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山,见水,见人生:我为什么选择心理思维阅读和写作

 

01

 

继往开来。

 

年底这段时间,很多人都在复盘。

 

我最大的收获,是找到了自己的定位:通过心理阅读和写作这种方式,继续提升自己,同时帮助更多的人共同成长


 

人生有三重境界,第一重境界:见山是山,见水是水,是执迷于眼睛所见,对所见所闻不经过思考判断就照单全收。第二重境界: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是对第一层表相当中错误认知的否定,头脑开始反思了。第三重境界: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是认识到事物的底层逻辑,进而开始建立顶层设计,一脉贯穿,掌握了某个领域的核心规律,自己受益,也愿意让别人受益。

 

同理,我把自己定位于一名心理思维领域终身阅读写作者,是因为自己也亲身经历了和正在这三个阶段,回顾自己的心路历程,感触颇多。

 

02

 

第一阶段:见山是山,见水是水——照单全收

 

心理思维角度,反观我的读书历程我接触的每一本书,作者由于自身知识阅历和认知深度不同,他们的文章深度也处于不同阶段。

 

我曾经走过了长长的一段弯路。

 

小时候,为了改变我的不善交流,甚至内向的性格,从周围人我又得不到多少实质性意见,我想从书中寻找答案,阅读,自然成了最佳选择,。

 

阅读之初,作者的思想内容我只会点头称是,甚至走在路上捡起一废纸片儿,也低着脑袋边走边看。好在那时街道上车辆很少,总能安全到家,但经常让母亲早早做好的饭菜凉了再热,热了再凉,好在母亲非常理解我这股书痴的劲头。

 

现在看,我那时读到内容,其实是鱼龙混杂的,有的作者属于卖惨型风格过度渲染悲剧,就像在心里撒了一把盐,作者用自己的文字,使劲儿地揉搓啊揉搓,直到感动得一塌糊涂,但实际上读完并没有升华思想认知,纠结自己的烦恼还是没有理出个头绪。

 

现在很多人心理困扰严重,长期走不出来,看看自己喜欢沉迷于哪些书籍影视之中,也许能找到答案。


 

还有的作者自己本身的思想,就是自相矛盾和纠结的。

 

这样的文章,读起来就像白开水,索然无味,如果沉迷其中而且不加思考,只会陷入情节本身而浪费时间,自己的思维认知也没有借助读书而改变,只是脑袋里多了几分茶余饭后的谈资而已。

 

好在我从小不喜欢像周围同学那样闲聊天,没有继续传播这种内容。这段经历倒是强化了我喜欢阅读的性格,还潜移默化养成了快速阅读的能力。

 

那个时期的阅读,并没有改善我的沟通能力。因为我属于照单全收阶段。

 

现在,我发布的文章下面,经常看到读者留言谈到一些自己的困惑,我就像看到了当年的我,这些读者同样想通过阅读解决某一方面困惑,但阅读太杂太乱,没有接触到针对性的内容,甚至接触的是错误性、误导性的内容。这种情况,如果有时间,我会在回复中点明问题,并结合自己的经历给出自己的建议。

 

曾经踩过的坑,并不可怕,而善于跳出来,并能反思帮助别人,这是一种转换能力。

 

我对自己第一阶段读书经历的反思:劣势经过自我转换,也许能成为自己的优势和特长。

 

03

 

第二阶段: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开始思考

 

随着读书越来越多,越来越杂,我发现虽然有的道理拿来就用,一用就管用,心里还美滋滋的。然而更多时候,遇到很多事情,我按照书里说的方法和技巧,却根本无济于事。

 

很多沟通技巧,一到用时就忘到九霄云外了。我以为自己读得少,于是继续扩大读书范围,只恨自己时间不够用,但效果不佳。

 

有一天我读到了莫提默·J·.艾德勒查尔斯·范多伦合著的《如何阅读一本书》这本书,作者把阅读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基础阅读,学习到阅读的基本艺术,接受基础的阅读训练,获得初步的阅读技巧。在这个层次的阅读中,要明白:这个句子在说什么?

 

第二层次,检视阅读,要用十五分钟读完一本书,在一定的时间之内,快速抓出一本书的重点。要明白:这本书在谈什么,这本书的架构如何,这本书包含哪些部分?

 

第三层次,分析阅读,分析阅读就是要咀嚼与消化一本书,一直要读到这本书成为你自己为止。这是一种全盘的阅读、完整的阅读,是一种专注的活动,

 

第四层次,是主题阅读,读很多同一领域的书,列举出这些书之间相关之处,提出一个所有的书都谈到的主题,重新架构出一个读者自己的新的主题分析。这是所有阅读中最复杂也最系统化的阅读。

 

那么,阅读的第三层次相当于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的层次。

 

而原来自己过去只是在第一和第二层次里转圈

 

有的作者是揭示伤疤型,只是描述悲剧和悲情,然后隐喻出自己观点。需要读者反思感悟才能读懂。阅读时,如果仅仅摘抄原文,那是一种缺乏思考判断的阅读思维并未真正提升

 

再细究原因,选书其实就是选作者会读书的人,是利用不同内容提升自己,而不会读书的人,是自己被书读了。

 

比如我以前读得最多的是沟通技巧,什么演讲秘诀口才训练术摄人心魄的沟通术三分钟抓住人心这类技巧书籍,不是书不好,而是不适合我,因为我需要从心理学角度分析沟通困难的根本原因,这才是重点

 

这个阶段,对于卖惨型和揭示伤疤作者的内容,我一般会快速浏览书籍纲要目录,看看能否再发现有用的内容,或者有什么案例引起研究的兴趣。这个思考过程本身,也是在改变我的沟通状态。

 

通过阅读心理学,哲学,管理学和经济学书籍,我结合自己经历,通过一些给我私信留言的人,总结出很多人沟通困难的原因通常有三个:

 

一是自己读得太多太杂,似乎记住很多,但是脑子里其实是一团乱麻,没有理顺成一条针对问题的主线,真到了沟通时,哪个也没有用得上;

 

二是读书只是结合自己案例分析,没有想清楚读一本书的目标是解决自己什么问题,更没有针对阅读目标进行分析,没有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三是读书不擅长归纳总结,分不清作者论点、论据和论证过程。

 

要想真正突破这些瓶颈,就要用到阅读心理分析的第三阶段。也是

 

04

 

第三阶段: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反思行动

 

这个阶段,我既不照搬照抄读书笔记,也不停留于思考,而是思考自己的感悟,用自己的话把原文意思总结概括出来,联系自身经历以及见诸报道的具体案例,试着用书中理论分析在当时情景下怎样做才是最优解。

 

这时,我会摘录大量读书笔记,归纳记录在一起。

 

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的层次,相当于阅读的第四层次——主题阅读

 

仍以沟通这一主题为例,我采用了主题阅读的方法,把各大读书排行榜前列的沟通书都纳入书单,然后带着读者的问题逐一到书里探寻答案,这样写作时就有针对性顺手拈来素材,给读者提供有参考性的价值。

 

我在和文章读者沟通时,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三个阶段,通过互相交流阅读的体会经验,再迁移到心理思维的层面,透过行为和心理,了解思维习惯,再找到思维习惯背后的价值观。通过升级迭代价值观改善行为活动。

 

这样层次分明,逐层深入,在轻松的读书交流中,我更加理解了人性,也和对方共同经历了认知的一次升华。

 

05

 

一路走来,走出了读书的瓶颈,顺势而为就写下来在,写作反过来动了读书所以我就想通过读书这种形式帮助更多的人

 

我手写我心,阅读写作这条道路,一路走到今天,经历的经验教训和方法技巧,一定会帮助到更多的人,走出过去,迎接美好的万未来。

 

自己的价值是有限的,只有释放出去,让更多的人受益,这才能活出无限的人生。


 

原创:昆仑云曦
责任编辑:一只梨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