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很难过,我要逃离我的「原生家庭」
最近遇到许多关于“原生家庭”的问题,究竟是父母不够完美,还是孩子过于娇气,这是一个值得探究的话题~
电视剧《都挺好》已经大结局了,心软的苏明玉终归是没跳出原生家庭的血脉亲情。虽然原生家庭一直在忽略她的存在,没人真正关心她,在乎她,这给她带来了太多痛苦,甚至她的父母一时气急还跟她断绝了关系。但是好在她自己争气,凭借自己的努力奋斗,获得了成功,有了钱有了地位,经济上过得比她原生家庭中的任何人都好。
谈到“原生家庭”,有人说,你的父母就是你的将来,你父母的为人处世就是你的为人处世。是的,原生家庭就是这样,尤其是我们童年的家庭经历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都会影响我们一辈子。
原生家庭对我们的影响,就像长在身体里的血肉无法剔除,并且深刻久远。就算我们曾经憎恨鄙夷,但是最后都会不知不觉地继承。
在问答区有着这么一个孩子,这也是我写这篇文章的导火索。
有一天,妈妈突然告诉小A,爸爸出轨了~
这个消息就像一记晴天霹雳,彻底打破了小A平静的生活~
爸爸出轨了,那他会不会不要我和妈妈了?没有的爸爸的我该怎么办,妈妈该怎么办?突然的无力感,猝不及防。
这个时候我强忍着没有变现出来我的伤心与难过,或许是怕妈妈难过,或许是我还没反应过来。
慢慢的小A的人际关系越来越不好,她开始感到很寂寞,空虚,也很无助。
终于控制不住自己,我开始发泄,相依为命的妈妈成了我发泄的直接对象。我和难过,但是我无法控制自己。
我开始孤立自己,我开始厌恶他人,厌恶他人的快乐,厌恶他人的一切,甚至感觉周围的人很恶心。
然后我化悲愤为食欲,吃东西的饭量变多了,吃东西的时候有一种奇妙的快感。
我不想上学,因为我学习不好,很不好,感觉上学就像去混日子,感觉生命一点意义也没有。
小A很伤心,但是她控制不了自己。
逃离原生家庭,你能做的只有学习
-
与恶龙缠斗过久,自身亦成为恶龙;凝视深渊过久,深渊将回以凝视《心理罪》
那些糟糕的原生家庭,就像恶龙深渊,如果你不足够强大,如何与它们抗衡呢?
但是王尔德说,生活在阴沟里,依然有仰望星空的权利。明星赵丽颖,是草根励志中的特例。没有十年磨一剑的耐心和毅力,没有精湛的演技,很难在演艺圈混出名堂。但是她做到了。
他们凭借自己的才华,站定一席之位。我们这些平平凡凡的普通人,如果不想被原生家庭毁坏,只有学习。
B和C的情况差不多,但是B有写作读书的好习惯,当她特别生气特别难过的时候,就去图书馆读书。
读书让她学会思考父母的糟糕,困境的出路,自己和他们相似的不同的生活理念,行为习惯。她不断去发现那些问题的所在,也不断的学习如何与人相处,如何避免父母身上那些糟糕。
学会了心平气和,也学会了优雅淡然。她知道自己还有很多需要剔除的原生家庭的坏影响,所以她必须读更多的书,找到更多的解决方法和生活方式,一点点脱离原生家庭。
大学四年,班里基本没有人看书。只有她日复一日的坚持。
临近毕业时,她因深厚的知识积累,面试官各种问题她对答如流,谈吐出众,是很多学生没有的宁静淡然。当她被录取时,全班都惊呆了,相貌平平一名不文的她,被好几个大公司录用。
很多时候,当我们的小宝贝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爸爸妈妈还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
《请回答1988》里,德善爸爸在一天接德善回家时,在小卖部门口为她重过了生日
“爸爸我,也不是一生下来就是爸爸。爸爸也是头一次当爸爸”。
我们都是第一次做父母,完全找不到参照物
对于养育子女,父母完全是摸石头过河。
十年弹指挥间,小宝贝已经长成了大姑娘。
这十年,孩子带给我们的,远比我们给她的要多的多。
小鸭子会模仿睁开眼睛第一个看见的动物,人也是学着父母的样子长大的。
就像爸爸说村东那个谁谁是坏蛋,以后自己就会下意识的远离那个人,妈妈说,哎呀,我不喜欢韭菜大蒜,味道太大了,慢慢的你也不吃了。
拒不完全统计,家暴环境成长的子女,60%会继承这种方式生活。当他们生活里遇到问题,不是想着怎样解决,而是如何发泄。暴打孩子那种快感,让他们欲罢不能。
这种继承现象,在农村表现的尤为明显。他们不仅继承了父母的职业,还继承了父母的生活方式。尤其是婚姻家庭,父母如何对自己,自己就如何对待孩子。
我也是一个生于农村的孩子,我的经历就是农村孩子的真实写照。
在农村的生活中,也会有矛盾,也会有快乐。
一群人围在坝子里,扇着大蒲扇,聊着家常:
谁家的孩子多调皮,谁家的的孩子又多有出息,挣了好多钱。
谁家的鸡又啄了我家的菜,我家的鸡又坏了谁家的苗。
看似无关紧要的闲聊,到了某些她眼里就成了嚼舌根,就是矛盾的导火索。
如果家长们都在这样生活,那孩子呢?
也许孩子还在地里打滚吧,一会儿回来又要挨打了。
要想脱离这一切,只有读书,走向大城市,否则你父母的今天,就是你的明天。
很多人重复着父母的的做法,但我们毕竟不是。另一半和我们组建家庭,是要生活,互相陪伴一辈子的,不是发泄情绪的工具。如何好好相处,需要两个人的学识和素养。
这是一个新的学习过程模仿过程,不仅仅是父母的。读书可以给你更多的参考和选择,是你摆脱陋习的重要阶梯。
可能你会说,父母为什么不为我的将来打算?为什么不好好教导我?
关于这一点,我只能说,“爸爸妈妈也是第一次做爸爸妈妈,原谅我,好不好?”
古语有言:养儿方知父母恩。
孩子教会了你对父母说一声谢谢,也教会了你对父母说一声对不起。
她是一对双胞胎的母亲。
那天下班后,劳累一天的她正在左手语文课本,右手数学卷子辅导两个孩子写作业。
正当跟老二讲完一道题,回头看老大时才发现,老大已经不知道在什么时候偷偷的睡着了。
本不愿打扰孩子睡觉,可一想到作业写不完,又会被老师点名批评,她心中的怒气便冉冉升起,可是怕吓着睡着的孩子,她压着那一点点怒气,轻轻喊醒了老大。
这边老大睡眼朦胧,两只稚嫩的小手揉搓这眼睛,她猛地一回头又看到老二不知何时扣起了指甲。
她说那时的感觉,就像是一座蓄势待发的火山,即将喷发。她很严厉的让两个儿子站起。
被罚站的大儿子小心翼翼的说了一句,妈妈对不起,我实在是太困了才会睡着,我知道你好辛苦的。
老大刚开口,老二也低着头说了,妈妈,对不起,都是我不好。
听到两个儿子争先恐后的认错,她先是一愣,接着心口的火山就像被浇了冰冰的水,再也喷发不出来了。
她伸出两只手,久久的抱了两个儿子。
那天晚上她躺在床上,翻来覆去一夜未眠。从小她就是让父亲头疼的那个问题小孩,甚至要比男孩子还要淘气。
可是父母从未对她说过什么过激的语言,也许是父母把她娇惯坏了,才让曾经的她对父母屡屡发火,如今想想自己竟不如儿子。
两个儿子一声稚嫩的对不起,唤醒了她,同时也警醒了她。
那次过后,她努力的对父母好,克制自己的脾气,当父母察觉她的变化时跟她说,孩子别委屈了自己,爸爸妈妈一直在呢。
她听完后哭了很久说,爸爸妈妈对不起,我第一次做人家的孩子,以前做的不好,原谅我。
是啊,父母就是这么简单,永远想着自己的孩子。
父母总是以他们的方式爱着我们,尽管有时候这种方式是不正确的,但是他们并不能意识到。
天下父母都是一样的,孩子犯错后,可能觉得更多的是自己的错。而父母有点小过失,孩子便会因此感到愤懑委屈。
这个社会,有太多的课程,书本来教我们怎样做一个合格的父母,却没有什么书本,课程来教我们怎样做一个合格的孩子。
大多数父母给予孩子的都是那无言的爱,从你呱呱坠地那天起,他们便将所有的爱赋予你,有时候当下你未必理解,对待他们的方式比较极端,但过后可能追悔莫及。
可你要知道,你是他们的孩子,无论何时,他们都会包容你。一句道歉,一声感谢,什么时候都不会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