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招,教你应对七大姑八大姨的”评判”


原作:Dr. Margaret Rutherford | 翻译:L.L.


候生活会带来我们需要学

“当我第一次回到阿肯色州时,有一些关于我的事情不想让其他人知道。我在阿肯色州南部的一个小镇长大,那里的人都相互熟识并了解。我并不是很乐意从达拉斯搬到人口稀少的费耶特维尔,因为达拉斯没多少人认识我,而在费耶特维尔,人们互相太熟识了。 


我的内心大声疾呼:“你会因为已经离婚两次而被人们评判。”我不敢透露自己的“弱点”。 


因此,我的计划是:如果有人问我,我不会撒谎,但是我不会随意提供我的背景细节。我担心别人会怎么遐想。我正在应对可能到来的耻辱而且我可能会被看成一个算不得成功的人 (一个能力不足的心理学家)。”


她在做什么,在自己的生活如此混乱时候还试图帮助他人?”


但是,在我们搬到这里的第一个月发生了一些事情,使得我的弱点被曝光。


我和丈夫出去庆祝他工作中的某件事。我们当时在当地的牛排馆里–很不幸,我被牛排噎住,无法呼吸。一名服务员冲了过来,进行了哈姆立克急救法,随即那块牛排从我的嘴里飞到地板上,其他食客都欢呼雀跃。尽管非常感谢服务员,但我们感到非常尴尬。

 

第二天早上,我们出门散步,当我们下山时,一个看上去有点熟悉的人正在往山上走。当我们搬到山上时,我们不认识任何人,但是我们的房地产经纪人向我们介绍了几个人,他就是其中之一。我们说:“早上好”,她回答:“嗨,你好吗。”我们说:“很好,谢谢。”然后她重复说:“不,你好吗?”然后我们意识她指的是可怕的牛排事件。我尴尬的笑了笑,这变成了新闻。我又再次回到了一个小镇,消息总是能快速传播开来,因此我需要去学习在无法完全控制的情形中生活。



01 处理评判带来的恐惧

但是,如果我们与精神疾病斗争,无论是我们自己的、伴侣的、还是孩子的,那该怎么办?如果是抑郁症,酗酒或吸毒,因恐慌和忧虑而陷入挣扎,厌食或暴饮暴食怎么办?因此我们会担心与人交谈,害怕人们会以此来评判我们。

 

有些人倾向于二分法。对于他们来说,好与坏,对与错,是十分分明的中间没有灰色区域。然而,这种非黑即白的判决可能会造成对我们的伤害和更多痛苦,特别是当我们已经在承受自己给自己造成的耻辱感中时,潜在的来自他人的评判和不认同可能更加难以忍受。

 

所以我们躲藏起来。但也正因如此,我们身边那些我们尊敬的,愿意对我们伸出援手的人,可能也会为此而觉得很煎熬、难过。

 

02 成就你的不是困境,而是能力


也许你的家庭医生在他小时候曾经在不安全感和抑郁中挣扎;也许你的瑜伽教练通过节食者或巨量运动来获得掌控感和自尊;你的会计师可能过于完美,甚至在回家时也总是担心极细微的细节;或者你的汽车修理工可能患有严重的阅读障碍,并且在年轻时可能受到欺负。

 

每个人都不能幸免,所有人都在承受着某种痛苦。痛苦不会比能力更能界定我们。


那位医生很善解人意,可以在你发病之前诊断出我们的糖尿病;这位瑜伽教练已帮助你以一种不断恢复的方式与你的身体建立联系;会计师为我们节省了很多税款。那机械师呢?他总是微笑着向你解释出了什么问题以及如何解决该问题。

 

那么,我们如何面对自己对评判的恐惧呢?我们必须相信想隐瞒的那件事并不能定义我们,必须克服对被拒绝的恐惧,因为这会使我们无法寻求到治疗,帮助和支持,而且独自隐瞒实在太寂寞了。



03 那些来自脆弱、自我开放以及冒险的回报


自从搬到这里以来,我一直对自己的困境持开放态度。它已经极大地被释放了,并且我在其中发现了一些真正重要的东西。


我从未告诉任何一个人,我在20岁时就出现了恐慌症,并且仍然在应对焦虑中。每当离开办公室时,我都会告诉自己,我应该在试图帮助其他人之前先治愈自己。没有人知道我上大学的最后一年,每天只摄入约700卡路里,体重仅100磅(90斤)还必须处理我自己的低自尊问题,这些都让我觉得自己非常无能。即使这样,我曾经那些来访者们,从未拒绝过我在真诚理解他们遭遇后向他们提供的帮助,即使他们也深深为来自离婚的挫败感所困扰。

 

实际上,恰恰相反。当我们诚实对待他人并允许他们看到我们真实的样子,实际想法和感受时,我们反而会从中获益。

因为对他人没有丁点隐瞒,坦坦荡荡,真诚的与他人相处。

你能否至少想起一个人,是你能够无条件信任的。你打心眼里相信这个人会支持你。那么,如果你向他流露你脆弱的一面,你觉得会发生什么呢?


这就是我打算冒险敞开自己时对自己说的话。


当我开始与最好的朋友谈论我的悲伤时,肯定她的丈夫也曾有过同样的感觉。”或者,“我不知道他的兄弟已经住院。我们只是坐着喝咖啡,然后谈论他。”或者,“她很明白我的故事,因为她告诉我她小时候也有过类似的体验……”


往往一吐为快后,我们会体验到更多的自由及亲密。


这种冒险很值得,如果人们要加以评判,那就随他们去吧。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