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十二时辰|难的不是做选择,而是承担选择后的艰苦

文 | 刘丹红,个人公众号:心是一座庭院(psyyard)

01 

知道自己的内心信念,

才知道该作出什么选择。

最近在看《长安十二时辰》,这部剧讲的是发生在唐朝上元节这一天的事情。一天可以发生多少事情呢?这部剧就拍了48集。

这部剧让人看得又紧张又痛快淋漓,因为遍地都是挑战和抉择,都是“彻底的人”。每一个人物都要面临各自的选择和承担,都将各自的人生信念坚持到彻底,每一次抉择都直指人性的拷问。

张小敬在葛老那儿的一幕,惊心动魄。用暗桩换线索,他被迫面临一个两难的选择,到底是继续保护小乙的暗桩身份呢?还是“出卖”他,用来交换葛老掌握的线索,救长安人民的性命?

出卖暗桩,则自己背负背叛同僚的耻名,不再取得手下的敬佩和听命。不出卖暗桩,则无法获得进一步的重要线索,长安老百姓的性命危在旦夕。时间成本如此昂贵,不允许片刻的犹豫和彷徨,必须当机立断。

张小敬是打心底里喜欢长安的。他很快作出了抉择,将“救长安”的个人信念贯彻到底。亲手杀了自己的暗桩。手起刀落,自断一指,抵付对一条被牺牲的人命的愧疚。

“为救一船人而杀一人,是大局为重。”李必。

李必也面临一个严峻的抉择。靖安司受命查办狼卫一案,出了任何差池都将追究司丞李必的过错,是保自己的锦绣前程呢?还是豁出性命保长安?人即便再聪明,也难以作出完美的抉择。

他当然还是贯彻自己的信念到底了,毫不犹豫的选择了救长安。

剧中这样彻底坚持一个信念的人物并不少。再譬如,徐宾宁愿选择倾家荡产,也要改进造纸术,造福民众,为的就是梦想有朝一日看到唐朝回到全盛期的景象。

崔器在敌人血洗靖安司时,孤身奋战,拼死到最后,他是真正的“长安人”。

每一个抉择的背后,都有不可思议的巨大的付出、牺牲和承担。

其实这样的当机立断是凌空于真实生活之上的。真实的人生,多的是犹豫、彷徨、踟蹰还有后悔。人生如棋、落子无悔,不过是一种理想罢了。

生活里多的是“不彻底的人”,人生未到半程,已经把来时的初心忘得一干二净,有的干脆把“自我”也丢了。

所以,这部剧里的人物,面对各种挑战和大难临头所表现出来的坚定无畏和果断精神,才那么的让人佩服。

02 

选择无所谓好坏,

重要的是你是否为自己真实而活?

虽然真实的人生不一定都有如此性命攸关的选择,但每一个人的生命里,都会面临严酷的选择:

三十而立,却仍未找到自己安身立命的事业,是固守目前工作的熟悉所带来的安全感?抑或是舍弃一切,从头再来,直面职业转型的彷徨和焦虑?

考研还是工作?走一条与社会大众不同的路,对自己的要求和信心可以坚持到多久?

面对家庭与事业,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难题,是投身个人事业的发展,还是回归家庭,生育和费心思照顾小孩?

面对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婚姻,进一步伤痕累累,退一步难舍难弃,是继续沉浸于目前的经济安稳和貌合神离的关系?

抑或是舍弃旧日的躯壳,放自己一条生路?

面对爱人的出轨,是选择干干脆脆的舍弃?抑或是“且行且珍惜”?

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a question.

……

人生处处是选择,一条岔路引至不一样的天空。每一个选择的背后,都是一次内心信念的体现和价值的取舍。

在云南听到这样类似的故事,三十多岁的女人,忽然想通了什么,放弃目前所拥有的一切。离婚或分手,卖掉一线城市的房子,放弃受人尊敬的事业地位和丰厚的薪金,移居大理或丽江。开着精致的客栈,养着慵懒的一猫一狗,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

她们努力甚至有点刻意地热爱生活。那种几近任性的宠爱自己的方式,不禁让人想到,是不是在弥补对青春的亏欠?

或许是人生的前半程都在为别人而活着吧?有些女孩按着父母长辈的期许,遵循着社会大众的逻辑,在什么样的年纪就按部就班做了该做的事情,上学,毕业,找工作,结婚,生子……世俗的约束力强大到让她们从没有正视过内心真正的声音。

然而掩埋多年的关于自由的梦,忽然在某一天惊醒了。追寻梦的人,可能失望而归;放弃梦的人,可能掉头去追。

其实没有一个选择是不后悔的。没有哪一个人生是范本,没有哪一个决定是一劳永逸。那些大大小小的决定不过是通向更长的人生的体验。

只要活着,就会主动或被动面临选择之境。关键是每一次抉择,是否让你更接近自己的内心一点点?是否让你离活出一种真实的自我近一点点?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说:好的人生,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状态;是一个方向,而不是终点。对于每个人选择的路来说,无论坎坷与坦途,只要是为自己真实地活过,并且勇敢地往下走,就从没有选错的路。

03

 如何克服做选择的障碍?

我在咨询工作中,接触到许多面临人生重大选择而来咨询的人。他们有些人踟蹰彷徨,但内心是有一种呼声的,只是需要旁的人稍加鼓励,给他们“临门一脚”,他们便能下定决心。

有些人是始终彷徨,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一向随大流,但是来到了一个必须走自己的路的关口。这个时候巨大的焦虑和迷茫就击溃了他的自信。他们迟迟不能做出决定,无法踏出第一步,时间在犹豫不决中悄悄溜走。

这些人在选择上的障碍,显然是因为内在自我的迷失,没有自己的价值观取舍,害怕承担选择后的困难,害怕走弯路,幻想有一个完美的选择在等着自己。

张爱玲《不得不走的弯路》中写道:在青春的路口,曾经有那么一条小路若隐若现,召唤着我,母亲拦着我说,那条路走不得,我不信。路后,我发现母亲没有骗我,那的确是条弯路,我碰壁,摔跟头,有时碰得头破血流,但我不停地走,终于走过来了。

由此看来,弯路是每一个成长经历中不得不走的路。自我成长没有所谓的捷径,只有不断地走,勇敢地面对迷茫,才能一点点把自己的路走出来。

观察我身边的朋友们,那些过得踏踏实实的人,并非因为幸运,没有碰到命运的非难,而是他们早就预料到生活中的诸多可能性,接受生活的真相就是充满不确定。

而那些面对生活诚惶诚恐,举棋不定,瞻前顾后的人,并非生活真的有多么糟糕透顶,而是不能接受生活的不确定,不敢面对生活中的任何变化。

所以,一个人生活得是否幸福,一部分是取决于人生境遇,更主要的是取决于命运之下的个人意志,你有多大的意志来面对人生的迷茫?

如果你目前面临人生的重大抉择:

1. 暂时放弃权衡利弊,先倾听内心最向往的声音。

2. 为自己的选择承担起后果,接受不能两全其美的选择。没有哪一种选择可以完全避免后悔。

3. 降低对选择的预期,重要的不是设想,而是迈出第一步。

4. 没有一种决定是可以一劳永逸的,做决定不是选择的结束,恰恰是选择一条路的开始。当你内心有更清晰的目标时,重新调整前进的方向。

活出自己的人生,并非容易,一次次的选择是一次次考验。但是在每一次贴近内在信念的选择过程中,你会越来越清晰确认自己是谁,你会获得越来越多的力量。

 “要守住自己内心的规矩,是要付出代价的,这个代价,不是人人都能舍得。”这便是《长安十二时辰》这部剧撼动人心之处。

—END—

作者:刘丹红,专职心理咨询师。心理分析与中国文化硕士,博士在读。专注于帮助女性成长 / 婚恋情感 / 职业生涯咨询。
欢迎关注个人公众号:心是一座庭院(psyyard)。
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本人。
排版:Survival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