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不起!我选择不疗愈创伤——《海边的曼切斯特》

01

Get busy living

or get busy dying

I guess it comes down to a simple choice: get busy living or get busy dying.——Andy Dufresne


1994年是一个很独特的年份,那一年,诞生了无数经典的电影:《肖申克的救赎》、《阿甘正传》、《低俗小说》、《这个杀手不太冷》、《变相怪杰》、《燃情岁月》等等。

 

而当年,当弗兰克·达拉邦特带着他的《肖申克的救赎》和七项奥斯卡提名,踌躇满志地出现在当年的奥斯卡颁奖典礼上时,却遭遇了“滑铁卢”,在《阿甘正传》的狙击下,所有提名通通落马,最后空手而归。


但这丝毫不妨碍《肖申克的救赎》成为一部永恒的经典,一部影迷们永远津津乐道的电影,一部发人深省、启示录一般的佳作,没有之一!

 

这部电影里面诞生了很多经典的台词,其中一句便是安迪准备越狱时对瑞德说的上面这句话,简短的一句话,却是对某些人一生的总结。


有些人,终日浑浑噩噩,25岁时已经“死去”,他们被社会这个巨大而无形的“监狱”体制化了,活着只为了等待躯体的最终死亡;而有些人,他们即使在最艰难的环境下,依然保持希望,依然热爱生命,依然为了生活而不懈努力。

 

Fear can hold you prisoner, hope can set you free


肉体的禁锢并不可怕,最可怕的是精神的困顿,是希望的丢失,是生活的麻木!

 

说了那么多《肖申克的救赎》,就是要讲下面这一步另类的“肖申克的救赎”,在我看来,《海边的曼切斯特》在很多方面上与《肖申克的救赎》很相似,甚至在某些方面就是模仿《肖申克的救赎》,这也是为何影片能拿下第89届奥斯卡最佳男演员的原因。

 

02

反向题材:

《肖申克的救赎》


《海边的曼切斯特》长达2小时17分,没有此起彼伏的剧情,没有扣人心弦的转折,没有刺激感官的画面…没有!统统都没有!


整部电影都是在平和舒缓的节奏中进行的,静寂得可怕!配以明亮的冷色调烘托寒冷的气候,以及时不时伤感的管弦乐衬托出内心的冷漠感,不擅长看电影的人可能会觉得这部电影无聊到了极点,估计撑不了30分钟。

 

但没关系,我来帮大家慢慢剖析整个剧情。


电影一开头就为我们展示男主角李·钱德勒的生活:他是4座公寓的“首席铲雪管”、“首席清洁工”、“首席水电工”…做着各种各样的清洁杂活,拿着最低的工资,住在公司给他安排的一间破旧的小房间里。


而且他相当的沉默寡言,不善与人交流,脾气也不好,常收到租户的投诉(虽然也有一些女的想睡他,但大多数时候是被虐的角色)。


下了班就去酒吧借酒消愁,拒绝了酒吧女的故意挑逗,还主动挑事,打了两个盯着他看的男人,一切的一切,都会让你脑中产生一个印象和疑问:这人怎么这样子呢?心理有问题?

 

这个时候导演开始做时间线的转移,要注意!插入过去的时间线在这部电影里反反复复地出现,这是导演处理的一个方式,一点点地展示男主角的过去,帮我们一点点地恢复事件原貌和揭开整副剧情。

 

电影这时候展现的是男主角和哥哥以及他的侄子出海捕鱼的场景,此时的男主角很幸福、很善言谈,而且回家后,还跟漂亮的妻子温存,家里还有3个可爱的小孩子。这个时候就把观众的疑问和兴趣又吊起来了: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男主角“堕落”成前面这幅样子?

 

而这个时候整部影片的中心来了:男主角接了一个电话,他的哥哥重病住院,命在旦夕。


于是他连忙赶回去他摒弃多年的家乡:海边小镇曼切斯特,等到他赶到医院时,却得到哥哥死亡的消息,而后影片余下的时间,就是在讲男主角如何处理哥哥的后事、与侄子的关系以及如何解决侄子监护权的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不断的插入过去的时间线,影片给我们完整地展示了这样一个男主角。


原本,男主角有一个幸福的家庭,2个女儿和一个在襁褓中的儿子,妻子漂亮贤惠,朋友也多,在小镇受人喜爱。然而一个晚上,因为和大帮朋友在自己家里开爬梯,玩嗨了,喝了很多酒,还磕了一小点药,结果吵到了妻子和小孩子睡觉,被妻子把朋友赶走后,为了给家里人取暖,他便向火炉里添加了很多柴火,这时发现没酒了,这怎么行!


于是想出门再买点酒来喝,但是发现天气太冷,汽车发动机打不着,于是乘坐“11路公交”去买酒,回来后发现:家里起火了,妻子被消防员安全获救,但三个小孩和家里的其他东西,全都被大伙吞噬了!

 

从这个时候开始,他便背负着巨大的责任罪恶愧疚,和他人的异样的眼光,逃离了这个令他伤心的地方,甚至一度想要自杀,他生活得如同行尸走肉一般,对生活失去希望,封闭了自己的世界,孤独、痛苦、勉强地生活着。

 

他给自己罪受,承担所有的指责和不公,也许,只是为了赎罪,实现内心的自我救赎。

 

03

喜欢就会放肆

而爱就会克制



一部电影之所以为经典,很多时候是因为它讲的是人性,揭露的是最接近我们内心和生活的东西。就像《海边的曼切斯特》一样,它描述的不是一个幸福的故事,也不是一个完满的结局(相比《肖申克的救赎》),但它更像我们的现实生活。


而卡西·阿弗莱克更是把一个沉默寡言、不愿交际、封闭自己、活在过去而无法自拔的中年男子演绎得如此生动、形象。他表面高冷、粗鲁、沉默、孤独,对生活失去希望,但是他的内心却是很热烈,充满着对家人和对前妻的爱。


因此这种内心压抑、情感热烈,表面还要冷静克制的表演,就很考验一个演员的表演功力,恰好,卡西·阿弗莱克对于人物的表情、情绪、声音、动作等等各个方面的拿捏精准,掌握得当,确实不愧为本届奥斯卡的最佳男主角。

 

喜欢就会放肆,而爱就会克制。

 

克制表现在男主对哥哥的爱,即使在听到哥哥死讯后,他都表现出异常的冷静和冷漠,平静地与医务人员对话,还有询问医生哥哥的后事处理流程,等到看哥哥最后一眼的时候,内心终于克制不住自己,眼角挂着些许泪花亲吻了哥哥。


克制表现在男主对侄子的爱,听到哥哥的遗嘱定了他为弟弟的监护人后,他自己深知没能力当侄子的监护人,且侄子的生活就在曼切斯特,他离不开他的两个女朋友、他的好基友、他的乐队,而自己就努力克制自己,留在这个另自己伤心的地方,安安静静地陪侄子渡过这段过渡期,并顺利地安排好了监护人的问题。


克制表现在对前妻的爱上,电影里面没有男主和妻子离婚的场景,但是通过他们在小镇上的偶然邂逅的对话可以得知,当时的妻子完全崩溃了,什么气什么怨都往男主角身上发,并最后忿然离开了他,所以她现在很内疚和诚挚地向男主道歉,说当初不该如此对待他,也希望他能重新走出阴影,迎接新的生活。


然而男主克制了自己,坚持认为前妻没有错,而他现在心里也是什么都没有了。而实际上,他最大的爱,也是最大的苦痛和内疚的来源,还是他那三个无辜的孩子,谁都知道,但是谁都没法让他走出来。

 

04

他承包了一个男人所有的担当

却以错误的方式生活着



电影里,李·钱德勒其实有很多机会,可以重新过上正常和幸福的生活的,但是都被他自己一一抛弃了。


他工作兢兢业业,能力出众,长得也不错,很讨女人喜欢。如果他在内心里,能够放过自己,勇敢走出阴影,迎接新的生活。相信很快,他的生活又可以重新恢复往日的开心时光,然而并没有!他宁愿承受着令人难以想象的孤独和苦难,独自一人承担其所有的责任和担当,然后以他自己也知道的错误、悲壮的方式活下去。

 

对不起!我走不出来!我放不下过去!我无法和内心的自己和解!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行为受一种叫做本能的强大内力驱使,这种本能分为两大类:生的本能(力比多)和死的本能(塔纳托斯)。 


面对创伤,有的人就此放弃,承认失败,在哪跌倒,就在哪躺下,把自己封闭起来,就如同男主角一样,他选择的是死的本能,一种另类的自我救赎方式,那就是毁灭自己。


而更多的人,选择积极阳光的心态,选择誓死不服输的倔强,选择再尝试一次的勇气…不管未来结局选择,我们总能把过去的不堪和难过抛到脑后。时间并不解决过去的任何问题,它只是让它们变得无关紧要了!

 

电影呈现的是一个悲剧的角色,但却是要告诉我们一个很简单的道理:有担当,心中常充满爱,这还不够,更重要的是不要禁锢自己的内心,给它希望,给它自由~


千万不要get busy dying!


原创:庄一不二
责任编辑:一只梨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