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缘性人格:现实感觉有多挫,才在分裂的幻想中寻安慰

作者:王金现


服用了9年抗抑郁药无效,然后发现是边缘性人格问题。心理咨询能有帮助么?(此文5000余字,大约需要20分钟时间阅读)


01


王老师,我又失败了。这几天,我的心情很不好,一个人呆在家里,不想跟说话,也没有人可以说话。就一直玩游戏,每天玩十多个小时,似乎这样才感觉好些。


他低着头,手中不停地摆弄着的魔方,声音里几乎全是沮丧。


上次咨询中,他曾经跟我说起过,要尝试一个新的工作,但害怕失败,他不敢采取行动。似乎他要确保能够成功,才有资格去尝试。在我的鼓励下,他终于下定决心去试一下。没有想到结果真的跟他害怕的完全一样。


我突然想要成为一个具有魔力的人,若能够神奇地带给他一个类似魔方变幻出的现实,那样就可以给他安慰了吧。这个念头在我头脑中一闪而过。


我没有跟随那个念头,只是回到跟他的对话当中,回应他说:我看到了,你呆在一个难受的小黑屋里,玩游戏是能够给你的唯一的安慰。那个黑暗的小屋,是你内心的挫败么?


是的。是完全的挫败。我不可能有机会了,我不知道他们还允许不允许我再试一下。总之,这一次真的是太挫了。我只拿到了一千多元的业绩,第一次做现场销售,我只有这么一点业绩。换做别人,可能会完成上万玩吧。我很想要得到这个工作的,它可以给我时间上的自由,和高的经济回报。但是,现在我完蛋了,以后的日子还有什么希望?我还会有什么出路呢?


他在情绪上,似乎完全被淹没了。对于这一情绪模式,我们曾经做过多次的探讨。他也发展出了一些情绪感知能力,我相信他渐渐地会管理好情绪的。我想,在以前建立的咨询关系基础上,此次咨询目标不需要继续停留在情绪方面了。咨询中,我稍稍回应一下他的挫败感受,让他从小黑屋里爬出来。

 

02


来访者,男性,30岁了,叫宇凯(化名),很有气势的一个名字。


21岁时到医院确诊为抑郁症,吃了9年抗抑郁的药,但是并没有治愈这个疾病,尤其和人交往的时候,抑郁情绪就会被激发。


目前的症状就是,人际交往上有障碍,每天生活或者工作都是无精打采,无法提起任何精神。他通过网络渠道找到我时,说自己是边缘性人格。他说自己知道人格障碍引发的抑郁,吃药是无法治愈的。


他曾在某心理机构做过几次心理治疗。一直不停地谈自己的情况和经历,而那位据说是边缘性人格治疗专家的咨询师,只是听他说说说,说完了,直到他没话可说时,专家咨询师说没事了,边缘性人格没问题了。他不得不结束治疗。


他的求助经历,让我感到震惊。长期与无效的药物为伴,那是怎样的一种感受?面对一个缺乏回应的专家咨询师呢?


我似乎体验到一种绝望,同时内心涌起一股强烈的愤愤不平感。似乎有个声音在评判说,前任咨询师也太不专业,太不负责了吧?对来访者也太不公平了吧?但我知道,这些都只是我的感觉。


同时,让我好奇的是,这段求助经历,对宇凯意味着什么呢?无效的药物,和没有回应的咨询师,对他有着怎样的象征意义呢?

 

03


宇凯至今没有谈过女朋友,虽然身边同龄人早已结婚生子了。


他问我:王老师,我也有资格谈女朋友么?会有女孩子喜欢我这样的人么?


在他看来,自己需要有高而稳定的经济收入,比如,每个月至少上万元工资,才可能有交女友的资格吧。而他收入很低,工作一直不稳定。他曾经不止一次地幻想自己做很厉害的事情,比如,他拼命地学外语,利用外语能力,他可以在外贸工作中,单刀直入、过关斩将,成为孤胆英雄,名垂青史。他确实这么做过,最后败得很惨。老板说,他确实有能力,但没有合作精神,心中没有爱,把他给辞退了。要么时运不济,要么是自己有劲儿使不上,总之,他不得不从事平庸的,难以带给自己满足感的工作。


另外,女孩子喜欢的都是阳光而健谈的男孩。他呢,总是说不出一句很得体很灵光的话,讲不出什么有趣的内容。别人谈话都那么有趣,而他不知道怎么插话。人群中,他很嫉妒甚至厌烦那些能说会道的男同伴,跟他们那种白天鹅相比,自己就是丑小鸭。


于是,他总是自己一个人跺起来,板着脸,一副爱搭不理的样子。人们看到他都跺开了。他把这些归结为自己知识的贫乏,希望自己能够知晓并精通所有的别人谈话的内容,那样,自己就能说出能够吸引别人的话来了。那么,怎样精通所有别人谈话所据有的知识呢?天文,地理,时政,电影,人情,世故。他觉得自己无法无所不知,那就意味着自己一无是处。一无是处的男人,哪个女孩会喜欢?


曾经有一位女孩对他表示过一些好感。她说他很酷,很英俊。可是他说,那是因为女孩不知道他的内心有多灰暗。一旦她了解他更多,一旦她知道他那么挫,肯定会不喜欢他的。那该有多尴尬。关键是,他说不出什么能够吸引女孩子的话来。是的,对女孩,他也是板着脸。

 

04


随着咨询的进展,宇凯跟我有了更加融洽而且深入的交流。我渐渐对他的状况,形成了一些概念。


情绪的小黑屋:挫败的,恐惧的,无望的,抑郁的。现实中只要发生些什么,甚至是在没有发生之前,一些预设的结果,他就会被这些不好的感受所掌控。消极情绪,糟糕的感受,就像洪水一样淹没他整个人,像一团黑暗一样不由地把他拉进那个小黑屋里。一个幽闭的,没有光亮的,没有希望的地方。唯一不甘心的,是他不想让自己死在那个地方。所以,他呼救。


糟透了的思维模式:比如前面讲的工作上的尝试,一旦失败,就意味着自己全完蛋了,再也没有希望了;意味着自己以后也不可能成功了。因此,事前,他一定要确保成功才能采取行动,就会在头脑时不停地给自己提要求,制定标准,然而总也达不到那些要求和标准。他追求完美的结果,而且只有结果才是最重要的,没有理想的结果就一票否决所有的努力和过程。


自我意象:在假想当中,他为自己提出过高的要求和标准,似乎自己是无所不能的。在这样的幻想当中,他似乎瞧不起那么失败的人,认为他们并没有尽到最大努力。然而,对自己的苛求,使他的生命能量完全被耗竭了。行动无力,和对行动结果的不满意,又让他开始攻击自己,感觉自己是最糟糕的。他对自我的感觉,就像跷跷板一样,无法保持稳定和平衡,总是在忽高忽低中激烈振荡。一端是幻想中理想化无所不能的自我,另一端是现实中的贬低的自我意象。总是处在这样两个极端。


工作上无法获得满足感:对平常工作不能做持久,难以容忍平庸的工作,想要追求高大上的工作。然而时时有危机感,似乎是难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在一个工作期初,兴高采烈,似乎前途有无限光明,一旦遇到不如意,就垂头丧气。


人际关系:认为只有优秀才有资格得到关注和爱,如果失败了就会像落水狗一样被痛打,被唾弃。不太相信别人能够接纳并包容他的不足,不太相信可以得到别人无条件的关注和爱。


总之,内在心理,是处于分裂状态的,现实检验力是微弱的。


我想,这些特点,大概就是所谓的边缘性人格吧。


然而,在我内心,我从不把宇凯当作边缘性人格来对待。一开始我就不接受他边缘性人格这个标签。这可能是我跟其他流派的心理咨询师的不同之处。

 

05


我对于宇凯,抱有强烈的好奇 我好奇他有着什么样的成长环境和经历?好奇他在那样的环境里,缺失了怎样的心理营养,他又是如何应对的呢?


宇凯讲述,他3岁时,父母离婚,他随母亲生活,只有假期时才去父亲那里。关于他的早年经历,我头脑中呈现出三个场景。


  • 一个是关于他和母亲。就像我们到达林区,会有自动提醒注意森林防火的有声提醒,那里有个类似机器人。我看到一个小孩子生活在山野的无人区内,有衣食可以保证,身边有一个类似机器人,只会发出特定的声音,那就是他的母亲,后来被诊断有精神疾病。他从她那里得不到任何情感回应和安慰。也让我联想到前文提到的他服药了9年抑郁药物一样,他得不到情感回应而抑郁,只有药物陪伴。


  • 第二个场景,是关于他的父亲。那好像是卡通嬉皮士,只会说:啊,你这个小笨蛋啊,哈哈。和卡通稍有不同之处是,父亲可以给他经济上的支持。


  • 第三个场景,是关于他和伙伴。伙伴是亲戚家的孩子,身材好,长相好,学习好,有才艺,是众人心中的标杆。和他相比,小宇凯如同丑小鸭。


一个自小缺乏情感回应的孩子,无疑是不能形成良好的心理感知的,对自我和他人的感知。比如,他在情绪上会处于被淹没的状态,对情绪的感知与管理都是困难。在思维模式上,呈现出糟糕透顶的特点。我想,他在人际关系中缺乏安全感,没有信任感,大概跟早年母子之间的互动是相关的吧。


父亲的个贬低者的形象,无法帮助他形成良好的自我认同。也影响他自尊的建立及调节。


在跟伙伴之间的竞争关系中,他处于不被关注不被肯定的,甚至是被忽略被嘲笑的地位。形成他脆弱的自尊及独特的自我保护方式,那就是自我幻想和贬低。


为了适应外界环境,他发展出一套自己的保持策略。比如,病态的理想化和贬低,分裂等等。无疑,这些机制是不具有适应性的。在工作及人际关系上,出现困难也就不足为怪了。


在认知方面,他的心理化方面,自省和事实检验力方面,都处于劣势。


总之,在我看来,他边缘性人格的组征,多是早年环境影响的结果。是渴望被关注,渴望被接纳,渴望被肯定,渴望被欣赏,而得不到满足的结果。他的现实是多么缺乏回应,他对现实的感觉有多挫,他才退缩进自大又自贬的分裂式幻想中,以寻找安慰!

 

06


那么,在咨询中,我会把宇凯当作一个“边缘性人格”来治疗吗?


不。在我内心,自始至终,我都不会那样。而是把他当作一个健康的人,正常的人去对待。所谓的边缘性特征,只是他早年缺乏“镜映、共情”而发展出的失功能的应对方式。


而且,宇凯具有超过一般人强烈的求助愿望和动力,他具有敏感而丰富的思维能力。这就是他具有的独特而强大的优势资源。


我把他当作一个真正的人,而不是一个病人去对待。我会带着极大的同情与爱,去跟他建立联系,去理解接纳他,温暖他,帮助他,去重建他的自我价值感。


比如说,在开始阶段的咨询中,他在感到挫败时,总是攻击自己。我向他描述我看到的两个不同画面。一个是一只宠物狗,被雨淋了,它的主人帮它洗了热水澡,然后用手巾包裹着它。另一只流浪狗,被雨淋了,被一群人追撵赶打。


他说,王老师,我就是那只流浪狗。


我似乎能感受到一颗心在滴血,不是泪。但我说,关键是,是你自己也在追赶它,打它啊。


他说,是的,因为它失败了。


好吧,我承认他遇到了失败。但是,为什么两只同样被雨淋的狗,它们的命运会那么不同呢?追赶那只流浪狗,这公平吗?别人对他不公平,可你那样对待自己,公平吗?为什么失败了就连得到安抚的资格也没有了呢?你真的就一点价值也没有了吗?


是啊,我失败了就没有一点价值了吗?那条狗有什么价值呢?不,我至少比那条狗有价值吧?可是,王老师,像我这样的心理疾病,有什么价值呢?


有啊。在我看来,至少有三种价值。一是,你付费解决问题,也是在养活作为心理咨询师的我和我的家人。二是,你的问题得到若能得到解决,会给我带来成就感,也会给有着同样问题的人带来希望和治疗经验。三是你的问题并不是你个人的原因,是很复杂的家庭及社会环境影响的结果,你在改变自己的同时,也在为你的家庭甚至社会创造新的动力。

 

07


文章开头部分描述的情景,是治疗进展中的一个片断。


在这次咨询中,我在感受层面跟他建立连接之后,重点放在三个方面。


  • 一是他本人如何定义失败。第一次尝试新工作,得到了一千元的销售业绩,为何会被他定义会失败呢?身边的其他同事会怎么看呢?


  • 二是被定义为失败之后,他是怎样在情绪上进入小黑屋的,在思维上又是怎样展开糟糕透顶的思维模式的?事实真的有那么糟糕吗?


  • 三是他为何想要尝试新的工作,在幻想中(无所不能)的自己是怎样的?遭遇“失败”之后又是如何评价(一无是处)自己的。跷跷板般的自我感觉,对他本人意味着什么?作为一个人,你到底是谁?


具体过程复杂而生动得多,难以用文字描绘。总之,咨询是一种体验,而不是一种理念。


通过咨询,宇凯脸上的笑容增多了,在工作中敢于跟同事交往了。可以跟父亲拉家常聊天了。对心理咨询的热情也在增涨。


亲爱的读者,文章就在以这里结束了。你有什么想说的么,可以留言给我。如果你想有更进一步的体验,那就约我做咨询吧。文字是无法解决深层心理问题的。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