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实谦虚的青少年不太可能在网上欺负他人

作者:耿靖宇、雷雳
来源公众号:雷雳和学生们(ID:Leis-Psy)

欺负(bullying)是人与人互动中较常出现的一种偏差行为,是个体对他人蓄意、反复且持续的伤害,可以通过身体接触、语言威胁、人际排斥等多种形式实现。


近十年来,互联网飞速发展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但也为某些人提供了欺负其他人的新机会和新空间,从而出现了“网络欺负”(cyberbullying)的现象。网络欺负是指利用信息和通信技术反复且蓄意地伤害、骚扰、损害目标和/或使目标尴尬的行为。由于网络的视觉匿名、去抑制性等特点,网络欺负能够带来比线下欺负更大的伤害。因此十分有必要探索网络欺凌的诱发因素。


以博士研究生耿靖宇为第一作者的中国人民大学雷雳教授团队,以1004名青少年为研究对象,开展了一项调查研究。该研究(2021)考察了诚实谦虚人格(指在与他人交流、合作时的一种公平趋向)与网络欺负的关系、物质主义在其中的中介作用、以及父母心理控制在其中的调节作用。


该研究发现:


1.  青少年的诚实谦虚人格负向预测网络欺负,即青少年的诚实谦虚人格水平越低,就越容易在网上欺负他人。

2.  物质主义在青少年的诚实谦虚人格与网络欺负之间起中介作用。即诚实谦虚人格水平较低的青少年物质主义水平越高,而高物质主义水平的青少年更有可能在网络上欺负他人。

3.  较强的父母心理控制强化了青少年诚实谦虚人格与网络欺负之间的直接与间接关系。即对于遭受父母心理控制越多的青少年,其较低的诚实谦虚人格对网络欺负预测作用更强;而对于遭受父母心理控制越少的青少年,青少年的网络欺负水平较少受诚实谦虚人格特征的影响,并网络欺负水平普遍较低。


该研究结果提示我们需要关注诚实谦虚人格水平较低的青少年,对于这部分青少年的干预,可以从降低青少年的物质主义水平,并减少父母对青少年的心理控制进行干预,从而减少青少年群体中网络欺负行为发生的可能性。


该研究于20215月在线发表于SSCI一区期刊Journal of Interpersonal Violence,该研究的作者包括耿靖宇、王鹏程、曾攀、刘珂、雷雳。

资料来源:
Geng, J. Y., Wang, P. C., Zeng, P., Liu, K., & Lei, L.* (2021-05). Relationship between Honesty-Humility and Cyberbullying Perpetration: A Moderated Mediation Model. Journal of Interpersonal Violence, 1-23. https://doi.org/10.1177/08862605211016346

作者:耿靖宇、雷雳。来源公众号:雷雳和学生们(ID:Leis-Psy),雷雳和学生们 @您能看懂的心理学,全是最近的新发现!

排版:小鲸鱼 郭锅锅锅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