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灾难我们如何应对?

# 壹心人6大作业1 #
作者正在参加壹心人活动,欢迎参加投稿,赢丰厚鲸币!

http://www.xinli001.com/info/100476812

自疫情爆发之后,很多人在面对灾难来临的时候,大家会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应激反应,这其实是非常正常的现象。

在疫情期间作为心理志愿者接待很多因受疫情影响的来询者,大家普遍会产生一些焦虑、不安的情绪。而前段时间河南的暴雨疫情也让很多人,在看到突如其来的灾难时而产生了很多恐惧,惊恐的情绪。那些身临危险逃脱出来的人们,心理也留下很深刻的阴影。

那么我们在面临灾难的时候,要如何自处,如何应对呢?

灾后心理如何形成


导致受灾者情绪不稳的主要有两个原因:


1、由于失去财物或亲人导致的悲痛;


2、由于对灾害恐惧导致的焦虑。


针对第一点,可以在帮助受灾者解决物质上需求(指在避难所等物质条件缺乏的情况下)的同时,为他们提供心理依靠,陪伴受灾者逐渐正视失去的东西,同时教会他们如何面对损失,缓解心理压力。还可以尽可能为他们提供关于未来的乐观的信息(比如政府的支援、保险等)。


对于第二个原因,最好能先将受灾者转移至安全的地方,让他们安心。告诉受灾者应该采取的行动,让他们知道正确及时的行动可以避免部分伤害。


很多恐惧来源于对命运的无力感,觉得自己无法掌控,不知道该怎么做。这类情况只要把灾民转移到安全地点,让他们远离危险的境地,随之而来的焦虑感就能较快缓解,同时周围人们乐观和淡定的情绪也能加快灾民焦虑的消除。

灾后常见的心理症状


灾后常见的心理症状有:焦虑、抑郁、幻觉、妄想、意识障碍等。


1、焦虑


焦虑是指一种缺乏明显客观原因的内心不安或无根据的恐惧反应。是预感到不利情景的出现而产生的一种担忧、紧张、不安、恐惧、不愉快等的综合情绪体验。焦虑伴有明显的生理变化,尤其是植物神经活动的变化。


表现为心悸、血压升高、呼吸加深加快、肌张力降低、口干、胸闷、出冷汗、双手震颤、失眠、厌食、尿频、便秘、腹泻等。焦虑时往往会有不合理的思维存在,正是其不合理的思维维持着精神的紧张和身体的不正常反应。也可以说,不合理思维是焦虑的本质。


焦虑是人们对情境中的一些特殊刺激而产生的正常心理反应,只是每个人经历的时间长短不一或程度不同。


可以通过焦虑自评量表(SAS),可以客观反映焦虑症状的程度。通过自我心理调节、心理治疗及适当的抗焦虑药治疗,焦虑大多能康复。


2、抑郁


抑郁是以情感低落、哭泣、悲伤、失望、活动能力减退,以及思维、认知功能迟缓等为主要特征的一类情绪体验。


抑郁常见的表现是以情绪低落为主要特征,表现闷闷不乐或悲痛欲绝。另外还需伴有下述症状:


(1)对日常生活丧失兴趣,无愉快感;

(2)精力明显减退,无原因的持续疲乏感;

(3)自信心下降或自卑,或有内疚感;

(4)失眠、早醒或睡眠过多;

(5)食欲不振,体重明显减轻;

(6)有自杀或自杀的观念或行为;

(7)性欲明显减退;

(8)注意力集中困难或下降;

(9)联想困难,自觉思考能力显著下降。抑郁心境一天中有较大波动,常以早上最重,然后逐渐减轻,到晚上最轻。


可通过抑郁自评量表(SAS),可以客观反映抑郁症状的程度。通过自我心理调节、心理治疗及适当的抗抑郁药治疗,抑郁大多能康复。


3、幻觉


幻觉是指在没有客观刺激作用于相应感官的条件下,而感觉到的一种真实的、生动的知觉。相对的,错觉则是具有真正的外在刺激,但反应错误的认知。


幻觉是知觉障碍的一种,主要分为幻听、幻视、幻触等,最常见的是幻听、幻视等。幻觉多出现在精神病状态下,正常人有时在紧张、疲劳、高烧时等,也可出现。


出现幻觉,就应及时找医生进行心理咨询或治疗,当幻觉出现时,主动转移注意力,丰富日常生活,这种幻觉是会消失的。


4、妄想


妄想是一种不理性、与现实不符且不可能实现但坚信的错误信念。它包括错误的判断与逻辑推理。即使把事实或已经被完全论证的理论摆在妄想者的面前,也很难动摇他的信念,妄想大都出现在精神病状态下,如精神分裂症。出现这样症状建议到医院及时就诊。

5、意识障碍


意识障碍是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种严重的脑功能紊乱,为临床常见症状之一,意识是指人们对自身和周围环境的感知状态,可通过言语及行动来表达。意识障碍系指人们对自身和环境的感知发生障碍,或人们赖以感知环境的精神活动发生障碍的一种状态。


意识障碍的类型:嗜睡、昏睡、昏迷、去大脑皮质状态、谵妄。

灾后常见的应激反应


灾后常见的应激反应有:明显的躯体反应,明显的认知问题,情绪反应,行为反应,人际关系及个性改变等


1、明显的躯体反应


明显的躯体反应也称为躯体化、躯体化障碍,是指一种体验和表述躯体不适与躯体症状的倾向。这类躯体不适和症状不能用病理发现来解释,但患者却将它们归咎于躯体疾病,并据此而寻求医学帮助。


一般认为,这种倾向的出现是针对心理社会应激的反应,这些应激反应是由对个人具有个别意义的应激事件或境遇所造成的。


2、明显的认知问题


个体在知觉、表象、想象、记忆、思维等认知活动中反应出的明显的错误认知。


严重的认知问题成为认知障碍。人脑所涉及的认知功能范畴极其广泛,包括学习、记忆,语言、运动,思维、创造,精神、情感,等等,因此,认知障碍的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这些表现可单独存在,但多相伴出现。


3、情绪反应


情绪反应表现为愤怒、激动、憎恨、恐惧、悲伤、失望、惊慌、焦虑、抑郁等。严重者称为情绪障碍。情绪障碍的延续能击溃一个人的生物化学保护机制使人抵抗力降低而易罹患疾病。


客观事件我们是无法左右的,有些事件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是主观信念是我们可以通过努力加以控制的。虽然我们无法避免所有不合理的信念,但我们应充分认识它的存在,尽量减少情绪反应对我们生活的负面影响。


4、行为反应


行为反应主要是指因害怕、焦虑和恐惧而产生的一系列行为,焦虑样行为是特指在环境改变时表现出的不良反应。


当意外事故创伤而致机体发生急剧变化突然时,并将产生一种紧迫感和危机感,心理行为也随之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


过度的心理行为障碍会引起躯体的病态,导致免疫功能下降而致各种疾病。因此,协调和疏导患者的心理行为,使患者处于最佳的心境环境中,发挥医疗的作用使其早日康复是十分必要的。


5、人际关系及个性改变


人际关系系指社会人群中因交往而构成的相互联系的社会关系,中文常指人与人交往关系的总称,也被称为“人际交往”,包括亲属关系、朋友关系、学友(同学)关系、师生关系、雇佣关系、战友关系、同事及领导与被领导关系等。


个性就是一个人的整体精神面貌。个性,在心理学中的解释是:一个区别于他人的,在不同环境中显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影响人的外显和内隐性行为模式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在大灾后,部分人会出现人际关系及个性的改变。

灾后可能出现的心理障碍


1.、急性应激障碍


经历灾难后会很快出现极度悲哀、痛哭流涕,然后出现呼吸急促,甚至短暂的意识丧失。


初期为“茫然”阶段,以茫然、意识清晰度下降、不知道时间、地点、人物及自身状态、不能理会外界的刺激特点为主要表现,甚至有的灾民事后不能回忆起灾害来临时的情景。


急性应激障碍期可能会出现愤怒、恐惧性焦虑、抑郁、绝望等情绪,可能伴有心动过速、震颤、出汗、面色潮红等表现。这些症状往往会在灾后24~48小时开始减轻,一般持续时间不超过3天,一部分人可以在几天内恢复。


2、创伤后应激障碍


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灾民通常会做与灾害相关的噩梦,而且体验感非常清晰,即使睡醒后脑海里也不时会出现灾害时的片段。


不少患者会出现难以入睡、易惊醒、易激惹或易发怒、容易受到惊吓、难以集中精力等警觉性增高的症状。


有的人不愿提及与灾害相关的事件,不想说话,甚至出现“选择性失忆”。还有的会表现为木讷、冷漠、反应缓慢,难以表达或感受细腻的情感,与周围人群疏远,对未来失去信心,甚至觉得万念俱灰,严重者有轻生念头。


3、其他应激心理


有一些人群会因为受灾环境影响,引发情绪障碍,从而影响心理情况。这样的人群也不在少数,如果没有这样的特殊环境,或许显现的不那么明显或者感受不是那么清晰。所以这类人群,一般以情绪障碍较多,通过心理疏导,情绪释放,压力缓解等方式,较为容易改善现状。

危机干预人群可分为五级


重点干预目标从第一级人群开始,一般性干预宣传广泛覆盖五级人群。


第一级人群:为直接卷入危机事件的人员,死难者家属及伤员。 


第二级人群:与第一级人群有密切联系的个人和家属,可能有严重的悲哀和内疚反应,需要缓解继发的应激反应;现场救护人员(消防、武警官兵、120救护人员、其他救护人员),以及灾难幸存者。该人群为高危人群,是干预工作的重点,如不进行心理干预,其中部分人员可能发生长期、严重的心理障碍。

第三级人群:从事救援或搜寻的非现场工作人员(后援)、帮助进行灾后重建或康复工作的人员或志愿者。


第四级人群:受灾地区以外的社区成员,向受灾者提供物资与援助,对灾难的可能负有一定责任的组织。


第五级人群:在临近灾难场景时心理失控的个体,易感性高,可能表现心理病态的征象。

如何心理干预


1、陪伴


在危机事件后,当事人都有恐惧的心理。此时,需要家人、朋友的陪伴,默默无言的陪伴可胜千言万语。


2、倾听


让当事人说出心里话,像倒垃圾一样把内心深处不好的感觉、想法不加掩饰地表达出来,能够让他们将内心的不安、焦虑得到一定程度的释放。


3、给予关怀和理解


给他们多一些的关心和照顾,就像递一杯温水这么简单的小关怀,你的暖意也会通过水杯流淌到他们的心里。


4、情绪释放


可以通过哭诉等方式,释放的情绪,缓解内心伤痛、压抑等不良情绪。


5、深呼吸放松


可以让他们慢慢闭上眼睛,做深呼吸,聆听一些轻松舒缓的音乐,可避免灾难在他们心理上造成过久的影响,帮助他们尽快回归正常生活。


6、求助专业心理医生的帮助


若以上方法均不能缓解不良情绪,建议及时寻找心理医生专业的心理干预或者心理疏导。

参考文献:
1、曲燕. 突发灾难事件的心理干预[J]. 沈阳教育学院学报, 2009(04):19-21+33.
2、金宁宁, 左月燃, 罗敏,等. 突发灾难事件的心理危机干预[J]. 护理管理杂志, 2005, 5(1):35-38.
3、顾红霞. 突发灾难事件的心理应激与心理危机干预[J]. 天津护理, 2009, 17(002):116-117.
4、刘新民. 重大灾难性事件的心理救助:突发事件心理救援与心理干预手册[M].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原创:婙莛
责任编辑:一只梨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