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慰别人的时候,这4句话千万不能说

原题:同情还是共情?4句话告诉你同理心的奥秘

译者:夏小糖

比起幸福,人类生来就对不幸有更强烈的反应。当有人向你坦言自己经历了一场灾难并为此感到痛不欲生时,你的考验就来了:你是否能够和他人建立起情感上的连接?很少有人能在这种场景下表现得十分优雅,即使你真的对他深感同情。我们到底该说些什么,轻声嘟囔着“我很遗憾”然后任其发展,还是扮演拉拉队长给他打气?到底什么才是正确的做法?

当你具备同情心时,你会对他所处的境遇感到理解和同情。这是一种需要情绪描绘并带入事件的心理过程,试试想象一下“乔的妻子离开了他,他现在万分痛苦。”这种技能并非天生,而是随着年纪的增长才能获得(人类通常需要约三年的时间)。

同情心不需要任何情感知识或对于连接的感知,而主要依赖于心理表征的生动性,这就是为什么那些呼吁领养小动物的电视广告总是扣人心弦。你可以对一个人产生同情心,即使他的经历对你而言完全陌生甚至无法想象,但同情却很难让你热泪盈眶。Tania Singer指出同理心和同情心应被看作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心理过程,它们分别依赖于不同的神经细胞和大脑区域。

同理心和同情心有很大区别:在托儿所里的新生儿会引起“传染性”的大哭,幼童还没有发展出能够产生同情的心智能力,就已经可以展现出同理心。当你具备同理心时,你是真切的和对方感同身受。同理心缩短了你们二人的距离,而同情心则恰恰相反。

在Philip Jackson等人组织的一项核磁共振研究中发现,无论是亲身体会物理疼痛,还是观看这样的图片(如脚被门挤到),被试大脑中被激活的是相同的区域。(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图片并不包括人脸,因此不存在对面部表情回应的可能性。)其他如Naomi Eisenberger和 Ethan Kross的实验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身体上的和心理上的痛苦并非泾渭分明,二者共享着相同的神经回路。

我有一名自童年开始就关系密切的朋友,从她身上我学到了关于同理心重要的一课。那时她正在和一种致命的癌症做抗争,而我正处于一桩艰难的离婚之中。要在她面前说出我正经历着的事情让我感到难为情,因为对我而言地狱一般煎熬的时刻和她正面对的比起来简直不值一提,但她并不这么认为。“不要这样,”她语气坚定的跟我说,“就因为我的痛苦看起来更大一些,并不意味着你的痛苦就小。我能够坚持活下去的一部分原因,就是倾听你和理解你的感受。”这就是同理心,也是我已故的朋友教会我最重要的一课。

目前认为能够形成同理心通道的第一条神经通路形成于幼儿时期。婴儿学会读懂身边人的表情并加以模仿,以使自己的情感需求得到理解与回应。这些早期的经历塑造了我们共情的能力,而那些安全依恋型的孩子则要比不安全依恋型的孩子更容易表现出同理心。由此看来同理心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本领,但并非所有人都获得了充分的发展,比如自恋者,他们很少能够展现出这项本领。

如果你还是不大清楚同理心和同情心的区别,看看下面这四种情况。这些话看起来都饱含深切的同情,但事实上它们与同理心大相径庭。讽刺的是说话者确信他不但能帮助对方,还能和对方建立起情感连接,而事实却远非如此。

1、”我完全明白你的感受,我也曾经历过这一切。”

是的,你可能觉得自己表示和他站在同一阵线,但事实上你正在做的是(1)把焦点拉向自己(2)忽略对方经历的独特性。通常当你脱口而出的第一个词是“我”时,基本就可以确定你没有表现出同理心了。

2、”不幸中的万幸,说不定会更糟呢。”

你觉得这是一种转移注意力的好方法?并不是。跟处于痛苦中的人说一切其实没那么糟,就相当于贬低和轻视他所受到的折磨。克服对沉默的尴尬吧,抓一把椅子坐下来安静的倾听,这才是同理心该有的样子。没人会因为只是遭遇了三级飓风而非海啸就心怀感激。

3、“往好了想,也许这是命中注定。”

真正的同理心会收起积极思考的模因(译者注:此处meme出自《自私的基因》一书,指“在语言、观念、信仰、行为方式等传递过程中与基因在生物进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相类似的那个东西。”),你可能觉得诸如“既来之则安之”这一类振奋人心的话是他需要听到的,很抱歉你以为错了。对大多数人来说,在发生了灾难性的可怕事件之后整理自己的情绪是一个巨大的工程,这时对方需要的是支持而非其他东西。如果此刻他对这段经历已经有了自己的看法,那么就不要再用“杀不死你的都会让你变得更强”之类的陈词滥调来表示所谓的支持,这绝不是他想要的。

4、“你不觉得是时候该向前看了吗?”

你内心的拉拉队长又一次想到了好主意,但真正让你们在同情之下拉开心理距离的是这句话背后隐含的意思:像杂货店里的商品一样,悲伤、哀悼和恢复都应有一个时间期限,反复在这几个过程上打滚对灵魂可没有好处。

除非你想向对方明确表明你已经听腻了他的故事,而且你也不介意失去你们这段关系,否则请不要这样做。除了正经受着痛苦的他本人以外,没人可以决定什么时候该向前走。同理心不做评判。

同理心,或说共情被认为赋予了人类进化上的优势。作为群居物种,与他人共情的能力可以提升我们对整个集体的责任感。同时也让我们更好理解他人的感受,无论在远古还是当代都是如此。同理心是能够同时惠及给予者和接受者双方的罕见技能之一。

来源:psychologytoday

原作者:Peg Streep

责编:绵羊仔

声明: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译者与来源,谢谢;

微信公众号:夏小糖的心理驿站(growingpain07)

延展阅读>>>最无效的安慰法:“别伤心了,大家都这样”

发表回复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