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格的原型理论在箱庭中的运用

原型一词并非荣格的创造,早在犹太人斐洛谈到人身上的“上帝形象”时便已经出现。

荣格之前也有一些哲学家也使用过这一术语,如柏拉图认为原型是形式,他认为物质世界之外还有一个非物质的观念世界。

例如世间有许多类别的事物,当判断他是否为美时,心中必然已经有了一个美的原型,这心目中美的原型又来源于观念世界中存在的那个绝对的美。任何美的事物都无法与美的原型相比,前者不过是在后者的一种模仿,美的事物有千千万万,而美的原型或观念却只有一个。

荣格用原型来表示集体无意识的内容。他认为,只有当可以意识到的心理内容确实存在时,人们才具备了认识心理存在的条件。因此,只有当我们能够展示其内容时,才能够对其进行探讨。

个人无意识的内容主要由“带感情色彩的情节”所组成,它们构成心理生活中个人的一面,而集体无意识的内容则是所谓的原型。

他还认为,我们在无意识中发现了那些不是个人后天获得而是经由遗传具有的性质,一些先天固有的知觉形式,也就是知觉与顿悟的原型。它们是一切心理过程的必不可少的先天要素。

正如一个人的本能迫使他进入一种特定的存在模式一样,原型也迫使知觉与顿悟进入某些特定的人类范式。和本能一样,原型构成了集体无意识。

集体无意识内容之大成的荣格原理理论,一般很容易引起人们的各种误解。

荣格为了说明无意识的构造,假定了其中心存在着原型,他时而将其说成为“由脑的构造而传达的精神内容”,时而又将其比喻为“由黑暗时代积累下来的所有人类经验的沉淀物”。

他的理论给人一种“无意识似乎是由遗传而来,或者似乎有一种传达它的特殊的脑组织”的印象,由于这一切无法得到证实,因而否定荣格的人甚多。

箱庭时沟通意识和无意识的一座桥梁。箱庭疗法的目标之一就是使来访者的无意识原型意识化,实现个体与其心灵的“对话”。


在意识占支配地位的情况下,人是不可能了解自己无意识中的原型心象的,而这些原型心象与意识、与现实的矛盾冲突恰恰是导致人产生种种心里不适的原因之一。

当然,箱庭疗法要实现“无意识的内容意识化”这一目标,其前提是唤起来访者的积极想象,让来访者进入到类似于梦的状态中。

正如前面所提到的,只有在这种状态中,来访者才会自发产生一系列幻想,这些幻想给来访者带来的体验会影响其意识的过程,进而将幻想中的各种心象组合、构造、创造出一副内心世界的心理图景。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箱庭疗法就是要让来访者体验“睁着眼做梦”。

具体到实施过程中,安静、自由、安全的空间环境为唤起来访者的积极想象日工了强有力的保障;

丰富的玩具,尽可能涵盖人类生活经验的各个方面,Wie创造符合某种封顶原型的情景提供可能,是来访者体验到原型复活的力量;

而沙箱的设置是来访者能轻松、自然的将其尽收眼底,将沙箱四周蓝色所代表的天空、沙所代表的的打底和沙箱底部蓝色所代表的水融入一幅图景,体会那天、地、海交融的一体感。

尤其是来访者触沙的那一刻,沙的流动性、可塑性是来访者自动进入到幻想的世界中,开始了慢慢的“求心”历程。

正如一位初次体验箱庭的人在谈自己的感受时说:“箱庭世界的经历如梦如幻,有一种似真若梦的感觉。”

此外,来访者在创造其箱庭作品的同时也是在协调者内心世界和外部世界、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的矛盾。

来访者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外化到箱庭中,其实本身就是在整理自己的思路,他们会有选择性的决定摆什么,不摆什么,先摆什么,后摆什么。

整个的摆放过程反应的是来访者的意识和无意识的较量,所摆放的玩具可能正是其无意识原型的一种象征。

当然,这必须结合作品的主题来进行整体分析,并不是绝对的,例如一男性来访者的箱庭中出现的“天使”形象可能代表阿尼玛原型,也可以代表出生原型,这要结合整个作品作反应的情景和来访者对它的解释来判断。

来访者对原型的态度与评价恰恰反映出他们内心困惑的原型根源,因此,治疗者对箱庭作品中原型心象的分析与判断,也就成了心理咨询或临床治疗的关键。

文:李军旗
责任编辑:殷水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