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那些张口闭口“都怪你”的人,我们该怎么办?

文:时差少女S
首发 | 心理0时差(壹心理旗下公众号,微信 ID:PsyTime)

前阵子,大叔写了一篇文章分析了这类甩锅者的心理——越 “错” 越勇:为什么有些人明明错了,却反而比对的人更有理?,文章一发出,后台就涌进来很多留言吐槽自己周围就有这样的人:

看了这些吐槽,少女真是又生气又心疼。

不知道你身边是不是也有那种习惯性甩锅的人?

 

  • ta 可能是你的兄弟姐妹,会在自己犯错后追根溯源到你头上:“ 都怪你没有叫我起床,我早课才会迟到。”

  • ta 也可能是你的父母,会有意无意之间说一句:“ 都怪你小时候不听话,我和你爸才会离婚。” 

  • ta 还可能是你的恋人,会常常挑你的不是:“ 都怪你出门前拖拖拉拉,我们才错过了电影开场。”

有时候明明你什么都没做,但他们却总能把事情的过错推到你身上。简简单单的“都怪你”三个字,让你一头雾水的同时又忍不住质疑自己:难道我真的做错了什么吗?这一切真的都怪我吗?

 

少女感到自己非常有必要写一篇文章来好好和大家聊聊:面对这些喜欢甩锅的人,我们到底该怎么办呢?

-01-

你不需要通过背锅来讨好别人

世界上有多少甩锅者,就会有多少背锅者。只是有时候,锅是我们自己主动背上的。

 

少女上大学时,隔壁宿舍有一个叫小浅的女生,就是大家口中的“老好人”,同时也是一个常常替别人背锅的“替罪羊”。

 

当宿舍热水壶里没水了,会有人抱怨:“哎,小浅你今天怎么都不去打水呀?”

当宿舍有人睡过头上课迟到时,也会对小浅抱怨:“你起那么早怎么也不叫我,害我迟到。”

这些话真是听着就让人不舒服。但小浅每次的反应却是:“对不起,我下次一定做好”。仿佛这一切真的都是她的过错。而小浅的这种反应,不但没有获得室友的理解,反而让她在“背锅者”的位子上坐得越来越稳……成为了一个“不讨好的讨好者”

 

心理学家 Bieling 等人指出,讨好者往往会倾向于向他人表示歉意,即使他们并没有做错任何事。此外,如果有人因为自己而感到不快,讨好者也会拼命地想要向对方道歉。

 

如果你有以下表现,那么你可能是一个讨好者:[1]

  • 我发现对他人说“不”很困难。

  • 对我来说,被他人认可和喜欢是很重要的。

  • 当我不能确认我遇到的人是否喜欢我时,我会很焦虑。

  • 当我不知道他人对于我表现的期待是什么样的时,我会很不舒服。

  • 当他人没有明确地表明 ta 是否喜欢我时,我会很不舒服。

  • 我很关注我所说的话,因为我担心我的话会引发其他人的反对。

  • 我很担心人们因为知道我的失误和缺陷而不喜欢我。

  • 当和他人相处时,我会很注意那些表现出他们是否喜欢和我共处的信号。

  • 如果某人批评了我的相貌,我会感觉自己我不讨人喜欢

  • 比起能否取得重要成就,我更关心人们是否喜欢我

  • 我很害怕伤害到他人的感受

  • 为了让他人感到开心,我会做那些我不感兴趣的事

  • 我感觉我必须对别人好

  • 当我与其他人观点不一致时,我会感到不舒服

讨好者之所以讨好他人,本质上是为了获得他人的喜欢。但最后的结果往往是费力不讨好。

 

或许我们大多数人都不会像小浅这么极端,但“讨好别人”的心理却是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存在的

 

只是在讨好别人之前,少女希望大家可以记住这一点:那些需要你通过背锅的方式去讨好的人,不是真正爱你的人。而真正爱你的人,根本不会忍心让你去背锅。

 

所以,你根本不需要为了讨好任何人,去压抑自己的真实想法,去承担不属于自己的错误。

 

而少女也想告诉大家:那些能够勇敢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的人,往往会拥有更好的人际关系。

-02-

学会温柔地表达愤怒

那么,如何正确地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呢?

 

心理学家马森尔·卢森堡在《非暴力沟通》一书中提到,良好的沟通往往具有四个要素:观察、感受、需要、请求。[2]

 

  • 观察:不带任何评判、客观地去描述事情本身。

  • 感受:你在这件事情中的感受是什么?

  • 需要:你的需求是什么?

  • 请求:你希望对方怎么做?

 

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努力去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以及自己的感受和需要,然后再将这一切体会表达给对方。[2]

我们可以拿小浅与室友的对话作为例子,来看看具体该怎么操作:

 

  • 体会他人(室友)的感受和需要

观察:“你昨天的早课迟到了,你因此责怪了我。”

感受:“早课迟到和我没叫你起床这两件事都让你感到不开心。”

需要:“你的需求是按时起床,上课不迟到,对吗?”

请求:“你是不是想请我以后叫你起床?”

 

  • 体会自己(小浅)的感受和需要

观察:“室友早课迟到了,因此责怪了我。”

感受:“我觉得很委屈。”

需要:“我需要获得尊重。”

请求:“我想请室友不要随意责怪我。”

因此,下次再遇到类似的情况,小浅可以这样对室友说:

 

“你早课迟到了,因此责怪我没叫你起床。我能够理解迟到这件事让你感到不开心,我猜你可能希望我以后能叫你起床。”

“但同时我也希望你知道,我感到很委屈,我想请你以后能够尊重我,不要随意责怪我。”

 

少女相信,这一番话一定能让那些甩锅者心服口服。

 

但如果你已经把话说到了这个份上,那些甩锅者还丝毫不为所动。那么,你可能需要重新审视一下:你们这段关系还值不值得你费力维系下去?

 

而面对这些无法感化的甩锅者,我们可能需要为自己建立起个人边界,防止他们的入侵

-03-

树立个人边界,拒绝甩锅者入侵

个人边界(personal boudary)指的是:我们对于“别人如何对待我们是合理的、可以被允许的”这一问题的规则、底线,以及当我们的规则、底线被他人侵犯时,我们将如何回应。[3] [4]

 

你可以把它简单理解为:你对人对事的底线。

 

而树立灵活的个人边界,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甩锅者。

 

你可以列一个清单,写下这些内容:

 

  • 你不希望别人对你做的事情,比如「不分青红皂白地把错误全部推到你身上」

  • 你不希望别人对你说的话,比如「都怪你」「都是你的错」「都是你害的」

  • 你对自己周围不同人的亲近程度,以及你愿意为各种人做多少事情(比如你愿意为好朋友承担多少不属于你的责任等)

 

如果你觉得这些问题有些抽象,不知道如何下笔,那么你可以试着回忆一下你的生活经历:你曾经对哪些事情感到很生气,只是你没有说出来?

 

随着我们的自我成长和时间的推移,这份清单可能也会不断地更新。但无论它如何更新,我们都需要记住这份清单的目的:

 

我珍惜自己的时间和价值观,我要通过树立个人边界,来抵御那些令我感到不适的甩锅者的入侵。

-写在最后-

少女知道或许在某个瞬间,你通过接手别人的锅,去维护你们的关系或是给自己带来一定程度的安全感。或许 “接锅” 给你带来了友谊,或许 “接锅” 帮助你们的关系更加亲密,它像一个保护色,给你的人生增添过一份美丽。

 

如果,接下对方的 “锅” ,对你来说,是合适的,是舒适的,那么没关系,我们以爱的名义,可以继续做下去。

 

可是,请先爱自己。当有行为伤害到你时,请及时的察觉,并坚定地站在保护自己的立场上。

 

或许,现在这样做,很难

是的,通常改变都很难,这不怪你

没关系,慢慢尝试,少女在这里,陪着你,和你一起

世界和我爱着你。

-END-

References
[1] Bieling, P. J., Beck, A. T., & Brown, G. K. (2000). The sociotropy–autonomy scale: Structure and implications. Cognitive Therapy and Research, 24(6), 763-780.
[2] 马歇尔・卢森堡 & 阮胤华. (2009). 非暴力沟通. 华夏出版社.
[3] Blaser, K., Zlabinger, M., Hautzinger, M., & Hinterberger, T. (2014).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indfulness and the mental self-boundary: Validation of the Boundary Protection Scale-14 (BPS-14) and its correlation with the Freiburg Mindfulness Inventory (FMI). Journal of educational and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4(1), 155. 
[4] Boundaries: Psychological Boundaries – Healthy Boundaries” . www.guidetopsychology.com
[5] Graham, M. C., Priddy, L., & Graham, S. (2014). Facts of Life: ten issues of contentment. Outskirts Press.
© 版权所有:壹心理。如需转载,请在微信搜索关注本文原创首发公众号「心理0时差(微信 ID:PsyTime)」,后台回复 转载 二字,按要求申请授权,谢谢。
排版:小鲸鱼 soon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