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Lacan心理
来源:Lacan心理(ID:Lacan-psy)
01
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研讨会
2020年12月19日,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研讨会在武汉举行。
将学历教育和职业认证相结合,在用人单位与培养单位之间构建桥梁成为本次会议讨论的重要议题。
会议中,北师大临床与咨询心理学院院长樊富珉和发展委员会主任乔志宏做了“心理咨询学历教育、规模化培养实践报告”。
樊富珉提到,专业人才的培养是制约我国心理咨询行业发展的关键,而大众对心理咨询服务的迫切需要和临床心理注册系统等组织多年的实践经验为心理咨询行业规范化发展创造了宝贵的契机,国内心理咨询行业已到了“大发展”的时刻。
乔志宏提到,我国心理咨询师的培养应由当前的短程培训模式转为学历教育模式,从师徒制、小批量人才的培养向项目制、规模化职业人才培养转变。构建学历教育为主体,短期培训为辅助的职业人才培训和认证体系,实现专业学位的授予和职业资格的衔接。
江光荣教授作《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硕士培养方案注册实施办法》的报告。报告中提出,具有临床心理/心理咨询硕士招生资格且符合注册系统标准的培养方案的注册认证将是临床心理注册系统下一阶段的工作重点。培养方案获得认证后,该项目有效认证期内的硕士毕业生,经培养单位推荐,可直接登记为注册助理心理师,经此途径注册的助理心理师,毕业后1年内有效,在注册督导师督导下开展临床实习不少于50小时者,经审核通过,可登记为注册心理师。通过上述方式,打开注册系统与学历教育培养单位的接口。
02
卫健委发布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地区基层人员培训方案
2020年12月15日,卫健委发布了《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地区基层人员培训方案(试行)》。
方案涉及的培训对象主要是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地区负责社会心理服务工作的基层人员,包括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人员;街道(乡镇)、居(村)委会及相关部门基层工作人员;学校、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基层工作人员。
方案明确了具体的培训大纲和主要内容。采用“8+X”模块化设计,要求所有受训人员参加包括基础知识、科普宣教、问题识别、人际沟通与干预、生活压力与应激管理、精神康复管理、重点人群服务、特殊人群服务等8个基本模块的培训,同时根据培训对象的不同需求,选择风险评估与转诊等特定的附加模块进行培训。
目标是通过培训,使受训人员能了解精神心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政策要求,熟悉心理健康与精神卫生相关的基础知识,掌握一定的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科普宣教能力,能够初步运用一般的人际沟通技巧和基本的心理干预方法,为具有常见精神心理问题的人群、重点人群、特殊人群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在重大公共事件中协助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专业人员开展应激管理和心理支持。
方案规定的培训对象中并不包括心理咨询师群体,由此可知,面向大众群体的心理健康知识普及与心理疏导是当前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的重点。
03
深圳市公布实施《经济特区健康条例》
《深圳经济特区健康条例》经深圳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十五次会议于2020年10月29日通过,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条例中规定:
第五十一条 市、区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完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促进心理健康服务机构发展。
第五十二条 卫生健康部门应当建立健全心理健康促进工作的组织管理和监督评价机制。
第五十五条 卫生健康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心理健康服务机构建设。每个街道应当至少有一家社区健康服务机构提供心理咨询服务。鼓励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依法设立心理咨询机构,提供心理咨询服务。鼓励用人单位设立心理咨询室或者通过购买服务,为员工提供心理健康服务。用人单位可以在组织员工健康体检时增加心理测试项目。
第五十六条 鼓励医疗卫生机构、心理咨询机构等心理健康服务机构开展心理健康评估和心理援助服务。
深圳市经济特区健康条例的颁布实施充分说明,经济是推动心理咨询行业发展的重要动力,我国心理咨询行业规范化发展历程将首先在经济水平相对发达的地区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