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看待人生的意义?| 人本主义心理学科普

每个人都渴望:

与自己相处,接纳自己,在成长中提升自我的觉察能力;

与孩子成为朋友,双向沟通;

与父母相处,重温亲情,与原生家庭和解;

与伴侣共情,深度沟通,建立依赖又独立的亲密关系;

与朋友相处,共同学习,一起热爱生活。

这些是不是我们人生过程中的意义呢?人是最简单的字,但人也是最复杂的生命体。

我想对人生的意义思考的最好参考,应该就是当代除【精神分析学派】和【行为主义学派】两大学派以外的第三心理学思潮【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那就跟随我的脚步来简单学习一下这个理论是怎么影响我们的生活吧!

01

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的发展


我最先接触人本主义心理学是由于工作的原因要学习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并对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产生了非常浓厚的兴趣。

专业课中基本上每一本书都涉及心理学内容,尤其是《人员素质测评》和《薪酬管理》这两本书都有一整个章节在介绍马斯洛的层次需求理论。

我决定要查一查这个特别人物的历史,之后才了解到马斯洛(1908-1970)和罗杰斯(1902-1987)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我拍大腿一样地叫好,好像发现了什么东西直击内心深处。

其实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很早就‘崭露头角’了,它的哲学背景最早可以追溯到14-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代表当时新兴资产的思想家提出的一种尊重与关怀人,保护个人利益和宣传个人中心的世界观。


本主义心理学真正产于在二战后的美国,并于六,七十年代得到迅速的发展,二战中,日本偷袭美国的珍珠港,美国投放原子弹回报给日本事件震惊全世界,而后担任布兰代斯大学心理学教授的马斯洛在这时候就开始对人生意义和价值产生了深刻思考:

只重物,不重人,只重视利益,不重视精神需要的美国虽然经济上在繁荣发展,但美国社会精神危机依然在加重,精神病患者和精神病率居高不下,环境污染非常严重,人们还是很痛苦,人们应该追求高级精神上的发展,体验内心生活。

在1967-1970年担任《超个人心理学》和《人本主义心理学》的首任编辑,还著有《科学心理学》、《人性能达到的警戒等》,建立了人本主义核心的基本理论,对人类基本需求进行研究分类,将之与动物本能区分开来,并提出具有深刻影响的著名马斯洛层次需求理论。

同时担任斯坦福大学西部行为科学研究员卡尔·罗杰斯开始从事人本主义研究,他把人本主义心理学落实到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在临床实践当中做出极大贡献,并著有《论人的成长》、《自由学习》等论著主张“自我理论”并倡导以“患者为中心的心理疗法”。


这些理论和著作的诞生,把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思想推向高潮,并达到广大心理学学者的支持,觉得人本主义心理学思想是美国社会背景下运用而生的必然,传统的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已经不能解释现代人心里的疾病,而机械的‘刺激-反应’行为主义理论反应不了人内部心理现实。

02

人本主义心理学含义和宗旨

为什么我对人本主义心理学感兴趣呢?直击我心灵深处是什么呢?

是人本主义核心理论,让我重新看待爷爷奶奶的爱情故事和他们生活的意义!

一般理论都有他的含义,但是人本主义理论的含义:没有,这还真没有!到现在人本主义理论都没有确切的含义,因为人本主义这个大家庭内部也有小矛盾;

比如家庭内大部分成员主张人性本来是善良的,但有的人反对说人性本恶,成员罗洛·梅性格就更是比较特别,他就觉得人性本来有恶的一部分也有善的一部分,但是他们的家庭氛围还是自我尊重,遵循人心内部和谐的。


当然毕竟是一个大家庭,对外的整体框架还是一致的,他们有共同理念:主要强调尊严、价值、创造力和自我实现,把人的本性的自我实现归结为潜能的发挥,而潜能是一种类似本能的性质。


人本主义心理这个家庭的宗旨顾名思义就是以人为本,主张必须从人的本质出发研究人的心理,就像我们经常说的服务以人为本,政府宗旨以人为本,都是把人的需要作为关注对象,面对自己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自己是自己主人,看来这是一个温暖的家庭。

【我也有一个温暖的家庭小故事】


 我的爷爷是一位教书先生,他一直都说自己是教书育人的手因此从来都不做家务,反而大家闺秀的奶奶在婚后包揽了所有家务活,把爷爷照顾的无微不至。小时候我经常去爷爷奶奶家,总是看见奶奶忙里忙外,爷爷就坐在那摇着扇子看个电视,奶奶似乎没有一句怨言还端茶递水,把爷爷伺候的舒坦的很。

长大后才知道,爷爷是一个狡猾的‘老顽固’,他总是在奶奶做饭时候说:“小心点老太婆,不要切到手。”端热汤饭的时候赶紧冲过接过饭去说:“这是你女人能干的活,这个,你得需要我!。”奶奶并没有说什么但是脸上洋溢着笑容有说不出的幸福感。

直到奶奶生病去世,爷爷两天没有说话,跟我们说的第一句话就是:“老太婆,你怎么忍心呐,我要走在你前面就好了,我现在这些话找谁说啊,你怎么不照顾我了,你烦我了是吗?”

听到这我的眼泪一下出来了,我知道爷爷的那些话是什么话,是直击奶奶内心的话,是改变奶奶生活状态的话,因为她心爱的人给她的每次赞美,每次的体贴都让她感觉到心满意足,奶奶一直觉得她照顾爷爷是有价值的,是她人生的意义,她享受这这个过程,这些人生过程中的资源都不会因为色衰而弛,这些是她能抓住的,她经常跟我说的一句话就是:

‘我该他的’,其实我知道,那就是她发自内心的‘我愿意’。

卡尔·罗杰斯说过:好的人生,是一种过程,而不是一种状态;它是一个方向,而不是终点。


一段良好的关系本身就具有疗愈的能力,每个人天生都具有自我实现和成长的潜能和资源要看我们内心怎么去把握,人生的方向在我们自己的手中,生活态度中的快乐和不快乐也是我们自己内心对待事物的看法,这也正是我所认为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核心理论之一。

03

影响当代生活教育观的改变

教育问题是当代生活中最受关注的问题之一,也是我们需要重新看待的生活观念。

自己孩子的学习能力堪忧,

怎么才能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

我家孩子是不是笨,怎么教都教不会,

你以为现在当老师容易啊,压力太大!

我们来举个例子,也许可以帮助我们get到人本主义心理学对教育的预判。

比如一个五岁的孩子迁居到另外一个国家,让他每天与新的伙伴玩耍,完全不进行语言教学教他,在几个月内就能熟练的说出那个国家的语言,甚至还会当地的口音,倘若请一个教室去教他学习语言,在教学中使用对教师有意义的材料,那么学习效率很慢,甚至停止不前。

这是为什么呢?人本主义心理学给了答案:

当儿童用一种对自己有意义的方式学习,满足自己内心的精神需求,所以学习速度会极快,当用只涉及认知的方式去教学时,只是与学者某个部分(大脑)有关,而并非与完整个人有关,因此学者不会全身心的投入这种学习活动中去。


教师的作用,便是引导学生。


“不要做一辆该死的弹药车;要做一支来复枪!”做一个有智慧的人,而不是被知识的重量所压垮的人——卡尔·罗杰斯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越来越被重视,促进学生学习的关键不在于教师的教学技巧,专业知识等,而在于特定的心理氛围。主要指向于学生的个人创造性,目的和意义,培养积极愉快,适应时代变化的心理健康人。


【人本主义的师生关系】越来越被关注,人本主义教育中的师生关系是平等的、朋友式的,其表现为:


教师应充分信任学生能够发展自己的潜能;以真诚的态度对待学生;自身表现应表里如一;尊重学生的个人经验,重视他们的感情和意见;深入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


教师只有以这些品质处理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才可能免除学生种种精神上的威胁和挫折,才可能使学生的自我实现的学习动机得以自然地表现。

04

写在最后

最后我还想送大家一句值得对生活重新深思的话!

前一阵热播的电影《心灵奇旅》中有一句这样说:火花不是人生目标,当你想要生活的那一刻,火花就已经被点燃。


在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下,我们可以把自己形象的比喻为一颗种子,只要你经常给自己的内心,不断的浇水施肥,向着需要的阳光生长,与自己内心对话,因为我们活过所以要好好体验,好好享受生命的过程,只要你想,你可以开出属于你优秀世界的花朵。

原创:小娜心享
责任编辑:一只梨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