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给孩子贴叛逆标签了,是时候解决沟通阻碍问题了

王金现

叛逆标签

在一个家长群里,有人说,高三的孩子,是世界上最难沟通的人。

对于许多父母而言,面对自家里十多岁的孩子,忽然就有诸多的吃惊、愤怒、担心等等复杂情感。很多话说出来后,孩子听不进了,不听了,甚至根本就不给你和他说话的机会。

孩子的眼神中,开始有了不在乎,漠然,拒绝,愤怒等等。

他的言语,要么是沉默;要么就是敷衍应付,心不在焉。

他的行为变得另类,怪异,我行我素。

一言不和,离家出走了。

就不上学。就谈恋爱。就上网。就不听你的。

总之,就是不服。你能咋的?

于是,父母变得苦闷了。孩子咋这么难管呢?咋这么难沟通呢?难道这就是叛逆期吗?该怎么办呢?

那么,作为一名家庭心理治疗师,从个人执业的经验来看,孩子的叛逆,显然是亲子关系出了问题。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亲子沟通出现了阻碍,沟通方式需要改变。

养猫养狗

金现老师:初中的男孩,想养一只猫。这可以吗?

王老师:我的女儿因为失去了一只狗,整整哭了一个假期。

金现老师:我女儿抱着猫儿吃饭,甚至和猫一起睡,是不是有问题?

那么,在咨询中发现,父母们之所以把孩子养猫养狗当作一个问题,有以下顾虑:男孩子养宠物,会不会被人嘲笑?孩子跟动物太亲密,会不会阻碍正常人际交往?养宠物会不会浪费时间影响孩子学习?养宠物的卫生、防疫等麻烦怎么解决?家里其他人不喜欢小动物怎么办?

因为以上的顾虑,父母们会如何跟孩子进行沟通呢?

说教要求指责

说教类的父母,通常会站在自己的角度,给孩子讲一些千真万确的却没有用的道理。比如:

初中了,学习很紧张,养宠物会耽误学习。

男孩子养狗,会被人嘲笑的。

每天要喂食,洗澡,还要防疫,太麻烦了。

总之,站在自己的角度,讲自己认为正确的大道理。只想要孩子接受自己的观点。根本不会考虑孩子的感受和愿望。这样,孩子怎么会听得进呢?

要求类的父母,通常直接站在自己的角度向孩子提要求。你不能怎样怎样,而要如何如何。比如:

男孩子要多跟朋友交流,怎么可以天天陪着一只狗儿?要多运动,多交朋友。

初中了,课程紧张,要把精力用在学习上,天天养只猫,多浪费时间啊。

指责类的父母,通常以否定贬低孩子的方式讲话。比如:那么大的人了,还养猫,不务正业,一点上进心都没有。

这些父母共同的特点:一是只站在自己的角度,认为自己是正确的。二是不能接受孩子是个独立的个体,可以有自己的独特观念和愿望。三是以家长自居,不能尊重孩子的个性,不能以平等的姿态跟孩子交流。所以,他们在跟孩子沟通中,擅长“权力游戏”,喜欢控制,无法用有效的方式交流。

有效沟通

一位母亲面对叛逆的女儿,倍感无奈无助。

女儿不上学,却天天抱猫。要去宠物站打针,洗澡。花钱不说了,让她一个人去还不放心。

妈妈陪功夫,花钱。但女儿一脸的不领情。

在心理咨询中,我了解到,妈妈其实不太赞成女儿养猫,因为她担心卫生习惯问题。同时,她看到女儿抱着猫时,感受到女儿的温柔、幸福,内心甚至对女儿感到羡慕。

但她讲起话时,却对女儿提了一大堆的要求:你必需按时喂食,必需及时清洁,必需按时防疫。女儿一脸的漠然,让她很挫败。

经验一番咨询体验,妈妈改变了,讲出下面的话来:

女儿,看到你抱着猫的样子,妈妈感受到你的温柔和内心的幸福感。妈妈甚至都羡慕你了。每个孩子,可能在成长过程中都会有个养育宠物的情结吧,宠物会是自己的一个情感交流对象。可是,养猫的话,要面临卫生、防疫等问题,妈妈又有些担心。虽然有时妈妈可以替你做,但妈妈还有工作家务等。所以,妈妈希望你能够养成照顾猫的劳动习惯。

那位母亲尝试了之后,说,这样跟女儿谈话,就像两个小闺蜜呢喃,很温馨。女儿一定会很乐意的。

为什么会截然不同的效果呢?

一是作为一个真实的人,不隐藏自己真实的感受;二是不居高临下说教,平等地交流情感。

从结构上,新讲的内容,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讲自己真实感受,包括妈妈的羡慕及担心;二是理解女儿养猫的初衷,那是一个情感过度客体;三是分享要面临的现实需要解决的问题;四是提出自己的希望或建议。
那位妈妈讲,实践新的沟通方式会有些困难,但她愿望尝试。

那么,作为青春期孩子的父母。你呢?欢迎你在咨询中和我探讨你跟孩子沟通中的问题。


王金现,资深心理咨询师。萨提亚模式受训及成长背景,长期接受精神分析理论熏习,在执业实践中形成个人咨询风格。擅长处理家庭情感、依恋、人格等方面问题。

发表回复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