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y 壹心理优秀答主们
“越害怕什么,越会发生什么”的墨菲定律总会被人提起,甚至在紧张害怕的时候也会被拿来做安慰说“不要想了,越想越会发生的”。
但是看过的一些缓解情绪的方法是直接面对,紧张害怕就去想那种紧张害怕感是怎样的,为什么害怕,会有什么后果之类……
可每当焦虑的情绪有所缓解,又会想起那句“怕什么来什么”,毕竟该担心害怕的事情还在,又解决不了。
这时候就容易陷入墨菲定律的焦虑里,越想什么越会发生什么…可能会发生就越害怕…越害怕越会发生……的恶性循环。
这样下去,实在不知道怎样缓解这种恐惧焦虑?
蔷色:4星优质答主、心理作者、心理咨询师
墨菲定律,指的是,你越害怕问题,问题就越会出现。但同时,墨菲定律也可以给我们一个启示:不要抱有侥幸心理,要想事情顺利,就要提前做好准备。
心理学上还有个词,自证预言,就是说,人会不自觉的按自己内心的期望来行事,最终令自己当初的预言发生。然后我们会认为这个世界就是这样的。比如,你觉得自己无法缓解情绪,然后你就真的无法缓解情绪了。当然,你也可以这样想:我是一个情绪稳定的成年人,我可以管理好的自己的情绪。说不定你就真的可以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了。这是因为你为了证明自己的预言,你会做很多的行为去往预言上靠。
墨菲定律,和自证预言,差不多,区别在于墨菲定律,我们不希望墨菲定律实现。而自证预言,我们在努力的去让它实现,不管这个预言是消极的,还是积极的。墨菲定律就像是那个消极的预言。
你可能需要去思考,为什么在遇到事情的时候会紧张,会害怕?是没有准备好,坏的结果无法承受,还是不想成功?有没有遇到事情胸有成竹的时候呢?为此你做了什么?你可以去复盘一些那些让你紧张的事情,和让你不紧张的事情,看看自己做了啥不一样的行为或想法。
当然,墨菲定律本身说的是小概率事件有可能会发生,这是自然规律,谁也控制不了。但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前置的动作来减少它发生的可能性,比如,提前为可能发生的失误做好准备,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通过流程自检互检等等。但都不能完全杜绝小概率事件的发生。
你有可以利用自证预言积极的一面,比如这件事可能会失败,换成,这件事可能会失败,但也可能会成功。
关于缓解情绪,看样子你很认真的学习了这方面的内容的,但,有一句话,尽信书不如无书。
情绪是与生俱来的,每一种情绪都有它的作用。情绪的功能是指向未来的,就是说情绪会决定你接下来自己要采取的行为,或者是调节你和其他人的互动。比如,焦虑,为了考试你很焦虑,那你为了缓解焦虑,可能会把更多的时间用在复习上。
管理情绪不是把所有的情绪都戒掉,而是接纳情绪,与情绪共处。比如,焦虑,过度的焦虑可能会影响生活,但适度的焦虑可以提醒我们去关注问题,去做好准备。
如何从心理学上去缓解墨菲定律带来的焦虑,总结起来就是,正确的看待这种焦虑,不要抱有侥幸心理。如果是适度的焦虑,就随它去吧。如果是过度的焦虑,建议你找心理咨询师聊一聊。
仙仙人:鲸鱼社工、心理作者
其实焦虑障碍里面也有分成很多不同层面的病症。
分成为:
惊恐障碍
伴广场恐怖的惊恐障碍
恐怖症
强迫性障碍
广泛性焦虑障碍
创伤后应激障碍
这一些我们都可以被归类在焦虑障碍的范畴里。
根据你简单形容答主简单的推测,有可能您的情况这属于是惊恐障碍。具体你可以以下面这一些特征进行排除一下。
●这一种的惊恐障碍会有一些特征:
例如它是突发性的,没有预兆。
但是同时他伴随着一些具体性的症状,例如是心悸出汗和呼吸困难。
如果您的焦虑感当中并没有出现对应躯体症状,那么爷爷就不属于这一个范畴了。
如果仅仅是在意念上跌入了一个恶性的负面循环,那么操调整起来的步骤也相对容易一些。
●首先我们知道吸引力法则的原理:心里所想,会吸引同频的一些信息来到我们身边。
所以解决的本质上,多想好的美,美好的画面和圆满的让自己快乐的结局。
●我们的身体和心是一体的,如果你想能够控制自己思维的模式达到有找到一个突破口。
那么最起码是,多做运动让自己的身体可以处于一种可控感,获得一种内在的安全感。
“简单举个例子,很少情况是,有人在边跑步的时候还会有那一种意识,是我现在很焦虑”,大部分的时候,当我们一旦运动起来,头脑内部就会产生多巴胺,就会让我们产生那种兴奋的感受。
久而久之当你爱上了一个运动后,内心会指引你找到可以治愈自己的一个门路。
这个时候需要克服的只有一个,就是惰性。
●把所有的问题焦点放在如何解决问题上,而不要分析问题上。
答主希望您可以把你的大部分时间放在动手解决问题上面,焦虑感对应的解药是生命的成就感。只有你把精力放在解决问题上面,才可以产生这样的内在的成就感,这个才是我们在克服焦虑情绪。
这3个简单方式,希望你能先尝试是否对你有帮助。
车轱辘:2星优质答主、心理作者
要缓解墨菲定律焦虑,咱们先一起捋一下墨菲定律到底是什么?
【一、大数定律】
咱们先从目前能搜到的中文网站的相关描述来看吧。
墨菲定律可以分为两部分,定义和起源事件。
定义上墨菲定律大意就是只要某件事有可能出错,那么它总会发生。
起源事件,大概就是一个工程师叫爱德华墨菲,在做火箭滑车测试时发现有一个小组成员没有正确安装传感器导致读数没法用,最后抱怨道只要是有可能出错的事,就一定会出错。
结合这两点来看,墨菲定律的本质其实就是大数定律。
大数定律通俗理解就是,在试验不变的条件下,重复试验多次,随机事件的频率近似于它的概率。
打个比方,你扔骰子扔到六的概率是1/6,那么当你扔足够多次的时候,六出现的概率就会无限接近于1/6,而因为扔出六的概率不为零,因此你扔到六这件事本身就一定会发生。
这个概念扩展到现实世界就是,如果做错事本身,比如没有正确安装传感器这件事是有可能发生的,那么当你安装足够多的传感器时,你装错传感器这件事发生的可能性就越接近与它发生的概率。同样,因为这件事发生的概率不为零,所以哪怕它发生的概率再小,它都一定会发生。
【二、概率能告诉我们什么?】
因此,我们在面对一件可能会发生的坏事时首先要想的就是,这件事发生的概率到底有多大?
如果一件事发生的概率很小,那么你其实可以放宽心,反之如果一件事发生的概率很大,那么你就要小心。
比如说坐飞机失事的概率是已知人类使用的交通工具中最小的,那么相对其他交通工具而言,坐飞机应该是最让人放心的出行方式;相反骑电动车在机动车道上出现事故的概率相对更高,那么你需要谨慎考虑是否要在机动车上骑电动车了。
这里稍微修正一下你问题中的说法。「越害怕什么,越会发生什么」。除开一些因为心理暗示导致自己真的会去做错事的情况(比如军训中提醒自己不要同手同脚,结果走出去就同手同脚了),一个事件发生的概率是客观存在且不以人的意志转移的。所以不必担心因为自己去想了某件事,某件事就会发生。
另外可以补充的一件事是,如果一个事件发生的概率是固定的,那么它每次发生的概率都是相同的。比如扔骰子扔到六的概率是1/6,那么不管你前20次扔骰子都是六或都不是六,你第21次扔到六的概率都仍然是1/6。
也就是说,当你担心一件坏事会发生时,如果这件事以前发生过,那么不要侥幸下次「同样的坏事不会发生两次」;反之如果这件事以前从来没发生过,也不必过于担心「这件事这次一定会发生」。
【三、墨菲定律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
抱歉前面啰嗦了些有的没的。让我们回到墨菲定律。
考虑到这个定律的起源事件,我认为这个定律其实想告诉我们的是,不要抱侥幸心理。
比如说事件里的传感器安装、比如说工厂里的零件装配。一件配件的安装可能会非常简单,装错的概率也非常小,因此很多人会抱有侥幸心理,认为概率小等于不会发生,因此不做任何的防备措施。
但是,工厂的配件安装次数往往是数十万甚至上百万计算的,而按照大数定律,当配件安装次数足够多时,装错配件的可能性就会越接近它的概率,也就是说,肯定会发生至少一起的安装错误事件。如果我们没有提前准备,而是侥幸不会发生,那么就有可能造成重大影响。
【四、直面问题,而不是焦虑】
既然我们的意志(无论是侥幸还是焦虑)都不会影响事件发生的概率,且只要某件事有发生的概率便一定可能会发生,那我们要做的就是回到问题本身。
(一)改变事件的概率
虽然我们的意志无法改变事件概率,但我们可以采取行动来改变概率。比如工厂可以聘请更高素质的工人、给工人安排更合理的作息、或者引进更精密的仪器,提高配件安装质量,减少不良率。
同样对于一件可能出错的事,比如工作中的出错,我们可以优化工作的流程,加强各个环节的检查,来减少出错的概率。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蛇。要减少被蛇咬的概率,那我们就绕开蛇容易出没的地方,减少被咬的概率。
(二)应急预案
有时候我们焦虑的不是坏事发生本身,而是害怕自己在坏事发生后手足无措。
对此我们同样可以参照一些工厂或者一线业务部门的做法,设立应急预案。
针对每个可能发生的事件,设定从轻微到严重的响应级别,并针对每个事件的每个级别准备好对应的措施流程,这样当事情真正发生的时候,我们便可以胸有成竹、有章可循,知道该如何应对。
比如医院急救人员会有应对不同突发疾病的急救措施,一旦有病人出现便可以按照流程开展急救。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蛇。如果必须要经过有蛇出没的地方,我们可以提前穿好护具、准备好医疗人员、保持通讯、提前了解可能会有什么类型的蛇出现且哪些医院会有针对性的抗毒血清。这样一来能帮助自己壮胆,意外发生也不怕,二来一旦不幸被咬,我们也能最大化减少损失。
希望以上回答能对你有些帮助。
董芬:1星精华答主、心理作者、心理咨询师
有时候自己想到一些不好的事情,内心就会出现一个念头“你不可以想这个,想了真的发生了怎么办?!”
可是,转念一想,我自己是老几呀,我真的有那么大的能力,想让什么发生就让什么发生吗?
如果我真的有这么大能力,那我又有什么好害怕的呢?
我只要想“明天老板给我加工资”“我自己和家人都身体健康”“我明天买的彩票会中大奖”就好啦,生活就是如此简单轻松又惬意,因为我是一个“超人”,想什么来什么。
事实上,一件事情的发生是讲究天时地利人和的,你看“天”和“地”排在前面,“人”在最后一个,实际上我们自己的能力是很有限的,我们无法预测未来,也无法掌控未来,很多时候我们只能是一个接受者,我们其实在一定程度上是“很无能”的。
另外想到一些糟糕的事情,记得李松蔚老师把这叫做“灾难化想象”,他说这样的想象不要害怕和拒绝排斥,它其实也是有益的。
适当做一些灾难化想象,可以帮助我们在未来真的发生什么事情的时候,更有能力和准备去应对这一切。
比如我自己坐车就经常想,如果这辆车出问题了我要怎么办?
有一次坐电动车(从小到大想象了这么多次,也就遇到了这么一次),车在上坡的时候真的没电停住了,因为我早就想过了如果出现这种情况我要怎么办,跳不跳,从哪里跳,跳到哪个位置。
所以在大家都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我已经跳下车稳稳地站在那里了,我带给大家的“惊吓”远远大过于车子出故障了哈哈哈,大家一回神,怎么不见了一个人?!
所以,不要太担心啦~
怡名:5星优质答主、心理作家
了解到你的困扰。
可能许多人都有和你一样的体验。
其他答主已经给出回答,我力争再为你补充一些,希望能给你不一样的启发。
1、给自己的想法设一个小小的期限。
不知你懂得墨菲定律有多久了?
在没知道这个定律之前有过焦虑吗?
或是在这么样的焦虑之下,你每天是如果生活的呢?
有没有例外的情况?就是担心的事并没有发生?
我们的记忆有选择性,常常会记住自己预设的事情,而例外因为和自己的预设不同,被我们忽略。
就像“怕什么,来什么”,害怕的事有时没发生,而我们记住的常常是害怕的发生了的事情。
有的人把“担心”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觉得会让自己感觉安全一点点。
因为我担心了,害怕了,仿佛付出了某种努力。
既然道理你都懂,不妨就照着目前的状态,继续担心吧。
只是给担心设置个期限,如:我担心一个小时,或是我担心到晚上6点,然后该干嘛,干嘛。
这在心理学上叫悖论干预,是后现代的一种方法。
你不妨试试看。
2、永远都不和想法对着干。
把侵入你头脑中的想法自己给它起个名字,随便叫什么都行。
有的人叫它黑狗,有的叫它小鸟等等,当这想法出现时,你就在心里和它打个招呼,比如:小鸟,你来了。
你就继续做你的事情。
如果感到被干扰,可以选择一些稍容易的事情做。
头脑中的想法会来也会走。
你做自己事情的同时,你可能都不知道想法什么时候已经走了。
如果意识到担心不那么强烈时,就说:哦,你走啦。
3、尝试接纳不确定性。
当我们很想掌控时,希望什么事都按自己的想法发生,就容易焦虑。
慢慢看到自己的愿望,慢慢认识到生活和世界有它自己的规律。
每当有担心时,把担心都变成祝福。
换一种表达方式。
比如我好担心爸妈生病。
变成我祝福爸妈身体健康。
简单分享到这里吧。
希望给你一个不同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