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几天,高考生们都在安心复习,全力备战。而武汉某中专学校,却发生了高考生自杀跳楼事件,给师生家长们带来了沉重的心理负担。
事情的起因,是一名即将参加高考的学生,在学校女厕所偷拍被抓,学校要求其带父母到学校道歉。回家后的他,从30楼跳下身亡。
在灿烂的年华里,本该如向日葵般,追逐太阳,散发势不可挡的生命力。而在这场悲剧中,这个男生却置身于阴暗的角落,走向暗不见底的深渊,最终踏上一条不归路。
这场不幸事件,反映出当下社会的一个日益突出的问题:失责的家长教育,让孩子青少年的心理问题越来越严重。
01
逐年上升的学生自杀率,折射出不健全的人格。
中国未成年人的自杀率,在近年一直在上升。
英国杂志《经济学人》统计数据甚至显示,中国青少年自杀率排全球第一。北医儿童发展中心的数据显示,中国每年约10万青少年死于自杀,平均每分钟就有两人因自杀而死亡。一组组冰冷的数据,一件件揪心的自杀事件,刺痛着家长的心,也直击社会的痛点。
就在前不久,一名西安的9岁的小学生,因为无法按时完成家庭作业,求助妈妈无果,而跳楼自杀。未写完的作业本上,留下了她悲愤而无奈的纸条:为什么我干什么都不行。
纸条背后,透露出与她年纪所不符的绝望。过大的学习负担,给孩子内心造成心理恐惧。完不成的作业,成为了压死女孩的最后一根稻草。
在江苏,同样也是一名9岁的小孩,因为撞碎学校玻璃,害怕受到惩罚,而从17楼跳下。孩子也在作业纸上留下最后一句话:我之到(知道)要 chen fa(惩罚),suo(所)以我跳lou(楼)了。
连字都没认全的小学生,宁愿付出生命的代价,也不肯将犯的小错误告诉家人。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已经脆弱到不堪一击。
内心的极度脆弱,不仅是未成年人表现出来的问题,成年的大学生也屡屡爆出同样的问题。
就在一个月前,中北大学的大二学生,在补考考场作弊被抓,给母亲留言“对不起,不要想我”后轻生。
因学业、感情、人际交往等方面的不顺利,大学生自杀事件屡见不鲜。学生一直以来被灌输学习是最重要的思想,却无法接受心理教育和心理疏导。偏执的行为背后,是不健全的人格在作怪。
根正才能叶茂,不健全的人格多源于原生家庭的教育。
02
不健康的家庭教育,导致畸形的心理状态。
人的一生,都和家庭息息相关。一个人的人格养成,离不开家庭教育的熏陶。不健康的家庭教育,则会滋生出畸形的心理。
曾是别人眼里的天子骄子,北大学霸吴谢宇,却做出了骇人的弑母举动。吴谢宇从小生活在一个有裂痕的家庭里,父亲的出轨让母亲变得喜怒无常。母亲把所有的注意力放在他身上,他努力学习,成为了大家嘴里“别人家的孩子”。
吴谢宇的形象,像极了《隐秘的角落》里的朱朝阳。在强控制欲母亲的掌控下,专心学习,让母亲骄傲。上了大学后的吴谢宇,在学业压力下,愈发抑郁,向朋友透露想自杀。内心无法和自己和解的他,最终选择杀害母亲。
这桩轰动一时的惨案,在让人唏嘘不已的同时,也给我们敲了一记警钟。
孩子的家庭教育,不仅仅是关心他们的温饱和学习成绩,还应该关注他们内心世界的发展。
每一个孩子,来到世上之时,都是一张白纸,家长的一言一行,塑造他们的品性。
家庭教育,就如给予婴儿营养支撑的奶粉,如若劣质,则会催生出畸形的大头。
03
良好的亲子关系,建立于信任,独立和尊重的基础上。
家庭教育的主体是父母和孩子。只有父母与孩子建立了良好的亲子关系,才能拥有健康的家庭教育,让孩子在阳光下健康成长。
a. 给予足够的信任
孩子对父母的信任,来源于父母给予的安全感和认同感。
安全感,是确认对方不会伤害自己,可以放心依靠对方的感觉。
受到父母爱与呵护的孩子,能更多地体验到放松,欢乐的美好情绪。而受到家庭暴力的孩子,往往会性格孤僻,性格扭曲。
心理学里的依附理论告诉我们,只有在婴幼儿时期,父母能够给到孩子足够的关注,孩子才有可能发展出安全型依恋,才有可能觉得外界是安全的。
那些自杀的案例中,很多都是孩子不敢将自己犯的错误告诉父母,而选择了轻生。倘若父母能在孩子心中建立起可以依靠的形象,给予孩子安全感,这样的悲剧可能就不会发生了。
认同感,则是父母对孩子的肯定与鼓舞。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在不断地接收来自外界对自己的评判。积极的鼓励,会带来正反馈的自我提高。而消极的否定,会磨灭孩子向上的动力。
b. 将孩子视为独立的个体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孩子也不是父母寄托个人理想的载体。过分地将孩子与父母捆绑在一起,会让双方都喘不过气来。
家庭治疗的代表人物鲍恩,在家庭系统理论中提出自我分化概念。自我分化,即将自我从他人那里分化出来,在交往时能同时体验到亲密感与独立性。
过度爱护孩子的父母,会分不清亲密和独立之间的边界,而越过雷池,干涉孩子的个体化。
偷看孩子日记,逼迫孩子选自己不喜欢的专业等行为,都是忽略了孩子作为独立个体的存在。
这种束缚感,会让孩子更加地疏远,也不利于孩子成长为一个具有独立判断能力,自我抗压的“完整人“。
c. 尊重孩子的想法
我们从小就被教育,要尊重他人。而孩子作为社会中的一员,却很少能体会到家长的尊重。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往往会不由自主地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而忽略孩子的声音。这种做法,是对孩子不尊重的表现。
尊重孩子,父母应当从内心承认孩子平等的存在,不要以孩子年龄小,没有说话的权利,而不去倾听他们的想法。
在亲子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了》中,黄磊一直表现出对女儿多多想法的尊重。黄磊对多多像朋友一样的相处方式,让多多成长为一个善良懂事的暖心女孩。
04
重唤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让悲剧不再发生。
青少年,是一个国家未来的中流砥柱。家庭,则承载着这份希望,肩负着教育的重任。
快节奏的现代生活,让家长和孩子的沟通越来越少。每一个个人悲剧的后面,或多或少地反映出家庭教育的缺陷。
健康积极的家庭教育,是把孩子培养成拥有健全人格,具备抗压能力,珍爱生命的人。
那些消逝的生命,在不重视家庭教育而埋下的恶果。
家,是温暖的港湾,也是教育的根。
家庭教育,是不可替代的教育方式。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别再让悲剧再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