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圣依到底哭没哭,你落入刻板印象的陷阱了吗?

《乘风破浪的姐姐》的第一次公演,又掀起了一番热度。

 

1对1的对决,给了姐姐们不小的舞台压力,也给观众们带来更多的看点。

 

第二期还在说“我为什么不哭”的宁静,竟然在首次公演后,也留下柔软的泪水。

 

在激烈比拼的舞台上,总有人会离开。面对团员的被淘汰,姐姐们都潸然泪下。在众人抱团痛哭的时候,黄圣依的哭却显得那么的不合群。

 

因为黄圣依在前两期里的风评不太好,很多观众纷纷嘲讽其在假哭。

 

黄圣依的哭为什么会引来大家的热议呢?是无处不在的刻板印象在作怪。

 

01


作为女团养成类的节目,《乘风破浪的姐姐》在比赛赛制上一点也不含糊。第一次公演就要根据观众投票,淘汰六位姐姐。

 

讲究团魂的女团,在训练的过程中彼此结下情谊,视队友为不可分割的整体。宁静甚至在表演完后,哽咽地说道:如果我们这个团没有晋级,不管任何一个人走,我跟她们一起走。


 

投票结果一出,有些团的成员就要暂别舞台。

 

落后的三个团,《推开世界的门》,《beautiful love》和《艾瑞巴蒂》,都有成员不幸被淘汰。

 

在伤感的离别场面,伊能静带着身为《推开世界的门》组的队长的责任,落下自责的泪水。万茜在送别beautiful love》的队友后,也抑制不住地大哭起来。而反观《艾瑞巴蒂》组,黄圣依在得知刘芸被淘汰后,似乎难受地想哭,但她在眨眼睛,用卡片扇风之后,却没有一滴眼泪。


 

黄圣依似哭非哭的表情,引发大家的热议。关于黄圣依到底哭没哭的话题,竟然在节目播放后24小时内冲上热榜。


 

网友们根据自己先入为主的判断,评头论足,断定黄圣依在假哭。

 

02


同样是哭泣的场面,为什么黄圣依就会被指责在假哭呢?

 

除了黄圣依哭的样子的确尴尬以外,和她在大家心目中的人设有着极大的关系。

 

黄圣依在前两期的节目中,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的“贵太太”气场,让其大受观众吐槽。此次的“假哭”事件,再一次反映了她在观众中的刻板印象已经根深蒂固了。

 

也许黄圣依哭的特点就是眨眼睛,也许她就是怕眼泪把妆弄花。从她眼睛红了的状态来看,她也许是真的在哭。

 

问题不在于黄圣依到底哭没哭,而在于,刻板印象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无孔不入。

 

小时候,我们都会被老师灌输,女孩子适合读文科,男孩子适合读理科的观念。长大后,未结婚的“适龄青年”,又会被家长洗脑,不结婚的人是异类。

 

我们一边被社会大环境贴上标签,一边又在给别人贴标签。标签化的我们,成为没有自身特色的木偶人,被一句简单的标签介绍定型。

 

于是,河南人都变成偷井盖的小偷,广东人都变成吃野味的食客,山西人都变成家里有矿的煤老板……


 

被贴上标签的我们,会顺应潮流,去做符合标签的事。而面对被贴上标签的其他人,我们会戴着有色眼镜,在不经意间伤害别人。

 

刻板印象,在禁锢自己的同时,也在拉远与别人的距离。

 

03


刻板印象,在心理学中,被定义为有关一群人的概括。

 

刻板印象,可能正确,也可能错误,甚至过度概括,以致于偏离了真理的核心。而当刻板印象被过度概括时,刻板印象会走向真理的反方向,一些问题也随之出现。

 

为了避免消极的刻板印象,我们应该去了解刻板印象的成因,负面影响以及对应的处理措施。

 

a.刻板印象的成因


刻板印象,是一种群体认知现象。通过对某一类人或事物产生固定的评价,我们可以按照认知捷径,迅速做出自己的判断。因为对这种思维捷径的依赖,我们便对某一群体产生了刻板印象。

 

特奥•康普诺利所著的《慢思考:大脑超载时代的思考学》一书中,人类的脑系统被分为,“思考脑”,“反射脑”和“储存脑”。


 

 

思考脑是人类独有的,如串行微处理器,处理复杂的事务。反射脑则掌管无需思考的常规事务,而储存脑负责存储大脑的所有信息。如果反射脑的输出结果,未得到思考脑的矫正,会产生偏见,形成刻板印象。

 

例如,当我们看到一个黑人的时候,我们的反射脑会快速地调用有关黑人的社会评价。如果我们不根据眼前这个独立的黑人,用思考脑去分析,我们就会得出他又蠢又穷又懒的刻板印象。

 

b. 刻板印象的负面影响


由于惯性思维的过于强大,我们总会在不知不觉中,成为刻板印象的受害者或施加者。消极的刻板印象的可怕之处在于,它一方面限定自我的突破,另一方面导致与他人沟通的隔阂。

 

被灌输“女生理科不行”思想的女孩子,就算她在理科上不比男生差,也很难在理科的学习上找到自信。被告知“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落后学生,难以看到自己在其他方面的才华,而落入郁郁不得志的痛苦境地。

 

《乘风破浪的姐姐》的姐姐们,正是突破大众对30岁以上的女性的刻板印象,活出不一样的烟火。

 

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刻板印象的先入为主,也会导致人际关系的紧张。比如生活中,某位平时表现不好的朋友突然获得一项大奖,我们会表现出震惊,甚至还会表示不相信。这种因为刻板印象,而对他人的否定,是与人沟通的桥梁的障碍。

 

最近大热的网剧,《隐秘的角落》里张东升的扮演者,秦昊,就坦言到,自己当初是不想接这部戏的,因为害怕剧中的形象形成了自己的刻板印象,让家人无法接受。

 

c. 避免消极的刻板印象


刻板印象的形成,是由于反射脑走了思维的捷径,不加思考而做出了判断。

 

为了避免刻板印象带来的消极影响,我们应该在做出判断前,多加思考,不要急于给出结论。


 

在对自己定位时,我们要放下标签的重担,去思考自己被刻板印象下所隐藏的潜能。

 

在与他人交往时,我们要摘掉针对某一群体的有色眼镜,去更多地了解对方,更新自己的认知。

 

04


刻板印象,在简化认知,给予我们思维快车道的方便的同时,也会给我们设下思维的陷阱。

 

我们在认同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同时,也不能否认每个人的独特性与复杂性。

 

“黄圣依到底哭没哭?”,实际上是一种对标签化的人的不寻常表现的疑问。

 

我们也会时常面临各种质疑和挑战,且不由自主地随意对别人贴标签。跳出刻板印象的怪圈,我们会发现,原来自己也有无限可能,他人也不是一成不变。

文章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冷夏谈心,转载需经过授权。
文:冷夏  (心理学硕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不熬鸡汤,没有光环,爱恨情仇,这里都有,欢迎你来找我谈心。)
责任编辑:殷水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