,身边关系暧昧的女性络绎不绝。

此时C却欲罢不能,她想:“虽然这个男人不专情,但我相信自己的魅力。我可不像妈妈软弱,自己的男人被其他女人抢走!我会牢牢拴住他的心,成为他众多情人里唯一能俘获他的心的女人!”

在C锲而不舍地主动追求下,M终于成了她的老公。可是,婚后蜜月刚过,M就出轨了。且在婚后数年,M的婚外情从未间断。C最终忍无可忍,提出离婚。父母的婚姻经历再次在C身上重演。

C重演父母婚姻的剧本,根源在于成长经历中潜藏的情结与创伤一直未得到处理。

她仍无法做到很好地爱自己,由于父亲的抛弃和单亲家庭的生活,内心深处那个自觉不可爱,不值得被爱的“受伤的小孩”一直未痊愈。

这导致她为寻求早年那种熟悉的感觉,为了获得对过往生活的掌控感和补偿感,在无意识中不惜代价地重演了父母的婚姻经历。

C内心深处充满了复杂、矛盾、分裂的情感和深藏的伤害。对父亲既怨恨又渴望,恨父亲抛妻弃女,又对父爱如饥似渴;对父亲出轨的那些女人既嫉妒又认同,嫉恨她们抢走了父亲,又认同那些女人的魅力和手段;对母亲既怜爱又抱怨,怜惜母亲的不幸遭遇,又抱怨母亲的懦弱无能,还暗藏对母亲不让其父女相见的愤怒。

这些复杂的情感使得她在现实的婚姻生活中,不由自主地发展出了与M的婚恋经历。

对M的钟情,很大程度上是M的气质、性情让其感受到了似曾相识的父亲的气息。而当得知M风流成性,非但未悬崖勒马,反而激发起更强烈的结合冲动,那是潜在的争夺父亲的愿望和超越母亲的心理被点燃。

潜意识中,她希望通过征服M,拴住M的心,来获得一种对以往成长经历的掌控感,象征性地补偿原生家庭的创伤。

        

C的个案带来的启发是:成长经历中的创伤和不良关系模式很有可能会在现实生活中的亲密关系间重演。如果你有早年的创伤和情结,且一直未予以很好地处理,如果你囿于以往的经历而难以做到真正地爱自己,那么,不论你与谁在一起,你们的婚姻生活都极有可能陷入循环的不良模式当中。

那么,怎样才能打破魔咒?

首先要做的,是全面深入地认识你自己。在一个安静、舒适,不受打扰的地方,让自己处于彻底放松的状态,进入到自己的内心深处,倾听内心的声音,通过内省,察觉真实的情感和需求。

最好能借助专业的心理分析,对心理现状追根溯源,挖掘潜意识的心理内容,做一轮彻底的心理探秘,使隐藏的情结、欲望、动机浮出水面。

当你对自身的情况有了深刻的领悟,就能避免很多感情用事的决定和行动。仅仅是对自己有了觉察和领悟,改变就能顺其自然地发生。

        

你还要学会发自内心地欣赏自己。当你更多地看到自己好的方面,更多地关注正向特质,当你学会不苛责、贬低自己,能与自己和睦、友好相处,你也能更容易接纳和包容他人。

因为当你看待自己是好的,你内心就少有负面的偏见投射给他人。你的力量感和自信心就会增强,你不需要通过控制和苛求他人来补偿内心的虚弱和恐惧。

你也认为自己完全值得拥有幸福的婚姻生活,这样你就会积极地创造对你更有利的环境,从而避免受情结和创伤的影响而自虐式地重复以往成长中的悲剧事件。

最后,你需要在当下的亲密关系中锻炼爱的能力。现在的关系即使让你很郁闷,很痛苦,很想逃离,但很大程度上是你潜意识中寻找的。

这段关系有其功能性,让你获得了某些益处。如果你想在伴侣关系方面有所收获的话,请不要马上中断这段关系。现在中断关系再去寻找另一段,十有八九将案件重演。

因为你自身并没有改变,跟谁在一起,当下关系中碰到的难题还会继续上演。在当下的关系中修炼爱的能力,获得成长的机会才是良策。

即使你正为此痛苦郁结,对你而言这份关系就是艰巨的考验,而战胜这一考验的过程正是强化并拓展你适应婚姻和发展情感能力的最佳机会。

 

作者简介:郑庆友,壹心理专栏作者,心理学在职博士、资深心理咨询师,婚姻家庭咨询师,心理健康教育讲师
责任编辑:Spencer JXLF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

发表回复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