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图式理论:你真的认识自己吗?|心理词条

 爱自己是终身浪漫的开始,这大概是每个人都知道的名句。

随着心理学的不断普及很多人都学会了一句:先爱自己才能爱他人


然而这似乎成了某些人放纵自己的尚方宝剑他们以为爱自己就是绝对地把自己当回事,任何自我的需求都要满足任何事情都要以自己的意志去推动却在现实世界里处处碰壁自己也十分委屈


究其原因是因为他们并不知道自己到底是谁因此也就无法真正的满足自己


那么我们该如何认识自己或许我们可以先了解一下自我图式理论。

 

01

阐述定义


自我图式理论是从认知心理学的观点出发运用认知心理学的术语去解释人类关于自我的认识。自我图式理论包括自我图式、可能的自我及运作的自我概念。

 

图式是我们组织自己所处世界的心理模板我们的自我图式也就是对自己的认识比如身强力壮的超重的聪明的等等强烈地影响着我们对社会信息的加工

 

自我图式由个体加工过的信息组成, 对与自我有关的信息的输入和输出均有影响。自我图式储存于记忆中, 一经建立即发挥其选择性功能,  决定是否注意信息、信息的重要程度如何、怎样建构以及如何处理信息。随着某类重复经验的不断累积, 个体的自我图式会变得越来越稳固, 对与之不一致或矛盾的信息会加以抗拒。当然, 这并不是说已经建立的自我图式就完全不能改变, 在某些条件下自我图式亦会做出适当的调整。

我们可以将自我图式理解为对自己的认知地图。我们每做一件事,都会在地图上留下印记。这样一个个累积起来的印记,就形成了我们对自己认识的导航。

比如,我昨天组织了一场活动,反响很好,那么就会留下一个我组织能力不错的印记,在此后的过程中,我会不断完善这些印记,比如我善于沟通、有共情能力,为人懒散、爱好美食……等等,最终形成了我自己独特的个人信念,也就是我自己。

 在此后的经历中,当遇到组织活动时,我就会对自己有信心;但遇到出差奔波时,我可能就会第一时间拒绝,决定我们做什么选择以及为成为什么人而努力的,就是我们的自我图式。

然而如果我们对于这件事的觉察是混沌的,任由其发生消亡,那么留下的印记势必也是模糊的,自然无法形成清晰的导航,也就没有了所谓的自我图式,简单来说就是自己并不了解自己。

 

自我图式理论让我们更加清楚地看到自我在调节人类行为中的作用,  它不仅为个体调节自己的行为提供了可行的解释, 而且同样适用于理解和解释他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但它不仅仅是认知表征的贮存库, 它还能令个体超越当前的信息, 对自我的未来做出决定和推断。


02 

背景&来源

 

在自我概念研究领域自我图式理论别具一格、独具特色。Markus ( 1977)在吸收了认知心理学有关图式的概念及信息加工的观点基础上提出了自我图式理论。


Markus (1977)相信,自我图式(self-schemas)具有确定性功能。图式是一种假设的知识结构,它被用来指导信息的加工。人们拥有关于许多不同事物的图,如其他人、社会群体、社会事件和客观物体(Fiske & Taylor1991)。这些图式会影响我们所注意到的信息、我们如何解释我们所获取的信息,以及我们所记得的东西。


在最初的一个例子中,Markus 1977)首先根据人们所知觉到的自己的独立性来确定他们的图式。并将这些测试人员分为两组:

一组为图式组——即他们非常独立或非常具有依赖性,而且他们认为这种特性非常重要。

一组为非图式组——这些人不认为他们非常独立或不独立,他们也不认为这种特质很重要。

在实验的第二部分,呈现给被试一个与独立有关的列表,要求他们指出其中的词是否是对他们的贴切描述(如你有多固执?你有多顺从?)。

结果图式被试做出判断所用的时间比非图式被试要短,表明图式使人们得以更加轻松地加工有关独立性特征的信息。另外也有发现表明,与非图式被试相比,图式被试能够记得他们生活中更多与独立性有关的例子,并对他们在这一领域的未来行为做出更加自信的预测。

 

自我图式理论被提出后广泛应用于社会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研究,能组织和引导与自我有关的信息加工。作为自我概念的存在形式,会对周围环境的信息获取、他人知觉的认知、自己行为模式的判断、未来自我的塑造有着重要影响。


自我图式随着自我不断发展而产生,文化、环境、家庭教养都会影响自我图式的形成,尤其是文化因素在塑造自我图式上所起的作用更为明显。例如东亚的集体文化与欧美的个人文化也影响着自我图式的形成

 

可见自我图式理论确实呈现了我们对自我的认知并影响着我们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要想了解自己就先要去了解自己的图式里到底有些什么

 

03

自我图式的核心概念

 

我们之所以形成某一自我图式是因为这一领域对自己具有重要意义。自我图式中蕴含着可能的自我以及运作的自我概念影响着我们的选择与未来的自己

 

· 可能的自我

M arkus Nurius( 1986)认为自我知识中有一类是与个体的潜能和未来有关的。这类知识被他们称为可能的自我( possible selves) 。可能的自我既包括我们希望成为的理想自我,如成功的自我、 有钱的自我、 受人尊敬和被爱的自我等 ;也包括害怕成为的自我如孤独的自我、抑郁的自我、无能的自我和失业的自我等。

 

可能的自我是我们面向未来选择的成分不仅仅是想象的一些角色或状态而是我们行进的灯塔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希望或恐惧


这些可能的自我既是人格化、个性化的,  也是社会化的受到个体所处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的影响。


可能的自我有两个功能 :

第一, 它是未来行为的诱因( in-centives) , 具有动机的功能 比如如果一个人从小喜欢读书,就可能形成长大也要当作家的想象,并用这个想象指导自己开始创作实践写作能力逐步提升


第二,它为当前的自我提供了评价和解释的情境。比如因为我想当作家所以在你们踢球的时候我依然选择了读书如果我现在偷懒去玩游戏我就会非常自责


很多时候我们认为自己做事情是无意识的但其实自我图式都在起作用想一下自己在做每一件事情的状态和觉知就会知晓是自我图式中哪一个自我在运作

 

· 运作的自我概念

我们的自我图式中它涵盖了各种各样的自我如好的自我坏的自我理想的自我可能的自我应该的自我等等。在某一特定时刻的自我概念称为运作的自我概念( the w orking  self -concept ions) , 它是大量自我概念中的一个子系统。

Markus Wurf 认为自我概念并不是对过去行为的被动反映而是一种主动 、有力且不断变化的动态结构 。也就是当下我做的事情是受运作的自我概念影响和控制

 

各种各样的自我动机如自我增强 、自我一致和自我实现连同社会环境一起决定了运作的自我概念的内容。

运作的自我概念主要对两类行为产生影响:


一类是个人内部过程包括与自我有关的信息加工、情感调节以及动机过程。例如当我们受到言语攻击或威胁时我们往往喜欢自我增强( self -enhancing),表现为偏爱关于自己的正面信息对事件做有利于自己的选择性解释如“都是环境所迫等等借口


一类是人际过程包括社会知觉、与他人的相互作用等们通常是从自己认为重要的方面去推断他人。当个体在这方面有一个建构得很好的自我图式时相对于没有相应自我图式的个体他们对信息做更深的加工 、做更极端的推断并对这些推断更为自信。


例如,具有自我图式的人根据他们自己的体重能迅速注意到别人的体重,并对他们在这一维度上进行分类(也就是,对他们的胖瘦做出判断)

 

04

如何完善并运用自我图式

 

研究发现与没有自我图式的人相比,具有自我图式的人在特定领域中所表现出的行为与该领域更为一致(Bem & Allen1974Markus1983)。

 

那么你拥有属于自己的自我图式吗?我们可以从一个简单的练习开始概括自己的图式。

你可以用任何一种方式来完善这句话,“我是_______.”请给出五种或者五种以上的答案。

如果你可以清楚的说出自己的答案,那么你对自己是有思考的,如果你觉得无法概括,也可以尝试用细节的情境去描述,比如:我是上台讲话会紧张,昨天就是如此。

 

· 觉察自我的体验

从自己经历的情境中去描述是最容易形成自我图式的方法而且也会相对较为客观如果我们能够保持持续的自我觉察与验证就可以发现哪些特质在我们的经历中重复出现那些特质就是我们的自我图式

 

· 调整自己的图式

当我们有了属于自己的自我图式时就可以去思考哪些是自己想要拥有的,从中做出符合理想自我的选择而筛选的规则也来源于自己平时的体验和觉察,什么对自己更重要。


比如一个人可能从小梦想成为一个政治家但是自己非常擅长画画且并不喜欢与人交流只是他觉得成为政治家比作画更能为国效力这个时候他会觉得很自己很无用,一无是处,然而真实情况是这样吗?


在这个过程中他就会不断筛选调整自己的图式,找到什么是对自己真正重要的,头脑中那个自己未必是真实的自己。


· 善用图式爱自己

我们在成长过程中会一直不断调整和完善自己的自我图式如果你清晰地了解自我图式也就明白了哪些事是真正的爱自己,哪些是在放纵自己,那些通往我们真实理想的选择才是真正的爱自己。


自我图式就是一份通向梦想的导航,是学会爱自己的灯塔。


过去的自己已经不能改变,但未来的可能是由现在对图式的认知开始。 

世界和我爱着你

参考文献:

[ 1]   M arkus H .T he self in  thought and  memory [ A]  .W egner  D  M ,   Vallacher  R R.The  self in  social psychology [ M ].Oxf ord  University  Pres , 1980 .

[ 2]   M arkus  H .Self schemata and processing information about the self [ M]  .Personalit y Social Psychology, 1977

[ 3]   M arkus  H,  Ruvolo A .Possible selves :Personalized rep resentations of goals[ A].Pervin  L A .G oal conceptsin personali– 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 M]  .Hillsdale :N .J .L aw 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1989 .

[ 4]   M arkus  H,  Nurius P .Possible selves [ M]  .A merican Psychologist,   1986.

[ 5]   M arkus  H,  Kunda Z .S tability  and  malleability of  the selfconcept [  J]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86.

[  6]  M arkus  H,  Wurf E .T he dynamic selfconcept :A social psychologi cal perspective[ A]  .Rosenzw eig M  R,  Porter L W 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   vol38 [ C]  .Paloalto,  C alifornia:A nnual Review s  Inc, 1987 .

[ 7]  Ruvolo  A P, M arkus H  R .Possible selves and performance :T he pow er of self relevant imagery [ M ]  .Social Cognition1992 .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