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实验:皇帝穿新装,皇帝没衣裳?|心理词条

01

考尔伯格道德实验释义

 

考尔伯格道德实验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劳伦斯·考尔伯格用以解释道德认知发展的理论。

 

考尔伯格想要通过自我的研究弄清楚一件事,当儿童在面对伦理困境时,他们会有怎样的表现,如何做出选择与决定。

 

柯尔伯格用故事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儿童道德判断可分为三种水平,每种水平又有两个阶段,总共分做六个阶段。

 

前习俗水平:以自我为中心,注重个人利益,体现在惩罚与服从的道德定向阶段,处于这一道德水平的儿童会以行为的直接后果和自身的利害关系来判断好坏是非。  

 

朴素的利己主义定向阶段:儿童开始意识到他人的利益与需要, 他们对行为好坏的评价取决于能否满足自己需要, 也包括能否满足别人的需要。体现在以利益为基准的好、坏的判断,注重实用性,凡对自己有利即判断为好,反之判断为坏。

 

习俗水平:能够理解社会规范,认为个人的行为要符合社会和他人的期望。其阶段性表现为:

 

好孩子定向阶段(人与人之间的定向),目的是获得他人赞同,是否被他人喜欢和赞扬,而做个好孩子就会得到自己想要的;

 

维护权威或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儿童开始意识到法律与秩序的存在,表现为服从权威,服从社会规范,尊重法律的权威,认为只要遵纪守法就是好的。

 

后习俗水平:个体的道德评价会以普遍的道德准则和良心为基本依据,超越法律与权威的标准。  

 

分为社会契约的定向阶段,其开始认识到,现实中存在着合理不合法的事,也存在着合法却不合理的事。这一认识让我们自动做出认知行为调整,不再以非黑即白的单一规则、单一视角去评价他人的行为,转而尝试接受和接纳不同视角下的不同情况,并主动尝试去找到在道德和法律之间那个最佳的平衡点;

 

普遍的伦理原则的定向阶段,人的道德建立在对普遍道德的信仰之上,如正义、公正、平等、自由等,而不再拘泥于法律。此时,决定道德的是个体内在的良心。只有极少数人才能够完全达到最后一个阶段。

 

并非每一个人都能够达到道德发展的最高阶段。对儿童和青少年来说,每一个阶段都是独一无二的,他只能够理解和接纳本阶段道德价值的判断,外在的教育或练习都无法提升儿童的道德判断水平。

 

02

考尔伯格道德实验的背景来源

 

提到考尔伯格道德实验的背景,我们首先想到的是近代儿童心理学大师皮亚杰,以及他的儿童智力水平、道德道德判断基本路线。

 

受到皮亚杰的启发和影响,1958年,他在芝加哥大学攻读心理学时,对儿童面对伦理困境所作的反应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在写作的博士论文中,创立了这一理论,概述道德发展的阶段。

 

考尔伯格沿着皮亚杰研究儿童道德判断的路线,认为人类所拥有的独一无二的道德判断能力是以一种预测的方式在整个儿童时期逐步形成的,提出了著名的三水平六阶段道德发展阶段模型。

 

1969年,尔伯格基于这些假设,设计了一系列道德两难故事,通过分析不同年龄层次儿童对这些故事的道德价值判断,来推测儿童道德形成的过程。

 

研究儿童道德心理具体的方法是:他编制了十个道德两难故事和问题,让儿童、少年和青年听了故事以后,判断是非,回答问题,再根据被试者的回答来划分道德判断发展的水平;同时又根据一系列的回答,编制了各种不同水平的量表,再来测定其它儿童道德发展的水平。

 

柯尔伯格通过道德两难故事研究不同年龄的儿童道德判断标准和特征,揭示儿童道德发展形成的阶段和规律。

 

03

考尔伯格道德实验案例分享

 

(1)乔的爸爸对他说他可以用他自己挣的五十元钱去夏令营,但后来他爸爸又改了主意,并要他把钱上交。乔告诉他爸爸他只挣了十元并准备用那剩下的四十元去夏令营。在走之前,他把整件事告诉了他弟弟。这弟弟该不该把哥哥撒谎的事告诉他爸爸呢?

 

安迪,十三岁,回答问题1) —如果我不说哥哥的事,我爸爸以后发现了,他就不会信任我了。但我说了,我哥哥就不信任我了。但我情愿哥哥不信任我。

 

丹尼,十岁,回答问题1) —我想乔告发他哥哥是对的,不然他爸爸要生气打他。但是不说也可能是对的,因为说了他哥哥要揍他。

 

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不同年龄的儿童对同样的问题做出了不一样的回答,并且他们采用了不同的策略。

 

十三岁的安迪在哥哥和爸爸当中做了权衡,相比之下,他宁愿放弃不被哥哥信任,而选择了让爸爸继续信任自己。

 

这是否表明,儿童在道德发展水平上的不同,前者的表述和行为中是做了利益的取舍,他相信在爸爸那里可以获得更多的利益,所以放弃掉哥哥;

 

而后者表现出一种两难的矛盾,难以做出选择。一方面,认为乔是对的,但是如果不说出实情,自己如何面对爸爸?另一面,不说也是对的,因为他担心自己说了之后,哥哥就要揍自己,因为这在爸爸那里没法过关。

 

如果在这样的时刻,哥哥或者是爸爸能够给这个孩子提供一些引导,那么这个事情是不是就可以得到圆满的解决了呢?

 

应该说是如此,一方面爸爸可以允许这样的情况发生,然后这件事就能够得到很好的解决,这个小孩子和他的哥哥可能因此而感受到一种温暖和安全,这种关系就不会那么紧张,然后明白自己可以怎么做,不是一定要说谎不可,也许还可以选择大家一起来处理,而不是非此即彼。

 

现实问题是,儿童的道德水平发展不能跳跃,也无法通过所谓的讲解、练习来让他明白。那这个时候,对于儿童道德发展的引导就显得很重要,或者,那个道德发展水平更高的人主动去承担一些风险和责任,就显得很重要。

 

04

考尔伯格道德实验个人理解

 

我想,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说,考尔伯格道德实验对于我们的一般性指导意义就在于,我们需要认识到儿童的道德发展水平是有现实基础的,是有阶段性的,是不能跳跃的,也是没有办法通过后期的练习来达成的。

 

因此,在观察和理解儿童道德发展水平的时候,我们就要尽可能地去避免那些跳跃,不能够用成人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办法去指导和提升儿童的道德发展水平,这样会容易出现问题。

 

而是要顺应儿童发展水平和发展阶段来进行,在这样的原则之下,他们的道德水平的形成和发展才可以发展得比较平稳和全面,而不会因此导致一些混乱。

 

我们在考虑儿童道德发展的过程中,也不能够仅仅只是把目光凝聚在儿童本身,与此同时还要注意周围的人、事、物,社会环境等各项因素,只有让儿童处于这种真实的场景之中,他的道德发展和自我认知等方面才会全面绽放,形成一种内化,而不是长期的依靠外部的监督和管理。我们也是通过这样的方式,才可以把自己接入与他人、与社会的这个庞大的生活、道德法律体系建筑之中。

参考文献:
1.  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中国知网.
2.  道德认知发展的阶段性——柯尔伯格的道德两难实验  .中国知网.
3.  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研究   .中国知网.
作者:白帽子
责任编辑:一只梨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