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记:如果不回顾过去,我们可否了解别人症结所在?

继续读亚隆的《给心理治疗师的礼物》,这一节里他提到“此时此地”的操作方法。这是我从前不曾了解的,或者有过误解的,所以看得仔细一些。

在此之前,一般如果遇到咨询问题的时候,多半是先共情,再分析,最后给一些安抚或者小建议,主要是以疏解情绪为主。

有时候要在短期内了解一个人是很困难的,要从字里行间去捕捉所有的隐含意义,也很难,并且很可能费力不讨好,所以,这也是咨询师要少提或者尽量不提具体建议的原因。

对方其实不缺具体的方法,而只是由于情绪和心理的困扰,让TA没办法理清这一切,或者是不愿意去面对,或者是提不起行动力等等。

看了亚隆的这一节,才发现原来对于别人的困扰是有另外一种处理办法,从试图帮别人分析漫长的成长史或者具体事件困扰时出来,转而去专心感受当下此时此地,对方是怎样的状态,和咨询师的人际互动中呈现出丰富的互动。

心理咨询读书笔记:如果不回顾过去,我们可否了解别人症结所在?

按照亚隆讲的,我理解他想告诉我们:只要认真用心去观察去体察对方的内心世界,一定可以发现对方习惯性的互动模式——这种互动模式,常常会在来访者其他的人际互动模式中体现。

也就是,好的他同样也会做得好,但一些症结就仍然也会展现。一些过往的情结,在推动着我们去无意识地展现。

亚隆介绍这种方法的好处在于,可以拨云见日,不用费尽心血去多次梳理过往,而是聚焦到当下,对当下两人互动状况的分析,就可以让对方领悟,从而触类旁通,了解他在其他场合人际互动存在的一些问题,或者一些之前没有意识到的层面。

亚隆具体举了一些例子,大家可以对应去看,这里不再赘述。当中一些点也挺触动我,倾听别人的故事,确实就像一面镜子。

比如亚隆提到,一位来访者和别人互动中总是不太容易相信别人,给自己给他人带来困扰。亚隆没有仔细去展开去询问,而是注意到当下两人的互动。

比如亚隆有一天为方便对方,刻意把咨询时间改到其实他自己不太方便的清晨,但是对方并不领情,觉得这样改动,是对亚隆有利,而不是对自己。

亚隆跟她梳理,之后告诉他:正是对自己习惯性的憎恨和负面评价,让你不能够去相信别人对你的好。你把对自己的愤怒,投射到咨询师的身上。

显然,仅仅短短的分析,来访者就会受益良多。因为经由咨询师,给她总结了她惯常的行为模式,之前她可能都没意识到。而一旦意识到,很多行为和情绪的转变,就可以期待。

心理咨询读书笔记:如果不回顾过去,我们可否了解别人症结所在?

那具体到改变,显然来访者需要去处理为何自己总是憎恨自己,总是对自己愤怒,是对自己有太高的主动和积极的要求,还是成长经历让她无意识地这样去“逼迫”自己。

还有一个案例也蛮触动我。一位来访者总是恐惧和别人建立亲密关系,找不到原因,但之后分析发现,她并非不在意对方,而是害怕自己要求太多,害怕无法满足的渴望,害怕对方被自己的爱吓跑,害怕对方知道其实在自己心中,对方占有很重的分量。

所以,隐藏自己,不表露真实的想法,或者甚至否认自己的情感。这样的发现,对于她本人,相信也会有很大的启发。

接到一个咨询聊天,是关于职业规划方面的问题,自己很能够感同身受。自由职业者要面临稳定、自律和持续学习等挑战;也会面临别人要你追求稳定这样的希望甚至压力。

而一旦持续地见不到回报(无论物质和精神),人就很容易怀疑自己。有时候获得一些机会,又会因为太用力,导致焦虑,从而让机会白白流走。

所以,无论怎样的职业状态,还是回归到自己的内心,能够持续地去学习,按部就班的来安排工作、学习和生活:不能够希望自己一天看完十本书,也不能希望天上会突然掉馅饼下来。

心理咨询读书笔记:如果不回顾过去,我们可否了解别人症结所在?

其实,更要持续督促自己去努力,去把握住主客观的各种机会。并且,不能总是结果导向地评价自己,如果是这样的话,其实是比单位上班更要命的评价,比如上班,领导并不会天天考评你。

所以,自由职业需要在自律、节奏感、放松的心态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这样才比较可持续,并且不放弃持续的钻研,不放弃和各种学术圈子或媒体圈子的联络,如此才能进退自如。

最近的备考中也促使我思考这些,确实不能太焦虑,每天都去评价自己,定好计划,每天相对固定,按部就班地把学习和工作变成打卡一样,这样也是需要的,如果每天都要求人去创造创新,这不现实。所以,节奏感很重要!

写这些,也是跟各位一起共勉,我们一起加油!

文字作者:若水  北大社会学硕士,11年报社记者编辑经历,心理咨询师成长中。
责任编辑:一只梨

我最近参与的心探教练相关,感兴趣请戳: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